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遍全国的小灵通,为何突然销声匿迹,这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1998年1月,浙江省余杭电信局正式开通了小灵通业务。

当时用过的人应该都知道,小灵通看上去像一部手机,但是使用的却是固定电话的网络。

其实“小灵通”能够诞生,这背后,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当时,移动和电信要搞分家,可是分家之后,这两兄弟的处境却大不相同,移动手里握着手机通信业务,所以无论发展前景还是势头都无比迅猛。

但是反观电信呢,手里只有固网业务,而这个业务在当时缺乏利润增长点,另外信息产业部这位爸爸迟迟又不给自己发放无线通信牌照,搞得它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那位“兄弟”赚的盆满钵满,无比羡慕。

然而身为一家企业,业绩指标业绩压力肯定也是有的,所以电信当然不会就这么坐以待毙。所以,它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机会。

机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1996年的某一天,浙江电信下属的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正在为电信寻找下一个业务增长点发愁,工作闲暇之余,摘下眼镜随手取了一本杂志翻看片刻,突然一则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

新闻内容是说此时的日本正在搞PHS(流动市话),看完文章后,徐福新的灵感来了。

他突发奇想,如果把PHS嫁接到固定电话网上,用中国电信已经比较发达的网络,前端再接上PHS的无线技术,不就成了一个建立在固定网上的小手机吗?

徐福新为自己的发现激动不已。所以第2年,也就是1997年,他就以邮电部中国专家研修团团长的身份到日本去考察PHS项目。

当年红遍全国的小灵通,为何突然销声匿迹,这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徐福新


而考察结果也很顺利,当时徐福新如获至宝,回国后立马就开始推进相关业务。

然而事与愿违,当时基本没人看好这项业务。

因为这种业务算是固话的延伸,和当时的移动3G比起来,属于落后淘汰的技术,并且和大佬们的发展愿景是背道而驰的。

就在徐福新一筹莫展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叫做吴鹰,也是UT斯达康(UTstarcom)公司的创始人。

当年红遍全国的小灵通,为何突然销声匿迹,这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大胡子”吴鹰


就是吴鹰,瞅准了PHS技术的商机,和徐福新一拍即合,决定全力将PHS技术引入中国。当时UT斯达康花了几千万,买下了这个技术。

而“小灵通”这个名字,就是徐福新参考多年前《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本科幻故事给取的,所以徐福新也被后来的人称为“小灵通之父”。

当年红遍全国的小灵通,为何突然销声匿迹,这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叶永烈写作的中篇科学幻想小说,于1978年8月出版


而小灵通一经推出,也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购买的人络绎不绝,毕竟当时能买的起手机的人还是少数,而小灵通的价格只要几百块,至于外形看上去和手机也基本差不了多少。


当年红遍全国的小灵通,为何突然销声匿迹,这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UT生产的小灵通


并且电信当时推出的小灵通套餐也令人心动不已。

单向收费,接听不要钱,月租20元,通话费每分钟只需要2毛钱。

当年红遍全国的小灵通,为何突然销声匿迹,这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这个资费是什么概念呢,仅相当于当时移动手机套餐资费的五分之一。

所以小灵通一经推出,立马就火的不行,火到什么程度呢,当时基本上所有的青少年学生,手里拿着的,几乎都是小灵通,当时走在街上,最吸人眼球的一道风景线就是,几乎个个年轻人的脖子上都会挂着一根鲜黄色的带子,而下面挂着的,就是一台小灵通电话。

这样的火爆,让移动立马就坐不住了,用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流失,移动开始吃不消了,于是就去信息产业部告状,说小灵通是钻了政策的空子,移动认为小灵通用的是移动通信技术,这样的做法属于“违规”。


双方你来我往,争执不下。所以,政策上反复了几次,小灵通业务也被叫停过,这件事连带着影响,弄得UT 在股票市场上波动起伏很大。

当年红遍全国的小灵通,为何突然销声匿迹,这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直到2000年6月,原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这才标志着限制小灵通发展的政策有所松动。

后来小灵通业务开始进入高速阶段,无比迅猛地发展了起来。

到了2004年,小灵通当时实现了全国开通,用户数也将近突破了5000万。

当年红遍全国的小灵通,为何突然销声匿迹,这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当时小灵通的广告主打健康


而当时小灵通的生产商,UT斯达康控股,更是被美国权威杂志《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IT百强企业,一时风头无两,创始人吴鹰也频繁出现在各大酒会,杂志封面。


当年红遍全国的小灵通,为何突然销声匿迹,这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有历史纪念性的一刻


全国各地的运营商来都来堵厂家的门口,要求厂家优先供货,甚至为此还暗地里给厂家领导送礼。而这种事情,放在现在是不敢想象的。

到了2006年,小灵通用户数将近破亿,可以说,这是一个小灵通的时代,当时基本上科技产业最大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小灵通,甚至有一些厂家挤破头了,要进来分一杯羹。


当年红遍全国的小灵通,为何突然销声匿迹,这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中兴生产的小灵通,当时中兴就是靠小灵通业务迅速做大


然而物极必反,小灵通的技术毕竟属于落后技术,所以当它几乎以一种不正常的方式红极一时的时候,那自然会被自然的力量给重新纠正,所以小灵通的业务也是在这一年,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然而真正让小灵通堕入深渊的,却不是别人,而是它真正的“老东家”电信。


2008年,运营商第三轮拆分重组,电信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移动通信牌照,并且从联通手上买来了CDMA网络。

而有了“新宠”,电信便自然就冷漠了小灵通。

于是,电信在小灵通方面的投入不断降低,加上各大运营商手机资费不断下调,小灵通的竞争力大幅下降,用户数开始明显下滑。

2009年2月,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要求所有1900-1920MHz频段(也就是小灵通的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1880-1900MHz频段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

然而电信也拖了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也没有多久。

直到2014年小灵通终于正式退网,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UT斯达康这家诺大的企业,也因为小灵通的没落,慢慢的泯然众人。


其实后来有很多人评价UT,认为如果当时的UT靠着小灵通赚的钱应该是有翻身机会的,但是奈何当时UT把赚来的钱,基本上用于疯狂收购公司,网罗各类人才,准备搞自己的WCDMA,后来的故事,便是一口想吃成一个胖子,结果引起消化不良,再加上3G政策当时已经明朗化,所以一夜之间UT便衰落下去,从此再难翻身。

小灵通的没落,UT的结局无不令人唏嘘,如果回到多年前,UT的转型战略可以稳扎稳打,不急于冒进,再拥有相关的人脉和资金,是否今天的UT能够成为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呢,当然历史已经造就,至于结局如何,也不是我们能够揣测的了。

我是慕容古奇,一个喜欢研究历史事件来引发思考的人,擅写旧闻轶事,如果你也感兴趣可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