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7,河北省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

河北省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7,河北省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


英谈村位于邢台县西部路罗镇境内,616人,属太行山深山区,村四周为山岭环抱,此村有太行山崎峰雾子垴、和尚垴包围,有万亩山场,古树参天,枝繁叶茂。村庄距离主要对外交通——邢(台)左(权)公路5公里,距邢台市区70公里。沿此村向西3.5公里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太行峡谷群景区。

相传黄巢起义军在英谈村扎过营地,召开过英雄座谈会,故得名英谈。抗战时期此村曾是国民党河北省政府驻地和冀南银行总部。此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村内的房屋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形状各异,做工考究,十分古朴,村内院院相通,易出易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村内的小石楼楼体全部用小石块砌成,故名为小石楼,它是村里的祖居,是全村最古老的建筑物。

英谈村的价值特色可总结为:集堂院文化、河桥文化、抗战文化为一体的太行山区红石寨。

1.风貌完整的太行山区古村落

英谈村位于太行山深处,村四周为山岭紧紧包围,村庄较为隐蔽。英谈村具有完整的寨门寨墙、原始的空间轮廓,英谈村内外有纵横交错的河道,现存有古桥10余座,与周围民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在北方古村落是较为罕见的。

2.富有地方特色的石头建筑文化

英谈村到处展示着石头建筑的风采,石碾、石磨、石城墙、石板路、石桥,更多的还有石头民居,包括石头山墙、石板屋顶、石雕等红色石英砂成为村内的主要建筑材料,因此村内大多数民居建筑呈现红色,民居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拾级而上,基于乡土建材而产生的建筑风格、建筑样式都代表了邢台西部山区地方民居建筑群落风貌。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7,河北省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


3.具有宗族特色的堂文化

英谈村有德和堂、中和堂、贵和堂、汝霖堂四大堂,涉及院落24处,房间509间。英谈的四大堂不仅仅是建筑院落的组合,而且是村落发展脉络和宗族文化的体现,即属于一个堂的民居院落在建筑上是一个组合群体,在血缘上是多个世代的承传。因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堂”与物质文化遗产的“院落”成为英谈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特色。

4.太行山区革命历史文化

至今英谈村仍保留着近现代的革命遗迹,从这里能追寻到当时太行山区一些革命历史信息。七七事变后,国民党省政府主席鹿钟麟曾躲到英谈村,将中和堂的“桥院”作为省府衙门。抗战时期,刘伯承元帅曾在汝麟堂居住,期间与国民党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就国共合作事宜进行谈判。英谈村还曾一度作为八路军冀南银行总部和兵工厂。

2007年6月,英谈村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7,河北省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