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媒體屠夫”稱呼並非浪得虛名,臺灣的“國際空間”是大陸給的丨臺灣一週

文/許億

民進黨要關掉中天
臺灣中天新聞臺執照到期,因其立場親藍,且經常報道大陸好的一面,所以民進黨便想趁換照的時候關掉中天新聞臺。開始以為怎麼可能,結果經過一個星期的發酵,越來越演變得很有可能。

在臺灣新聞審查機構“NCC”主辦的中天新聞臺換照聽證會上,主持人是兩位對中天抱有成見的學者,中天以這傷害了公正性申請換人,民進黨當局不予理會。

民進黨“媒體屠夫”稱呼並非浪得虛名,臺灣的“國際空間”是大陸給的丨臺灣一週

中天新聞報道截圖

也是民進黨主辦的一場聽證會上,十名與會學者及官員以7:3的比例贊同關掉中天,而其中不贊成的三人,居然全部是民進黨派來的官員,據說當時這三人感覺,如果一致贊同,那麼吃相太難看,只是而今這個結果,更顯出民進黨刻意斧鑿的痕跡。

這時候藍營頓感不妙,羅智強在臉書呼籲,請蘇貞昌不要做“媒體屠夫”,蘇無動於衷。但民進黨的作為,連《自由時報》與《聯合報》這兩個立場迥異的報紙,都不約而同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民進黨當局的舉措是倒行逆施。

將“中肯”一詞發明成所謂“臺肯”的彭文正也出來發聲抗議,彭因為質疑蔡英文論文,如今飽受民進黨打壓,雖然與中天不同路,也忍不住出來聲援。

民進黨籍臺北市議員王世堅表示不能傷害媒體自由。比較很多前言不搭後語、前後不一致的民進黨及綠營人士,王世堅好歹算是堅持了自己的一貫價值。

民進黨“媒體屠夫”稱呼並非浪得虛名,臺灣的“國際空間”是大陸給的丨臺灣一週

連陳水扁也出來發聲,說自己當年那麼想關掉TVBS,也是忍住了,還是要堅持媒體價值,捍衛言論自由。但陳水扁被TVBS前主播李豔秋嘲諷,說當年若不是TVBS同仁努力,怕早就遭了陳的毒手。當年民進黨雖然執政,畢竟“朝小野大”,想幹也未必幹得成。

不過當年遭民進黨毒手的東森新聞S臺前製作人也不忿出來發聲,抨擊民進黨是“媒體屠夫”,而且是“慣犯”。東森新聞S臺也是在臺灣所謂的執照更新決審中過不了關,被令48小時後正式停播。一時間,新聞臺同仁都來不及安排人事,來不及與觀眾交代。當時的工作人員,當然遺恨至今。而具體操辦此事的臺灣新聞部門負責人姚文智也遭到報應,很多年後,姚文智選臺北市長,藍綠媒體人士對他一概沒有好話,算是媒體人的報復。

民進黨罵國民黨很多年,結果國民黨不敢幹的,民進黨都幹了。他們要求政黨退出校園和媒體,國民黨退出以後,民進黨卻大舉進軍校園和媒體。國民黨這些年節節敗退,與不能掌握媒體話語權、已經不能在校園中扶植自己的青年力量大有關係。

按說,媒體有其超然一面,才能公正地影響政治。民進黨的進入導致的另一個結果是,一些有心於政治的人物,通過媒體曲線進取。如三立的老闆林崑海所謂的“海派”成立“湧言會”,全力推自己人進入政壇,2020選舉推自己的主持人林楚茵去做民進黨的不分區民代。“海派”因政媒兩棲,有三立電視臺的背景,許多人顧忌也不敢得罪,爭相討好。

進軍政壇需要獲得大筆資源,過去幾年,三立大量獲得臺當局的發包工程,以及各類補助款。另一方面,荷包滿了,當然又加強了派系實力,形成政商循環。因為“顏色正確”,平時“民主進步”的民進黨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臺灣藍綠撕裂,媒體也呈現出同樣的對立立場。過去還能基本保持媒體板塊藍綠均衡,如今臺灣社會綠大於藍的趨勢形成,民進黨一黨獨大,均勢逐步被打破,中天若是被關,意味著代表最藍的那部分媒體徹底消亡。

民進黨“媒體屠夫”稱呼並非浪得虛名,臺灣的“國際空間”是大陸給的丨臺灣一週

蔡英文(資料圖)

當然,也有人批評這些媒體是導致臺灣亂象的源頭之一,但解決媒體亂象問題,只拿辦與自己立場不一的媒體,叫那些藍營的支持者怎麼能甘心?

至於中天,當然也有自己的問題。2017年到2018年,中天是“韓流”興起的最大助力。當時,中天電視也因為“韓流”的興起成為收視最高的電視臺。去年,中天希望韓國瑜更上一層樓,將明顯不宜出來再選的韓國瑜推出來。期間,又對一些黨內同志以及媒體同業進行攻擊,破壞了藍營的團結。

民進黨“媒體屠夫”稱呼並非浪得虛名,臺灣的“國際空間”是大陸給的丨臺灣一週

中天這次風波,影響極壞。

有說蔡英文對此也不以為然,不想再糾纏下去,無奈蘇貞昌勢在必得,因為想為他的更上一層樓造勢。而另有一說,是民進黨“新潮流”大佬吳乃仁對中天的利益心心念念。媒體人羅友志說,這些握有播出執照的電視臺猶如佔有車位,現在有人想佔你這個車位,當然先要把你趕出去。所以有關中天的改造方案中,某些勢力躍躍欲試,要分一杯羹。

吃相問題,對於民進黨而言,早就不是問題。

斐濟衝突事件

因為兩岸形勢危急,所以民進黨當局擔心擦槍走火,嚴令自己的部隊不要開第一槍。

可惜千算萬算,沒有想到遠在斐濟,臺機構人員居然和中國使館人員發生了衝突。奇怪的是,事件過去十幾天,民進黨低調應對,不聲不響,卻被一家外媒報道。事情既然公開化,民進黨就不得不展現出一些“強烈的立場”,以為大聲喊幾句,便能坐等事情消失。

民進黨“媒體屠夫”稱呼並非浪得虛名,臺灣的“國際空間”是大陸給的丨臺灣一週

事件本身其實不必多說了,而是事件背後,展現出兩岸目前的形勢真的不容樂觀。

兩岸的本質是1949年內戰的結果,而且,嚴格說來,兩岸還處於內戰的延續之中。所以當初洪秀柱乃至馬英九都有心和大陸簽署和平協議,從法律上確保兩岸的和平與穩定。然而,當時卻被一些綠營人士譏為“賣臺協議”。而今兩岸的紛擾,也只能說短視者必將付出代價。

上世紀八十年代兩岸破冰,為了促進交流、展開溝通,擱置一時半會不能解決的爭執,隨後達成“九二共識”,正式開始來往。但核心是,兩岸最終是要統一的,兩岸應該奔著統一的目標前進。這也確實是當時兩岸同胞的共識。

如今在民進黨的刻意挑撥下,兩岸關係越走越遠,越走越壞,逐步動搖這個共識的基礎。

所以基於善意,基於長期所形成的一些默契,大陸在對外方面放給臺灣的一些“空間”,被民進黨視為理所當然。

這次外交部發言人直指臺灣的執政當局是“偽政府”,臺灣很多人不能接受,但事實上也是這麼回事,過去兩岸敵對,罵得要比這個難聽。

國民黨的總召林為洲說,如果大陸不承認“中華民國”的話,兩岸將成為所謂“敵國”。林最近很出風頭,但真心是國民黨的禍源,因為他對於政治的理解非常淺表化。兩岸已有敵意,但至少目前還真沒有上升到敵人的程度,何況兩岸也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哪裡來的“敵國”之說,

林為洲的說法像是“碰瓷”,弄巧成拙,會把國民黨帶上歧路。

民進黨“媒體屠夫”稱呼並非浪得虛名,臺灣的“國際空間”是大陸給的丨臺灣一週

林為洲

當然從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的另一跡象,便是民進黨其實意識到情勢危急,所以想服軟,但不得門而入。與其同時,在“仇中反中”的慣性下,即便想服軟,也是跌跌撞撞。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王金平上次想來大陸破局,背後確實是有想替蔡英文帶話的目的。

美國副國務卿訪問臺灣以後,按說正是民進黨抱美國大腿最好的時候,結果,吳釗燮卻出來說,近期不會謀求與美國“建交”。民進黨智囊型人物邱義仁更加乾脆說,除非政治人物瘋了,才去謀求“臺獨”。

斐濟這次衝撞事件,民進黨也是希望低調處理的,他們不想也不能放大問題。

民進黨當局其實也很尷尬,一方面,美國喂他們“毒豬”,不吞也得吞下去,另一方面,美國不斷地賣他們武器,美其名曰要讓臺灣成為“豪豬”。但說來說去,無非是讓臺灣花點錢,而又恰好規避掉自己去“協防颱灣”而已。

更關鍵的是,基於美國的歷史,隨時隨地,民進黨都會成為棄子。這種慘痛的歷史不是沒有發生過,誰又能保證未來不會繼續發生呢?

大門就在那裡,回到“九二共識”。這個臺階,就看民進黨有沒有智慧下了。

陳時中的疫苗之亂

秋冬季節,是打流感疫苗的時候。

臺灣的衛生福利機構負責人陳時中為了表現自己,刻意出來宣傳,還親自打疫苗鼓勵大家。然而秀做過頭了,他以為按照往常經驗,每年購進疫苗都有剩餘,今年也和往年一樣。

結果,因為今年疫情緣故,為防患未然,人們想至少先能排除流感,打流感疫苗的人很踴躍,於是,疫苗不夠了。越是不夠,人們越感恐慌,上上下下,罵成一片,越恐慌越失措。

陳時中緊急宣佈,17日起暫緩無高風險慢性病的50至64歲成人接種,而且幾乎當即就開始執行,一下子算是徹底得罪了老年人,甚至有老年人說,陳時中就是想讓他們這些老年人去死。

民進黨“媒體屠夫”稱呼並非浪得虛名,臺灣的“國際空間”是大陸給的丨臺灣一週

臺灣今年亂哄哄,有三次為了排隊而亂,分別是年初的口罩之亂,年中的“三倍券”之亂,以及秋天這次疫苗之亂。本來都是好意,結果都搞成一團糟,說明現在臺灣的行政高層與基層的配合出了大問題,上面不瞭解下面的情況,下面也不能理解上面的意圖。尤其很多事情從政治出發,就註定失敗了。

問題是臺灣社會熱衷於造神,年初防止疫情,造就了陳時中這位“大神”,為了讓陳時中不為瑣事煩擾,任何質疑陳時中的人都被罵得體無完膚,所以時人戲稱不能“逆時中”。

走上神壇容易,但上得越高,跌下來就越難看。

防疫期間,陳時中起早貪黑,確實很負責任。但陳時中還是做了很多不專業的事情,比如為了應對臺當局口罩預備不足,極力要求人們不要佩戴口罩。馬英九戴口罩,還被民進黨當局痛批。幸虧當時臺灣人沒有聽陳時中的,自發佩戴口罩,避免了疫情暴發。

陳時中為了配合民進黨當局,在防疫過程中,還對大陸展現出極大的排斥和敵意。今年大陸民眾對臺的情感急轉直下,與之不無關係。

在大陸亟需口罩之際,臺灣禁止出口,事實上,臺灣能賣幾個口罩給大陸呢?而且,後來才知道,大陸是臺灣口罩原料主要的來源,所謂禁止口罩出口成了笑話,因為自斷了後路。

2008年汶川地震,臺灣“中視”“中天”兩家電視臺與島內紅十字組織共同舉辦“把愛傳出去”賑災募款晚會,馬英九親自帶領檯灣政要、明星參加募捐活動,展現出來的同胞之情,真正促進了兩岸的和解。

在別人有難的時候伸出援手是成本收益率最大的事情,而今的民進黨缺乏這個智慧。

所以與之比較,陳時中為了迎合島內一些人的恐慌情緒,再三拖延在大陸的臺灣人返臺,對自己人毫無關愛之意,甚至批一些臺灣人的小孩自己選“國籍”就要承擔代價之類的。對大陸人民的情感傷害極大,更不用說其言論就是赤裸裸的漠視人權了。

陳時中盲目自信,居然豪言不要大陸的疫苗。而今國際上的疫苗,絕大部分有大陸的參與。現在就看陳時中要不要打臉自己,還是硬撐下去。

陳時中是沒有政治智慧的人,偏偏,民進黨一度想讓他去選“雙北”,現在看來,這種機會越來越渺茫。

防疫期間陳時中功高蓋主,蘇貞昌非常不待見陳,傳說陳要選新北的時候,蘇貞昌更是震怒,因為新北是他的地盤,他要扶植自己的女兒蘇巧慧,即便蘇巧慧看起來毫無作為。

這次疫苗之亂,算是讓陳時中的政治前途又渺茫了一些,陳時中成了“過時中”。

民進黨“媒體屠夫”稱呼並非浪得虛名,臺灣的“國際空間”是大陸給的丨臺灣一週

蘇貞昌(後)與陳時中(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