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三大原則是什麼:變易、簡易、不易

 《連山》、《歸藏》以外,《周易》的自身這門學問中,有一個準則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說《易經》包含了三個大準則:就是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三大準則的道理。

(1) 變易

《易經》的三大原則是什麼:變易、簡易、不易

榜首,所謂變易,是《易經》通知咱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甚至世界萬物,沒有相同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狀況、沒有一思維是不變的,不行能不變。一定要變的。比如咱們坐在這裡,榜首秒種坐下來的時分,已經在變了,當即第二秒鐘的狀況又不同了。時刻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力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行,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級才智的人,不光知變並且能習慣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麼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易經》的三大原則是什麼:變易、簡易、不易

由這一點,咱們一起亦瞭解到印度梵學中的一個名詞“無常”。這個名詞被佛教徒把它慢慢地變成迷信的顏色,城隍廟裡塑一個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頭吐得很長,名“白無常”,而說這個“無常鬼”來了,人就要逝世,這是迷信。實際上“無常”這名詞,是一種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永久存在的,所以名為“無常”,這就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咱們中國文化中的《易經》,是講準則,世界中的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行,這是準則。印度人則是就現象而言,比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看見人生下來,也一定會病、會老、會死,這是看現象而名之為“無常”。

(2) 簡易

《易經》的三大原則是什麼:變易、簡易、不易

第二簡易,是世界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咱們的才智常識沒有辦法瞭解的。在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比照,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咱們的經歷還不行,科學的試驗還沒有呈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咱們的才智不行,換句話說,世界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僅僅咱們的才智不行、經歷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罷了。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準則,世界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咱們的才智夠了,瞭解它今後,就變成為普通,最普通並且十分簡略。咱們看京劇裡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番一掐,就知道曩昔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辦法。古人懂了《易經》的規律今後,懂了世界事物今後,把八卦的圖畫,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刻的聯繫,空間的聯繫,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工作來。這就是把那麼雜亂的道理,變得十分簡化,所以叫作簡易。那麼,《易經》首要通知咱們世界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雖然變的規律很雜亂,世界萬事萬物再錯綜雜亂的現象,在咱們懂了原理、準則今後,就十分簡略了。

(3) 不易

第三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但是卻有一項永久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久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呢?宗教家叫它是“天主”、是“神”、是“操縱”、是“佛”、是“菩薩”。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麼稱號,橫豎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它”是不變的。

這是易經的三個準則,先要懂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