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蘇”是梅堯臣、蘇舜欽合稱,其詩歌多抨擊時弊,揭露社會矛盾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梅蘇”是指北宋中期詩人梅堯臣、蘇舜欽的合稱。梅、蘇兩人都是詩文革新運動的健將,都以自己的詩歌創作扭轉了籠罩詩壇的西昆派詩風,開始顯示出宋詩的獨立面目。在對詩歌的看法上,梅、蘇有許多一致之處。他們都認為詩歌可以反映“風教之感,氣俗之變”(蘇舜欽《石曼卿詩集序》),因而詩歌必須為現實政治服務,發揮美刺比興的作用。梅堯臣在《答韓三子華、韓五持國、韓六玉汝見贈述詩》中說:“聖人於詩言,曾不專其中。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自下而磨上,是之謂《國風》。《雅》章及《頌》篇,刺美亦道同。不獨識鳥獸,而為文字工”,表明他主張繼承《詩經》、《離騷》的優良傳統,來發揮詩歌對現實政治的干預作用。

“梅蘇”是梅堯臣、蘇舜欽合稱,其詩歌多抨擊時弊,揭露社會矛盾

梅堯臣

在詩歌的題材、內容上,梅蘇多抨擊時弊,揭露社會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政治詩。如梅堯臣的《汝墳貧女》:

汝墳貧家女,行哭音悽愴。自言有老父,孤獨無丁壯。郡吏來何暴,縣官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龍鍾去攜杖。勤勤囑四鄰,幸願相依傍。適聞閭里歸,問訊疑猶強。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質無以託,橫屍無以葬。生女不如男,雖存何所當?拊膺呼蒼天,生死將奈向。


“梅蘇”是梅堯臣、蘇舜欽合稱,其詩歌多抨擊時弊,揭露社會矛盾

以貧家父女的悲慘遭遇深刻揭露了統治者強徵丁夫的殘暴,反映了廣大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壓迫。在《田家語》中作者對人民遭受到的賦稅、徭役、天災等禍害,提出了強烈的抗議。而《陶者》詩中“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更是通過強烈的對比,直接反映了當時社會中存在著的尖銳的階級矛盾。而蘇舜欽在揭露社會黑暗時甚至比梅堯臣更為大膽激烈。

“梅蘇”是梅堯臣、蘇舜欽合稱,其詩歌多抨擊時弊,揭露社會矛盾

他在《城南感懷呈永叔》一詩中展示了一幅餓莩遍野的悲慘景象:“十有八九死,當路橫其屍。犬彘咋其骨,烏鳶啄其皮。胡為殘良民,令此鳥獸肥。”並直斥達官貴人的空談誤國:“高位厭粱肉,坐論攙雲霓。”《吳越大旱》中揭露了統治者不顧“炎暑發厲氣,死者道路積”的慘狀,仍然殘酷壓榨人民的罪行。而在《慶州敗》中作者通過對喪師辱國的邊塞戰役的描寫,對愚昧怯懦的將帥作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銳的諷刺,把矛頭直接指向朝廷的弊政,體現出作者在風格上,梅、蘇兩家卻各有特點。梅詩兼有古硬與平淡兩種的膽識。

“梅蘇”是梅堯臣、蘇舜欽合稱,其詩歌多抨擊時弊,揭露社會矛盾

蘇舜欽

風格,而以平淡為主。他以為“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讀邵不疑學士詩卷》)。這所謂平淡大致就是感情沉靜,色彩清淡,語言流暢,而含意深遠。如著名的《魯山山行》: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梅蘇”是梅堯臣、蘇舜欽合稱,其詩歌多抨擊時弊,揭露社會矛盾

用平淡無奇的語言傳達出山行中的情趣,色彩雖不華豔,卻自然真切,形象鮮明。清人查慎行認為,這首詩“句句如畫,引人入勝,尾句尤有遠致”(《查初白十二種詩評》)。當然梅詩還有古硬的一面,他受韓孟詩派的影響,常用一些怪字僻語和晦澀陰沉、瑣碎醜惡的意象構成詩境。雖意在矯正晚唐五代以來詩風圓熟疲軟之弊,卻往往破壞詩意。比較起來,蘇舜欽的詩風以雄健豪放,超邁凌厲勝。他的詩感情強烈,有時突怒奔騰到不能自抑時,便常常沖決而出,一瀉千里。

“梅蘇”是梅堯臣、蘇舜欽合稱,其詩歌多抨擊時弊,揭露社會矛盾

如《對酒》中“丈夫少也不富貴,胡顏奔走乎塵世”,“長歌忽發淚迸落,一飲一斗心浩然”,“嗟乎吾道不如酒,平禠哀樂如摧朽。讀書百車人不知,地下劉伶吾與歸”,一腔悲憤,奔瀉而出。誠如《宋史》本傳中說:“時發憤懣於歌詩,其體豪放,往往驚人。”當然,蘇詩也存在著情感抒發過於直露,精練含蓄不夠的弊端。梅蘇之詩開始扭轉了北宋前期詩壇浮華膚淺的西昆詩風,把詩風的改革推向了高潮,同時也為宋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誠如葉燮在《原詩》中所說:“開宋詩一代之面目者,始於梅堯臣、蘇舜欽二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梅蘇可視為一個詩歌流派。

作者介紹:我是“忘憂草8”,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