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樑: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李白詩歌藝術特色賞析

李白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現存九百九十多首,其中不少成為流傳千古的絕唱,中學語文教材曾選入《送友人》《秋浦歌》《子夜吳歌》《望天門山》《月下獨酌》《秋登宣城謝眺北樓》《蜀道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等,本文試從四個方面談談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

陳國樑: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李白詩歌藝術特色賞析

一、清新、俊逸的風格

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中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意思是說,李白的詩想象豐富、意境高妙,卓爾不群,無人能敵,其風格繼承發展了北朝詩人庾信的清新和南朝詩人鮑照的俊逸。

所謂“清新”,就是思想感情真摯,想象豐富新奇,出語不凡。所謂“俊逸”就是豪放、灑脫、飄逸,有一種自然美的風格。例如《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詩中“銀河”的比喻,就非常新鮮而貼切,令人一讀難忘。再如《宣州謝鑾樓餞別校書叔雲》中用“抽刀斷水水更流”比喻“舉杯消愁愁更愁”。本來是極度的誇張,卻讓人感到非常的真實。

李白詩中的誇張是最大膽的,又是最富於表現力的,絕不給人生澀險怪的感覺。例如《秋浦歌》其十五: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詩人借有形的白髮,突出無形的愁,以誇張白髮來傾訴愁苦之深,實在是妙不可言。再如“千里江陵一日還”“燕山雪花大如席”“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桃花潭水深千尺”等等都是極度的誇張而又不失於怪誕,表達了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也表現了他對自由、光明、友情的渴望。

李白善於運用聯想和想象。諸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詩人想象自己的心可以離開身體飛向遠方,或隨狂風,或隨大雁,或隨明月,或隨浮雲,或隨落日,在這些詩句中,詩人通過奇特的想象表現出深厚的感情。再如:“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人以充滿神話傳說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著仙人所用的嵌有綠玉的手杖,於晨曦中離開黃鶴樓。《行路難》中“垂釣”“乘舟”“乘風破浪”的幻想,《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離奇夢幻,更具有神奇的浪漫主義色彩。

清新的比喻、大膽的誇張、豐富的想象、瑰奇的神話等浪漫主義的手法在李白詩中俯拾即是。這些手法的巧妙運用,使他的詩具有了清新、俊逸的風格。

陳國樑: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李白詩歌藝術特色賞析

二、氣勢奔放,如天馬行空,不可羈勒

一代偉人毛澤東之所以喜歡李白的詩,根本的原因恐怕在於李白的詩具有一種汪洋恣肆、熱情奔放、豪邁雄壯、不受任何約束、極富幻想和浪漫氣息的藝術風格。他曾說李白的詩“文采奇異,氣勢磅礴,有脫俗之氣”。例如,向來為人稱道的《蜀道難》就是這樣: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這首詩的開頭,就有先聲奪人、不可遏止之勢。毛澤東晚年曾對北京大學女教師蘆獲說:“李白的《蜀道難》寫得很好……

這首詩主要是藝術性很高,誰能寫得有他那樣淋漓盡致呀,它把人帶進祖國壯麗險峻的山川之中,把人帶進神奇優美的神話世界,讓人們彷彿也到了‘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上面了。”這是多麼中肯恰當的評價呀!

三、語言清新自然,活潑灑脫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這兩句詩恰好是他詩歌語言最生動的形容和概括。在語言的運用上,他主張自然,反對雕琢。他認為“雕蟲喪天真”。他總是用極單純、極平易自然的語言表達極深厚的感情,達到了“情深詞顯”的藝術境界。如《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首詩就寫得平易自然而情真意切,情景交融。婦孺皆能誦讀的《靜夜思》更是如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易讀、易記、易感,讀之猶如暑天一泓清涼甘泉流淌心間,使人心神俱爽。

李白獨特的語言風格是怎樣形成的呢?這主要取決於他對民間詩歌的孜孜不倦地學習。樂府精神、民歌氣息,在他的詩中有充分的體現和發揚。他的九百九十多首現存的詩歌中,樂府詩就佔了一百五十首,他的《長歌行》《子夜吳歌》的語言顯然受《孔雀東南飛》《子夜歌》和《西洲曲》的影響。“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向青雲端。”“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寫得多麼活潑自然、率真親切!“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等詩句學習樂府詩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可見,李白對前人的詩歌語言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創新,從而形成了他清新自然、灑脫活潑的語言風格,尤其在語言的清新自然上,是後代詩人難以超越的。

四、在形式上,李白繼承古體詩而又大膽創新

作為一位天才詩人,李白能用古今各種詩體形式進行創作。從藝術成就上來講,李白最主要是以樂府和歌行而著稱。他尤其擅長歌行體,因為歌行體那種自由靈活的句式與他那無拘無束的豪邁奔放的性格特別適應。如《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等,寫得特別雄渾奔放,氣勢奪人。當然,李白也寫律詩、絕句,其中世人傳誦的佳作不少,甚至有人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謂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王世懋《藝圃擷餘》)但是,他的絕句顯示了另一種風格,或者說更接近自然清新的民歌。他的五律,運古詩質樸雄壯的氣勢於聲律格調之中,甚至突破格律的限制抒發情懷,別具風格。例如《送友人》《夜泊牛渚懷古》等等,歷來為評論家所稱引。

詩的生命在於創新。李白在詩的形式上作了多方面探索,例如,他還寫過《三五七言詩》來探索詩體的新形式: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總之,在詩歌創作上,李白繼承傳統而不拘泥於傳統,大膽地開拓創新,形成了他特有的清新俊逸、瑰奇絢爛的色彩與風格,是屈原以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陳國樑: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李白詩歌藝術特色賞析

(作者:陳國樑,山東省東平高級中學高級教師,泰安市教學能手,泰安市首屆教科研學術帶頭人,東平縣作協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