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怎麼寫故事,寫故事的人的八卦更有趣

① 人人都愛好故事

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本小說,甚至一篇公眾號的文章,真正會吸引到你的共同點是什麼?

是好的故事情節。

比如最近的大火的《隱秘的角落》,原著《壞小孩》文筆並沒有那麼上佳,甚至出現了“眼淚像蘭州拉麵一樣流下來”這樣的神比喻,還成了段子廣為流傳。


比起怎麼寫故事,寫故事的人的八卦更有趣

蘭州拉麵淚


然而瑕不掩瑜,小說故事情節的優秀,為電視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框架。加上主創團隊對故事細節的豐富、演員們的精彩演繹,豆瓣評分8.9的《隱秘的角落》成了年度最佳國產劇之一(很有可能會去掉這個“之一”)。

好的故事情節是怎麼寫出來?

原著作者紫金陳表示他是把作品當成商品來“運營”的,他知道讀者愛看什麼,他就寫什麼——東野圭吾一直在國內暢銷榜的前列,讓紫金陳看到了社會派推理的巨大市場,就選擇了這個領域進行創作。

對他來說,作品只是商品,從來都是為了“sell“而存在的。之所以這裡用了”sell“這個英文單詞,因為對應的讀者行為”buy“在英文裡,除了買,還有另一個含義:買賬/接受。


比起怎麼寫故事,寫故事的人的八卦更有趣


要讓小說廣為流傳,首先它得是讀者願意買賬的故事,而文學性是其增值部分。

而故事怎麼寫得好?當然是跟著大師們學最好。《像托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就從如何開頭到怎麼搭框架、怎麼寫對話到怎麼結尾,手把手地教我們,如何像文學大師們一樣寫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作者理查德·科恩,並不是一位多麼偉大的知名作家,但他是有著多年編輯經驗和寫作授課經驗的教授。他旁徵博引,無數的作家軼事娓娓道來。哪怕不學寫故事,在自己寫作遇到瓶頸時,翻一翻書裡的小故事,也可以有個安慰——原來著名作家也跟我有類似的經歷,差可告慰!


比起怎麼寫故事,寫故事的人的八卦更有趣


② 如何開始?

開頭之難,每個想寫小說的人都經歷過。

豈止是寫小說,對作家們來說,寫點啥開頭都很難。《像托爾斯泰一樣寫故事》裡提到,作家E.L.多克託羅為女兒給老師寫請假條,寫了十幾稿都未能成型,連小姑娘都被嚇到了。而他的妻子走過來,幾分鐘就搞定了。

開頭可不僅是指“給小說寫開頭的難”,更是開始寫作這件事本身就有點難。

作家毛利觀察過自己的丈夫小陳:每次寫稿前必定要心中惦記的所有事情都做完,比如幫別人買泡腳桶、看c羅結婚的新聞、剪腳趾甲甚至去看一眼小孩有沒有踢被子……

把所有一切雜七雜八的事情做完,小陳才會磨磨唧唧坐到桌前,開始敲鍵盤。通常寫不了幾行,就會選擇放棄……

一個新手入門寫作如此之難,那麼作家們都是怎麼克服的呢?

美國才子羅伯特·本尼奇表示:不克服。他會和朋友們聊天,一小時後回來,打出一個The;然後去聚會,一小時後再回來,敲出三個新詞“去他的”,再度回去狂歡……

難怪有作家說,一個寫作者最好的生活,就是白天在孤島上寫作,晚上乘船回到城市裡參加酒會。

坐下來,用“很久很久以前……”作為開頭,也許可以好一點?


比起怎麼寫故事,寫故事的人的八卦更有趣

long long ago


當然,開頭的形式多種多樣,書裡面列舉了不少;讓自己靜下心來的寫作的“儀式”也是各有偏好。

比如迪斯累利寫作要穿著全套的禮服,約翰·契夫則選擇穿著平角短褲寫;有人會在房間裡堆滿書,也有人要在抽屜裡放一個腐爛的蘋果……


你的寫作儀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選好了故事,然後用一句話強行開始吧!至於這句話是不是真的合適,別擔心,你還要改呢!

③ 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臭狗屎

小標題是海明威說的。

在《像托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裡,科恩先生並沒有把修改這一步放在結尾之後,而是放在“如何結尾”之前,甚至用了兩個章節來講述如何審稿和改稿。

我相信,一方面這是科恩先生自己寫作的一個小儀式。畢竟這本書的最後一句是:

“說完想說的東西——就停筆。

另一方面,作家們很多都是有邊寫邊改的習慣的。

比如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的作者),她集中寫稿三週,就來了一次大幅度的修改。而雷蒙德·錢德勒(推理小說家,代表作《漫長的告別》)則建議“每天上午向打字機裡亂扔文字,中午清理。”

弗吉尼亞·伍爾夫(意識流寫作開創者)更誇張“每天,每一分鐘,我都在修改”。

修改如此重要,那麼,怎麼改呢?

沒有固定之法。


比起怎麼寫故事,寫故事的人的八卦更有趣


最自律的作家,村上春樹,嚴格執行著自己的週期式修改法:寫好新書先鎖在抽屜裡一週,然後拿出來修改;改好了鎖回去,再等一週再修改;第三次修改要再過一個月;然後再讀給夫人聽,根據她的意見再修改……

當然,編輯的意見村上春樹也是會聽的,不過,他會有自己的任性:編輯讓改短,他會加長;編輯覺得可以豐富的,他反而會簡化——你只能告訴我哪裡需要改,但你不能告訴我該怎麼改。

當然,偉大的作家們總是在某處不謀而合。比如海明威的文字以洗練簡潔著稱,他自嘲會把自己寫的東西刪掉一半。契訶夫給來諮詢的作家們的建議就是“刪!刪!刪!”

可見,學會刪除是修改出佳作的第一步。

那麼,編輯們的存在有必要性嗎?

蕭伯納可能會斬釘截鐵地拒絕。他極為痛恨別人對自己的文字做出修改——實際上,在科恩先生多年的編輯經驗裡,極少有作家接受別人修改自己的作品。

當然,有編輯或者說“外人”指出不足之處是很有必要的。根據腦科學的研究,修改和創作使用的是大腦的不同功能區。外來的意見能夠更好地幫助一部分作者“切換”功能區。

不過,具體要不要改,怎麼改,還是看作者自己。


比起怎麼寫故事,寫故事的人的八卦更有趣

畢竟,寫作是極為個人的事。

在《像托爾斯泰一樣寫故事》裡,寫作的全流程都是由一個又一個大作家們的小故事構成的。科恩先生真是恨不得把所有寫作可能的路徑都放到讀者面前,希望我們能踏上其中一條,變成一個故事的講述者。

看了這本書,可千萬別說“我的眼睛已經會了,但是我的腦子說我不會”。想學會寫故事,最好的辦法不是去報一個寫作班,也不是買一堆“寫作入門”之類的書籍。

而是現在就拿起筆,開始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