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超越诸葛亮成为蜀汉最强大脑,却劝说刘备娶了个寡妇做皇后

你来关注我,我来给你讲故事,我是会讲故事的奶爸空桑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春天,刘备带领黄忠等将,在定军山一举袭杀曹操在西北地区的总司令夏侯渊,完成了历时三年的汉中攻略战。刘备藉此战之威,进位汉中王,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三足鼎立的格局就此形成。

处在鄙视链顶端的曹操,在得到丧师失地的消息之后,甩了一句酸酸的话:吾故知玄德不辨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而这个隐藏在刘备背后出谋划策的人就是法正,他连续攻取成都、汉中,为刘备攒下了半壁江山,甚至超越了诸葛亮成为最强大脑,担当了刘备集团的"谋主"的重要角色。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他超越诸葛亮成为蜀汉最强大脑,却劝说刘备娶了个寡妇做皇后

01 逃饥荒的青年时代

法正的祖父法真,是个追逐自由的名士,终身都在逃避做官的桎梏。这样一个清心寡欲的老头,居然活到了89岁。即便放在今天,也可以算得是高寿老人了,而在天灾人祸横行的东汉末年,更不可不谓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法正的父亲法衍倒是出仕皇家,担任过司徒掾、廷尉左监,属于佐官一类的部门内设干部,品级在六百石左右,只能算汉王朝的基层官员。

这样的家世并没有给法正带来什么具体的实惠和好处。

东汉末年地方武装割据,天灾频现,饥荒遍地。朝堂早就被董卓那个西凉胡子搅得稀巴烂,老家关中也是残破不堪,所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就是那个时代的现实写照。

他超越诸葛亮成为蜀汉最强大脑,却劝说刘备娶了个寡妇做皇后

当时,地处西南的益州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尚未受到战乱和饥荒的波及,于是便出现了一波移民潮。

先是,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安初年,才二十出头的青年法正不得不背井离乡,为了一口吃的背起包袱,加入这股移民潮逃往蜀地投靠刘璋,希望在那里找到一片平安乐土。

和法正结伴的还有他的同乡,一个叫孟达的人,若干年后成了魏蜀之间的一根搅屎棍。

这些因为逃难,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扎根蜀地的人,被称之为东州人、东州兵,包括刘焉刘璋父子也属于东州派。日后这些东洲人和蜀地的原住民、刘备带来的荆州派,共同构成了蜀汉政权的政治派别。

逃难不是什么美好的人生体验,从日后法正表现出对过往恩怨极强的报复行为来看,估计在逃难期间也是没见过什么好脸色,看多了世态炎凉,饱尝了人情冷暖。

他超越诸葛亮成为蜀汉最强大脑,却劝说刘备娶了个寡妇做皇后

刘璋暗弱,对法正的态度也比较佛系,能官之而不能用之,甚至是一些一同逃难而来的人也趁机踩他。客居蜀地的东州人法正,度过了郁郁不得志的前半世,也就自然萌发出另觅高枝的念头。

02 一见刘备便倾心

法正和刘备的君臣之谊并不算长,可能只有区区的十年光景。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大战后的不久,张松向刘璋推荐法正出使结好刘备。

这里有个小彩蛋,三国演义上说张松是在赤壁大战之后跑去许昌见曹操,还和杨修打了一场口水仗。其实历史的真相是,张松见曹操是在赤壁大战前夕,地点就在荆州。彼时的曹操刚刚掠定荆襄,正志满意得头脑发昏,忽视了这位可能给他送来大礼包的张松。而之前的数位西川使者都在曹操这里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唯独张松空空而回,因此怀恨在心,才转投刘备。

他超越诸葛亮成为蜀汉最强大脑,却劝说刘备娶了个寡妇做皇后

面对张松的任务推荐,法正起初是推辞的,不愿意去见刘备,最后还是奉刘璋之命,不得已而往。不过这极有可能是张松和法正在刘璋面前演的一出双簧,毕竟两个人私底下是好基友,对刘璋无能的看法是一致的,而暗结刘备这么重大事项不可能不事先通气。至于这出双簧,不过是假意撇清洗白,向刘璋表忠心的政治姿态。

法正和刘备的这次外交见面,表面上是礼节程序,内里更像是一次劳资双方的相互面试,而刘备拉人头的功力真的是非同一般。

备前见张松,后得法正,皆厚以恩德接纳,尽其殷勤之欢。

仅仅一次见面,法正已经为刘备雄主的气度所感染,觉得刘备是一个可以依靠和托付的对象,情感的天平开始向刘备倾斜。

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再度奉命结好刘备,这次法正已经是铁了心要跟着刘备走了,他的见面礼就是建议刘备攻取益州。

他超越诸葛亮成为蜀汉最强大脑,却劝说刘备娶了个寡妇做皇后

03 为刘备打下半壁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建安十三年到十六年期间,刘备把荆南四郡收入囊中,粗粗在荆州站稳脚跟,漂泊半生的刘备总算是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法正进入刘备集团之后,开始担任谋主的角色,三国志称其为著见成败,有奇谋策算。在法正的精心谋划下,通过三步走的节奏,辅助刘备成功打下了成都和汉中两座重要城池,拥有了益州全境,完成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

规划进取益州(建安十六年到建安十九年)

法正不但建议刘备攻取益州,还为刘备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内部资料。法正担任过刘璋手下的军议校尉议职,对益州方面的地理地貌,物资装备、兵员分布、险关要害等军事机密都有所掌握。有了法正这部行走的入川活指南,可以说还没有开打,刘备已经赢了一半。终于在建安十九年,攻下了成都。

他超越诸葛亮成为蜀汉最强大脑,却劝说刘备娶了个寡妇做皇后

镇抚蜀地(建安十九年到建安二十二年)

攻下成都之后,刘备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主要完成了战后的一系列安定团结工作,修复战争疮疤。法正统战了以前蜀郡太守许靖为首的一批原刘璋手下官员,团结了干部队伍,稳定了刘备入川后的局面。

为整顿刘焉刘璋父子留下来不良社会风气,法正同诸葛亮、刘巴、李严、伊籍五人一同受命编制法律条文《蜀科》。法正相当于立法委员会的委员,主张宽松的法律环境,而另一委员诸葛亮则主张从严。两人虽然政治理念有所不同,但都能够秉持公心,为刘备尽心竭力。不过此时法正也露出了眦睚必报,快意恩仇的个人举动,为后世所诟病。

规划攻取汉中(建安二十二年到建安二十四年)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提议攻取汉中,并清楚地为刘备分析时局,论证了项目可行性。法正认为:

一、曹操之所以在平定张鲁夺取汉中之后不能趁胜伐蜀,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有不得不回去的内忧;

二、汉中对刘备方面意义重大,夺取汉中之后,可攻可守;

三、目前镇守汉中的是夏侯渊和张郃,这两个人都不是帅才,机不可失。

他超越诸葛亮成为蜀汉最强大脑,却劝说刘备娶了个寡妇做皇后

法正有一个明显不同于蜀地那些嘴炮的特点,就是不光能耍嘴皮子,还具有军事指挥能力,不但具有战略眼光,实操能力也非常强,在定军山成功指挥黄忠对夏侯渊实施了斩首行动,一举攻下汉中。

04 劝说刘备娶了一个寡妇当皇后

三国演义上刘备有一句名言: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尤可补,手足断,安可续。婚姻对于刘备来说,可能真的不算什么。

纵观刘备一生,也算的戎马倥偬,颠沛流离。三国志记载刘备数丧嫡室,就是说刘备前后有过几任正妻,但都先他而去。

攻下益州之后,孙刘联盟的牺牲品孙夫人,也就是俗称的孙尚香也被孙权接回了东吴娘家。此时刘备在个人问题上算得是孤家寡人。于是,臣子们又开始忙碌起来,这次物色的对象是寡妇吴氏。

当然吴氏也不是一个一般的寡妇,而是个深有背景的女人,她是前益州牧刘焉的儿媳妇,刚刚被赶下台的刘璋的嫂子。

据说曾经有人给吴氏看过相,说这个女子的命格贵不可言,心怀异志的刘焉便给儿子刘瑁娶了吴氏。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吴氏的哥哥是吴壹。

吴家从父辈开始就和刘璋的父亲刘焉有深有交情,以至于跟着刘焉来到益州闯天下,说起来也都是侨居蜀地的外来户。虽然寡妇吴氏早就过了最佳赏味期,但这桩政治联姻,对于同样是外来户,急需笼络人心的刘备,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他超越诸葛亮成为蜀汉最强大脑,却劝说刘备娶了个寡妇做皇后

但是刘备也有顾虑,毕竟之前一直标榜自己和刘璋是同族兄弟。吴氏的亡夫是刘瑁,是刘璋的亲兄弟,说起来大家都是姓刘的,这么做似乎不合规矩。

在刘备犹豫不定的时候,法正站出来了:

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

这里又引出一段公案。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在秦国逃难期间,取了亲侄子晋怀公子圉的弃妻、秦穆公的女儿怀嬴,这就是所谓的秦晋之好。晋文公那还是亲叔叔取了亲侄子的媳妇,何况你刘备和刘璋是不是一个刘,只有你自己清楚。

吴氏是要感谢法正的。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相应的吴氏被立为汉中王后,之后随着刘备的升价进一步提高而被册封为皇后。刘禅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完成了一个寡妇的逆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法正则深得信任,成为刘备政权的首位尚书令、兼护国将军。此时三省六部制虽然还未完全形成,但是尚书令已经是朝堂重臣,负责处理重要文书,参与讨论重大政治事务。当初那个逃荒青年,现在已经坐稳了刘备集团中东州派系大佬的位置。

可惜天不假年,法正并没有遗传到老祖父法真高寿的基因。这样一个内能安邦,外能打仗的复合型人才,在第二年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就过世了,时年45。诸葛亮尚且活到54岁,只能说,法正可惜了。

时隔两年,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为报关羽失荆州之仇,起兵攻伐东吴,最终导致夷陵之败,也就是三国演义中的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他超越诸葛亮成为蜀汉最强大脑,却劝说刘备娶了个寡妇做皇后

经历了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败,原本弱小的蜀汉政权开始走下坡路。而诸葛亮则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住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诸葛亮作为当世之人,也佐证了刘备对法正的器重和信任。

还是那句老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找对老板固然重要,但历史上许多牛人却都在临门一脚时意外下线,令后人生出无限遐想。比如曹操最信任的郭嘉,孙权最信任的鲁肃。所以,还请各位看官都请保重身体,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他超越诸葛亮成为蜀汉最强大脑,却劝说刘备娶了个寡妇做皇后

参考:资治通鉴、三国志

喜欢别忘点赞,喜欢就来关注,我是会讲故事的奶爸空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