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視百代的氣魄,出神入化的指揮,看毛澤東用一個連牽制數萬追兵

古今中外有哪一位統帥,在數萬敵兵窮追不捨的危急關頭,還敢從自己幾百人的警衛部隊抽調人馬主動出擊與敵短兵相接?

有!當然,這樣的統帥只有一位,他,就是毛澤東!

雄視百代的氣魄,出神入化的指揮,看毛澤東用一個連牽制數萬追兵

毛主席在延安


主動撤離延安的決策是毛澤東作出的,而且,黨中央、人民解放軍總部,在沒有打敗胡宗南之前絕不過黃河的決定也是毛澤東作出的。對此,陳毅元帥曾有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毛主席和蔣介石下棋,“黃河為界,舉手無悔”。在當前這盤棋上,毛澤東認準不過黃河。他說:“我們不能去那條路,我們要在這裡和敵人周旋,牽敵人,磨敵人,來回和敵人兜圈子,直到消滅它!”戰局的發展證明,他果真是一語定乾坤。周恩來當時即評價說,在蔣介石掀起一股反人民惡浪的嚴重時刻,毛主席確定我們帥旗高舉在陝北,指揮中心堅決不挪動,這是多麼雄偉的革命氣魄啊!

我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遵照毛澤東的部署,在彭德懷的卓越指揮下,在我黨中央撤離延安僅四十餘天的時間裡,就連續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取得三戰三捷的戰績,共殲敵14000餘人,沉重打擊了胡宗南集團,基本穩定了西北戰局。為最後粉碎敵軍的進攻奠定了基礎。

此時,毛澤東命令彭德懷在安塞休整部隊,召開祝捷大會,並派出周恩來前往慰問。按照毛澤東的囑託,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四日,周恩來在真武洞召開的軍民祝捷大會上正式宣佈:“鄉親們,同志們,自從放棄延安後,我們*中央、我們的毛主席,一直留在陝北與邊區軍民共同戰鬥!”

這席話,激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和近乎狂熱的歡呼。毛主席還在陝北!這消息不脛而走,傳遍了整個陝甘寧邊區。與共產黨生死與共的老百姓頓感有了主心骨,艱難轉戰的全體指戰員更增添了勝利的信心和無窮的力量。

蔣介石獲悉首腦機關及毛澤東本人還在陝北的消息,好像捱了一記重重的耳光,氣得臉色煞白,恨得咬牙切齒,他過去信誓旦旦地向公眾宣佈說毛澤東已經逃到了佳木斯,已經逃到了蘇聯等等謊言,被撕得粉碎。蔣介石立即向胡宗南發出命令:即使犧牲三個師,也要抓住毛澤東。

雄視百代的氣魄,出神入化的指揮,看毛澤東用一個連牽制數萬追兵

胡宗南與蔣介石


胡宗南拿著這封電報,頓感有千鈞之重;嘴裡不禁又吟起毛澤東在窯洞留贈給他的兩句話:勢成騎虎,進退兩難。氣急敗壞的他嚴令親信干將第二十九軍軍長劉戡,親率四個半旅並攜帶有美國最先進電臺測向儀,氣勢洶洶向毛澤東逗留的王家灣撲過來。

王家灣,陝西靖邊縣的一個小村子。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住的那兩間半窯洞前,用樹枝搭著涼棚,下面放著幾條板凳,這就是指揮全國解放戰爭的司令部的議事處和會議室。許多重大事件和有關人民解放戰爭進程的重大決策就是在這裡作出的。

這一天,像往常那樣,在窯洞前的涼棚下,毛澤東等又坐在那幾條板凳上議事。手槍連連長高富有一進院子便被任弼時叫住,問:

“高富有,你們警衛團還有多少人?”

“還是那四個連,300多人。”高富有答。

“你們連多少?”

“一百一”

“騎兵連多少人?”

“七八十人。每個連都不超過120人,作戰人員也就是那300多人。”

這時,毛澤東站起來,揮一下手臂,說:“300人,拉出去即使打掉一半,留下150,戰鬥力比現在還強。”

任弼時一聽急了,忙說:“拉出去300,打掉150?那連哨也沒人放了,那還行?”

毛澤東不慌不忙地說:“在延安,部隊過了十年和平生活,能不能打仗?還得靠實際鍛鍊。”

“少去一點,可以鍛鍊鍛鍊嘛。”任弼時仍放不下心裡的擔憂。

毛澤東會心地笑了笑,說:“那好吧。”

雄視百代的氣魄,出神入化的指揮,看毛澤東用一個連牽制數萬追兵

任弼時與毛主席、周總理在延安的合影


就在這裡,第二天,崑崙縱隊司令員任弼時召集警衛團連以上幹部開會,研究派部隊出去打仗的問題。任弼時開門見山,簡明扼要地告訴大家,中央決定組織部隊出去,進行戰鬥偵察,跟蹤追擊敵人。並說:“把南邊劉戡這一股,再往南趕一趕。”同時也看一看延安的情況。

“我們撤出延安已兩個多月了,那裡如今怎麼樣了,大家都很掛心。”亦可看準機會,襲擾敵人後方機關,使敵人畏首畏尾,以干擾敵人的部署,牽制敵人的行動。任弼時宣佈這支部隊為連的規模,由副參謀長汪東興和警衛團政委張挺楨帶領,番號6支隊。

七月十七日,當6支隊凱旋時,已是中央舉行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小河會議的前夕(在該會議上,毛澤東作出向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戰略進攻的決策)。他們遠離黨中央獨立活動長達一個多月。據《汪東興日記》記載:當天下午,毛澤東聽取了汪東興的彙報,高興地說:

“你這次帶小部隊深入敵後,插到延安附近的棗園地區,該打的仗打了,不該打的就堅決不能打。不要以為仗打得不多,任務就完成得不好。你們幫助和保護群眾收穫了八百多擔麥子,這同消滅八百個敵人一樣重要。你們這次深入敵後開展的活動,一方面瞭解了敵情,另一方面也更深入地瞭解了敵後的民情,任務完成得很好。”

毛澤東以其雄視百代的氣魄膽識,出神入化、揮灑自如的指揮藝術,在僅有300多戰鬥人員跟隨他轉戰陝北負責警衛的崑崙縱隊中抽調一個連的兵力,主動出擊,牽制、騷擾、迷惑敵人,不僅更有效地保衛了黨中央,而且為彭德懷在西北戰場尋求戰機隱蔽意圖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