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句总关情:《扶贫手记》编辑手记

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时政读物出版中心 李尔王

《扶贫手记》的付梓,是我作为时政类图书编辑为今年扶贫类主题出版任务交出的一份答卷。


一字一句总关情:《扶贫手记》编辑手记

《扶贫手记》,广东人民出版社


与作者姚高峰的相识缘于那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民情日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搜索“扶贫攻坚”相关话题的时候,一个来自家乡湖南常德的扶贫干部写的民情日记映入眼帘。凭着对家乡的挂念,我打开了网页,也因此认识了作者。作者的文字情真意切,写尽了对扶贫工作的极大热情和从心底里流淌出的那种希望村民们早日脱贫的最淳朴、最真挚的愿望。自此我有了把这些民情日记集结成书的想法。

姚高峰是万千扶贫干部中的普通一员,但同时也是很特别的一个。在扶贫工作中,因左腿半月板三度损伤,拄杖而行一年半,被称作“拐杖书记”。姚书记自小生活在湘西北武陵山区,家庭条件不宽裕,对农村生活能够感同身受,想村民之所想,行村民之所愿;同时,他个人身体和家庭财政状况都不佳,也缺乏可利用的扶贫所需的社会资源,但姚书记心中始终存有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对脱贫攻坚事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情怀与执着。所有的这些,几乎都在他笔下的文字中体现出来,令人感动,真实不做作,村里发生的每一件事在他看来都是大事,只要能够带领乡亲们脱贫,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一字一句总关情:《扶贫手记》编辑手记

该书插图:刘克昌在打理他的葡萄园

这些日记本是作者对扶贫工作的一些记录、总结与思考,发生什么就写下什么,内容囊括了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学习、讨论,我们决定依照“团结当地群众、产业扶贫、关心民生、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扶贫监督”等方面来具体安排章节,将扶贫工作更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全书分为“走进上河口、凝聚发展力量、滚石上山不松劲、生态农业之路、民生福祉无小事、殷殷劝学情、唯愿天下人皆健和清清白白扶贫”共八章来详细展现他在上河口村的脱贫工作。每一章均为四到六篇日记,章内按时间进行编排,使得整本书兼具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广度。

作为一本市场图书,从封面到内文版式都应该有更灵活、更吸引人的设计风格。如何让主题出版物以更加灵活、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呈现,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一开始,我们设计了一个中规中矩的版式,文字与图片没有交融在一起,图片也是一张张四四方方地摆在每一页上。后来,经过各种学习、借鉴与模仿,决定将文绕图走,做到图文交汇,并且每张图都有简单的设计: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图片后面加上了阴影的效果;有的图片底下加上了条纹或者波浪纹作装饰……作出种种改变之后,整本书的呈现一下子灵动起来,给人以爱不释手的感觉,吸引力特强。主题出版物的封面设计也是一道难关,为了不落窠臼,我们不追求高大上,而是反复从内文中寻找设计元素,从接地气、通俗化、既贴切主题又贴近生活等多方面来考虑。经过一番思量,最终选用了一张航拍上河口村的风景的照片作为背景图,然后将书名“扶贫手记”四个字以最大、最醒目的方式呈现出来;封底放有四个人物剪影,它们分别是:削马蹄的村民、举起养殖成功的甲鱼的村民、拿着荷叶玩耍的小孩子和正在摘葡萄的村民,这四个人物剪影,可以说是很好地体现出了常德上河口村这个南方渔米之乡的地域特色和生活特点。

本书在编校过程中,一直都在与作者磨合。作者那一篇篇日记,语言通俗而又口语化,记录着他作为一线扶贫干部最真切的所思所感所想,其中还有不少方言表达不大符合图书出版规范。为此,我们多次与作者进行沟通。为了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体现出扶贫乡村的 “原汁原味”、村情民情、风俗风貌、扶贫工作的“接地气”,我们对这些文字进行认真考证,并加以注释,最大限度保持作者的叙事风格,体现当地的乡土文化特色。

这本《扶贫手记》,记录了湖南常德十美堂镇上河口村脱贫攻坚的一幕幕温暖而又充满力量的景象,也是一幅描绘中国脱贫攻坚的缩影图。愿每个奋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扶贫干部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共鸣,愿我们的读者都为我们的扶贫干部鼓与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