江西興國:扶貧車間 美!--原創--江西--地方--首頁

這邊製作耳機與手機連接頭,那邊鏈接線控、聽筒……

10月3日,國慶假日第三天,在江西興國縣東村鄉的忠興電子廠扶貧車間,工人們正在熟練地操作機器忙生產,整個車間熱火朝天。

“今年國慶長假,很多外地打工的都回家過節來了,我只放了兩天假,就趕過來加班趕製訂單了,雖然辛苦,但他們都很羨慕我呢。在這工作,不僅離家近,工資也挺高。”正在車間忙碌的趙瓊英說,扶貧車間為廣大群眾搭建就業平臺,讓留守婦女在家門口轉變“產業工人”,既增加了她們的工資性收入,又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

今年31歲的趙瓊英是東村鄉春江村的貧困戶,在扶貧車間已經上了近7年班。此前,她跟丈夫一直在外地打工,2013年,因為要照顧小孩和家裡的老人,只能辭工回家,經濟重擔壓在了丈夫一人身上。正當趙瓊英陷入“兩難”之時,幫扶幹部介紹她到扶貧車間工作,實現“家門口”就業,顧家掙錢兩不誤。如今,趙瓊英平均每個月都有近4000元的工資收入,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扶貧車間讓她遇上了‘兩全其美’的好事!”

忠興電子廠主要生產耳機、數據線等電子產品配件加工,產品銷往海外。在該扶貧車間,像趙瓊英一樣實現“家門口”就業的共52人,其中貧困戶14人,他們每個月通過務工可實現增收2000-4500元不等。

“現在方便了,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能工作,孩子帶了,錢也掙了,扶貧車間真是太好了!”趙瓊英高興地說,扶貧車間’的建成,幫助貧困戶搭建了實現穩定增收的就業平臺,是實現脫貧攻堅總體目標的有力支撐,讓貧困群眾手捧‘金飯碗’用實際行動勞動致富。”

脫貧攻堅中,為了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興國縣積極探索讓貧困勞動力解決照顧家庭和務工增收兩難問題,為此大力發展扶貧車間,走出了一條脫貧增收的好路子。該縣充分利用服裝紡織、電子、農產品加工、手工工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特點,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鄉鎮(村)閒置土地、房屋創辦或領辦“扶貧車間”,推行“項目到村、崗位到戶、技能到人、政策到家”,使企業和貧困村無縫對接,吸納貧困人口進企業務工,讓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增加收入,擺脫貧困,從而實現“群眾贏、企業贏、產業贏”。

為把項目送到村,興國縣在全縣規劃建設了180個扶貧車間。扶貧車間由當地政府引導創辦,確保高質量建設,每個“扶貧車間”佔地面積不一。“在我們縣,創辦扶貧車間需符合三個條件:一是就業門檻低,技術要求低,中老年人能幹,帶動至少5名貧困勞動力;二是增收效果好,能保證從業人員的基本收入,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三是工時靈活,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興國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推動扶貧車間建設,該縣出臺獎補政策,以發放的月工資為依據,每年年底補貼一次,每個扶貧車間每年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8萬元。對穩定運行且持續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10人以上(含10人)且務工1年以上的扶貧車間,還可給予不超過1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資金。

同時,在推進就業扶貧過程中,該縣創新舉措,努力探索扶貧車間建設新路子。興國縣埠頭鄉結合實際,創新推行“扶貧車間 兒童託管”的扶貧模式,成立明旺製衣扶貧車間,引導當地貧困戶就近就業。在車間內開設了兒童託管中心,並配備各類玩具、圖書等,兒童放學後送往該車間,由企業聘請幼兒園教師負責照顧,既解決了貧困戶接送小孩的問題,又不影響貧困戶上班時間,確保貧困戶務工收入穩定。像這樣的扶貧車間該鄉共建有4個,吸納貧困勞動力30餘人,實現月人均收入達1500以上。

穩定就業一人,脫貧致富一家。目前,該縣180家“造血”式“扶貧車間”,已帶動貧困勞動力2070人實現就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車間的設立,把就業崗位帶到貧困戶家門口,有效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了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