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年貨節推動雪蓮果熱銷 消費扶貧打通”最後一公里


拼多多年貨節推動雪蓮果熱銷  消費扶貧打通”最後一公里


在拼多多從2019年年末持續至今的年貨節上,包括丘北雪蓮果在內的農產品,又一次“賣瘋了”。兩週時間,雲南丘北“多多農園”上線不久的店鋪售出超過30噸雪蓮果,約有七成訂單來自一、二線城市。通過“多多農園”扶貧模式,農民在網店上每賣一斤雪蓮果,收入比原來增加近一倍。這與拼多多探索實踐的農業現代化新路徑和消費扶貧機制息息相關。通過“多多農園”,拼多多實現消費端和原產地直連,為5.3億消費者提供平價農產品的同時,更快速有效帶動深度貧困地區農產品線上銷售,把收購等中間環節的利潤留給農民。


“棄種果”到“網紅果”

新電商助貧困地區農業升級


雪蓮果,原產於南美安第斯山脈,西班牙音譯為“神聖之果”,至今有500年食用歷史。市面上熱銷的天山雪蓮果,大部分都來自我國雲南,而作為中國大陸最早引入種植雪蓮果的地區之一,位於滇東南的文山州丘北縣因其獨特生態,成為中國優質雪蓮果核心產區。


拼多多年貨節推動雪蓮果熱銷  消費扶貧打通”最後一公里


“村子裡在2010年前後就開始種植,但因為價值從來沒被開發,只能供廣東福建的消費者煲湯,這讓外地客商只挑選品相好的雪蓮果收購,一畝地有三分之二的廢果是常事。”27歲的舒躍文是土生土長的雲南文山州丘北縣膩腳鄉阿落白村人,小時候就對雪蓮果特別熟悉。


由於和土豆一樣易種植且畝產值高,雪蓮果產量激增,供過於求。2015年,舒躍文所在阿落白村與周邊大多數村子一樣,開始大面積棄種。


2016年底,事情開始有了轉機。一支拼多多的運營團隊來到文山,看到了遺落在田間地頭的雪蓮果,判斷其中可能存在較高的市場價值。


平臺迅速行動起來,在綠建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團隊裡(其中阿大魯雪蓮果店鋪,僅一週時間賣出1萬4千多件),帶動和助推商家銷售雪蓮果。隨著越來越多商家的參與,消費者們發現這種外貌酷似紅薯的雪蓮果又脆又甜,藥用食療價值豐富,並且價格不貴。在拼多多,10公斤雲南雪蓮果的價格為30元至40元,雪蓮果迅速成了2018年的網紅水果。


拼多多年貨節推動雪蓮果熱銷  消費扶貧打通”最後一公里


自此,每年八九月至年底,這些從群山發出的新鮮雪蓮果,從田間地頭直連全國消費者餐桌。在拼多多平臺上,這一曾經藏於深山的水果,很快成了10萬+的爆款。


讓雪蓮果種植和銷售再上一個臺階,2019年6月, “多多農園”項目第二站落戶文山丘北。這是拼多多扶貧模式的核心,即選好帶頭人,組織貧困戶成立合作社,無償提供資金、技術、運營支持,把股份贈予貧困戶,幫助合作社在平臺開店。先減少中間流通成本,提升貧困戶收益,再逐步退出,使其真正自主提升市場競爭力。


舒躍文說,目前合作社種植規模約300畝,按照畝產兩噸計算,刨除一部分壞果、廢果,總產量約500噸,2019年合作社把500噸雪蓮果賣給全國消費者,讓種植戶增收,目標已基本完成。接下來將發揮範例作用,吸引沒種植的成員和沒加入的群眾加入新農商的新機制中來。

“年貨節期間僅15天就銷售了1.5萬單,超過30噸果子。”舒躍文說,按照預期,銷售任務可以在春節前完成,之後合作社將給成為股東的建檔立卡戶分紅。店鋪6月份上線到現在半年時間,他們還在學習和探索,爭取給農民的分紅不斷增加。


“雪蓮果的需求增長太快,各項標準尚未確立。農戶多采用原始種植方法,導致雪蓮果廢果率高、抵禦極端氣候和病蟲害能力不足,嚴重影響農民增收。”李文昌表示,目前拼多多已聯合雲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發起制定申報雪蓮果種植地方/國家行業標準,這也是雲南首個由電商平臺聯合發起的農產品標準,從選擇品種、改良土壤,到改進種植方式、提升管護水平,打造一整套標準化體系。


隨著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臨近,扶貧助農已成為包括企業在內的全社會共同行動。韓東原表示,從扶貧助農到鄉村振興,新農商機制都可以持續發揮作用,關鍵是探索如何讓農人變農商,讓農村有現代化企業。“只有激發農戶成為產銷加工一體化的主體,才能實現人才鄉土化、產業持久化、利益農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