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圣库”,太平天国的巨量财富,到底落入谁的手

1864年7月,曾国藩统领的湘军攻克南京,太平天国覆灭。按照旧时惯例,攻克敌城,要放纵兵士三天烧杀劫掠。湘军自然也是难免。

围城半年之久的湘军兵士,面对终于落入手中的金陵古城,自然成了饥渴的豺狼。但作为领军的曾氏兄弟,在天京却几乎一无所获。

天京“圣库”,太平天国的巨量财富,到底落入谁的手

对“圣库”的期望与失望

曾国藩在向朝廷的奏折上写道:“乃十六日克复后搜杀三日,不遑他顾,伪宫贼馆,一炬成灰。逮二十日查询,则并无所谓贼库者……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也就是说,没有发现太平天国存放财富的宝库,并有缴获到财产。

此论一出,朝廷哗然,原因是在围困天京时,无论皇室、朝廷的官员还是前线将士,都在期待着能够打开天国的“圣库”,获取那巨额的财富,用以填充因多年剿匪战争而亏空的国库,发放拖欠的军饷。然而这一切都落空了。

天京“圣库”,太平天国的巨量财富,到底落入谁的手

圣库之说,来自了太平天国的法规,著名的《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另天王洪秀全的一道诏书中写明:“继自今,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逆者议罪。”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种制度无非是太平天国的当权者聚敛天下财富,满足其私欲的手段。而从1850年金田起事,到1864年天京陷落,这项收敛财富的制度一直在执行,这也说明这笔财富将是何等的巨大。

所以,当听到曾国藩的奏报,质疑之声就满天飞。

天京“圣库”,太平天国的巨量财富,到底落入谁的手

疑点矛头自然首先指向了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将,两江总督、太子太保的曾国荃。晚清学者王闿运写过“江宁克,曾奏言:初疑寇有积金,可富国,严密搜求,实无之。而恭王闻人言:曾弟买腊笺一捆,费三千金。”记录的就是曾国荃挥金如土的情形。

圣库中有无巨量财富

据记载,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后,洪秀全派六名贴身护卫管理位于灯笼巷的圣库。那时的圣库确实“金银如海、百货充盈,”圣库中的财富,保证了太平天国的当权者们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据称洪秀全的宫殿占地面积是紫禁城的两倍,后宫正式的嫔妃88人,随侍的宫女3000以上。

而天国的其它诸王,如韦昌辉、杨秀清、萧朝贵等人,也是争相比拼奢靡之风,可以说,当时诸王们用度之巨大,生活之奢华,盖无古人可比。

天京“圣库”,太平天国的巨量财富,到底落入谁的手

到了天国后期,“圣库”已经名存实亡。忠王李秀成被俘后交待:“昔年虽有圣库之名,实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伪都之公帑。”这就说明所谓圣库,已经成为洪秀全的私家银库,由此,各级官员在执行圣库制度时,早已大打折扣,将银钱财宝私藏,仅缴纳谷米牛羊。

所以,上行下效,使太平天国内官僚贪腐成风,由此造成圣库的空虚。

所以,湘军攻破南京,没有发现传说中的巨资珍宝,可能真的不是曾国藩在刻意为其弟隐瞒,而是实情。

天京“圣库”,太平天国的巨量财富,到底落入谁的手

另外,从曾国藩的为人角度看,这位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的重臣,官僚体系的圭臬,学子文人的楷模,享誉天下的曾文正公,极其爱惜自己的清誉,他还不至于为了一笔财富,编造谎言,欺瞒朝廷。

在这一点上,当时的咸丰皇帝也是信任曾国藩的,在朝廷批复中说道:“今据奏称,城内并无贼库,自系实在情形。”当然,也有人讲,这是迫于当时曾国藩重兵在握的形式,而行的无奈之举。

曾氏兄弟的家财何来

当然,民间关于曾氏兄弟私吞圣库之说甚嚣尘上,更有传言说,曾家在故居山中挖掘了深洞,用于藏宝。后来证明,这些传言经不起考证。

曾国荃之所以会被诟病,与他的丰厚家业,以及相对高调行事作风有关,曾国荃在攻陷天京后,官至浙江巡抚,赏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威毅伯,功高位尊,收入与封赏自然很多。而且在多年管理军营的过程中,自然会有大量贪污军饷、吃空饷的行为,这也是当时的军中风气,难以责备。

天京“圣库”,太平天国的巨量财富,到底落入谁的手

而曾国荃最可观收入还是来自于任两江总督后,管理当地盐务、漕运时的收益。盐务、漕运是历代王朝的财政来源之首,而两江又是当时清朝最为富庶、商务活动最繁忙的地域两江总督的收入可想而知。

曾家的财富,大多收入于此时,而不是在剿灭太平军的时期。

而且,曾国荃在任上,数次慷慨解囊,赈济灾民,受到民众的尊崇的爱戴。先后有山西、湖南、江苏的百姓为感念他的恩德,主动为其建立过生祠。

天京“圣库”,太平天国的巨量财富,到底落入谁的手

至于圣库的真相,可能再无澄清的一天,同样,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也永远没有一个最终的定论,不过,只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了教训,那些历史就是有价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