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留存,继承者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 | 一周新书推荐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林子人

《六异录》

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留存,继承者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 |  一周新书推荐

作者在这本书中重写了六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与神话故事,包括仓颉造字、余音绕梁、木匠皇帝、三寸金莲等。更有意思的是,他将故事情节和六种中国民间神秘行业——幻术、哭丧术、香术、验毒术、相骨术和字造术——结合了起来。在自跋中,作者讲述之所以重写这些故事是为了阐明“中国欲望”,因为从《诗经》和《楚辞》开始,食欲、肉欲、情欲、功名欲和权力欲这些基本的生命母题,已经成为古代欲望的主体,同时也是支配现代中国人的内在动力。借助于对欲望的窥视,他“肤浅地握住了中国人的痛苦”。作者还表示,因为这组小说散发的气味可能会让“喜欢做温情按摩的文学小资感到不适”,他只有“致以十二分的歉意”。朱大可,学者、文化批评家和小说家,著有《流氓的盛宴》以及上古神话学术研究专著《华夏上古神系》。

改写神话/童话的文学作品并不少见,事实上改写这种形式之所以之重要,不仅仅在于可以向人们重新讲述一遍旧故事,而是以古老的故事为通道表达出新的意涵——人们都很熟悉的成功改写范例比如鲁迅的《故事新编》,是对女娲补天、嫦娥奔月、伯夷叔齐采薇等神话的消解与重新发明;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染血之室》也是对蓝胡子、小红帽、穿靴猫等经典童话的改写与再创造。旧故事也在这个意义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伟大的孤独》

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留存,继承者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 |  一周新书推荐

这部小说是美国畅销书作家克莉丝汀·汉娜继《萤火虫小巷》之后的作品,故事发生于1974年的阿拉斯加,书里描写的阿拉斯加无疑是极度严苛的——这是个属于男人的世界,这里的女人必须很强悍,不能等着别人来拯救,必须自己拯救自己;更重要的是,在阿拉斯加只能犯一次错,第二次错就会让你丢掉小命。书中主人公觉得自己是由爸爸的暴力和妈妈的恐惧共同塑造出来的,而即使如此,她还是放不下爱情故事,因为爱情故事让她觉得女人有力量掌握自己的命运,即使残忍的外部世界将她们逼入角落,书里的女主人公仍能突破逆境找到真爱,这让她获得希望。但她需要的不是妈妈对爸爸的那种爱——那种有毒的、粘腻的、绝望的爱——而是清晰的、坚强的、富有力量的感情。

作者克里斯汀·汉娜,生于1960年美国加州,曾在广告公司工作,现在已经是23本畅销书的作者,销量超过2000万册。《萤火虫小巷》写的是两个女人从14岁到40岁的友谊,也是一部以爱为关键词讲述的小说,它此前也引入了中文版。这里要为畅销书说句话,虽然畅销并不一定代表品质高妙,但了解一下流行现象也没有坏处。

《沙仑的玫瑰:英法德三语文学和绘画中的经典意象》

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留存,继承者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 |  一周新书推荐

《沙仑的玫瑰》脱胎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副教授包慧怡、法文系副教授陈杰、德文系副教授姜林静三位老师首次在校内联合开设的跨学科语种文学精读课,从天鹅、头颅、花、塔楼、葡萄酒和玫瑰这六个经典意象入手,对三语文学和绘画进行解读,并挖掘了与其有关的故事与典故。

关于头颅这章尤为有趣:从绿骑士、莎乐美讲述西方文学中的头颅意象,也从英国诗歌里的头颅意象分析虚无主义者的物质困境,还以贝克特笔下的头颅式空间写生死界限是如何被跨越的。关于玫瑰的这一章里,写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与20世纪的英语玫瑰诗:中世纪的玫瑰诗可能带有性隐喻的意味,也有一些被归于谜语的玫瑰诗的意义并不那么明晰;而更著名的《玫瑰传奇》作为奠定欧洲罗曼司叙事传统的开山作,其中的玫瑰不仅是男性叙事者历尽艰辛去追求的贵妇的名字,也是尘世爱情的终极象征,更是女性身体美与性吸引力的文学符号。

在玫瑰诗歌的谱系里也有莎士比亚和叶芝的名字——莎士比亚以十四行诗的形式书写过“红白玫瑰”,而红白玫瑰在莎士比亚的年代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因为红白相间的都铎玫瑰出现在了王室的族徽上;叶芝笔下也有玫瑰,但他的玫瑰并不是爱情的象征,作者认为《玫瑰集》中的玫瑰意象体现了叶芝对蔷薇十字会(17世纪玄学运动)等玄学思潮的反思,也寄托了对故乡以及爱尔兰民族文学的野心。

《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

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留存,继承者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 |  一周新书推荐

当独生子女步入老龄化社会,该如何迎接不断提前的“中年危机”?如果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会有成为老人的一天。21世纪已经进入长寿时代,我们也随之步入老龄化社会,那么变老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资深《纽约时报》记者约翰·利兰刚刚从一段婚姻中走出,他的父亲早已去世,现在他要独自照顾年迈的母亲。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一些独属于老人以及与老人相处的问题,于是他带着一系列疑问追踪并贴身采访了六位高龄纽约老人,时间持续整整一年,采访开始时他57岁,而他的受访者都超过85岁。全书从变老的经验开始写起,老人共同的经验是“失去”——几乎所有的老人都失去了点什么,包括行动能力、视力、听力、配偶、子女或者记忆,而即使国家的养老制度非常完善,很多老人都依然无法善终。书中也提出了更有建设性的建议,例如如何过上更好的老年生活,以及如何为老年生活做好准备,什么时候应当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才要放弃治疗等。

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此前也长期关注老年问题,曾推荐过国内非虚构作品《五十四种孤单:中国孤宿人群口述实录》以及美国记者研究全球人口老龄化与贫困问题的专著《当世界又老又穷》,都可以作为此书的对照读本。

《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

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留存,继承者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 |  一周新书推荐

这部书由近百篇评点历史人物的文化随笔构成,贯通哲学、历史、政治、文学和艺术,召回从阿赫玛托娃(A)到茨威格(Z)的人物群像,串起一部包罗万象的20世纪文化史。除了那些醒目的路标式人物以外,更多的是遗存在遗忘边缘的名字。作者如此点评保罗·策兰,“他是那个带着一首情歌从火焰中走出来的人,这首歌以唯一可能的方式救赎了人类——承认这里没有救赎。”又如此评价查尔斯·卓别林,“科学的力量就是要把世界改变到连科学家都无法预测的地步。而人文学科的力量,是要以人人都能欣赏的方式来解读世界。”至于F.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评语是这样的,“只有伟大的艺术家才会有巨大的失败,而菲茨杰拉德太了不起了,他甚至可以把致命的个人缺陷变成诗歌的素材。”

20世纪人类历史历经几次灾难,詹姆斯提醒人们,使得文明称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这本书也是写给普通读者的文明史课程。作者克莱夫·詹姆斯(1939-2019)是澳大利亚著名评论家、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1960年代移居英国。2008年,因其在广播电视新闻业的成就,詹姆斯获得奥威尔特别奖。

《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

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留存,继承者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 |  一周新书推荐

这是一部对《清明上河图》作出的图解之书,作者将《清明上河图》这幅国宝级的画坛极品分解为200多个细节,让图像本身来说明大时代的新城市在经济、人文、科学和管理机制上诸方面具体而微的状况。

通过150多张精选《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还原北宋城市场景与生活习俗——在“《清明上河图》的社会各界”一章里,作者写出了当时的市民娱乐文化“瓦子”及说书,个体户和创业,还有城市交通的状况。也解读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剖析古人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智慧——在《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管理与体制”一章里,作者写到市郊与菜肉供应的情况,煤的应用,还有防火、用水、绿化等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单是件艺术品,更是一部大历史,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中重要的一卷,通过此图研究者可以发现10-12世纪的汴京与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也可以与国外主要地区城市进行比较。作者薛凤旋,毕业于伦敦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区域发展等。

《这是艺术吗?》

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留存,继承者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 |  一周新书推荐

现当代艺术往往因为抽象的表达而令人望而却步,而这本书就是一部面向普通观众的指南。本书从历史、生平、美学、体验、理论、质疑和市场七个维度透视现当代艺术中知名度很高却不容易被理解的19件作品,从毕加索的拼贴到安迪·沃霍尔的丝网版画《大电椅》,从路易丝·布尔茹瓦的“大蜘蛛”雕塑到罗伯特·史密森的景观装置《螺旋形防波堤》。在原有的西方“正典”之外,这本书的中文版还增加了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韩国艺术家李禹焕和哥伦比亚艺术家多丽丝·萨尔塞多。

有意思的是,“体验”这章的观点在于强调作品对观众的情感和心理影响,比如影像艺术家比尔·维奥拉的创新在于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日常体验与传统宗教信仰结合,因此作品《信使》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绘画。本书并不是向观众展示如何去看作品,而是帮观众用这些作品去“看”。值得一提的是,在写作此书时(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作者西蒙· 莫利曾在伦敦各大博物馆和画廊(比如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和泰特现代美术馆)做自由讲师和导览员,面向观众对着实物进行讲解,因此深知读者欣赏现代艺术的困惑所在。

《智能机器时代: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留存,继承者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 |  一周新书推荐

本书每个章节都以一幕科幻剧作为开场,描绘了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构想和最新情况,通过与前沿的科学家及技术人员交谈,回答了人类对无处不在的AI世界中,有关宇宙、人生及很多问题的追问。

书中还向读者介绍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比如烹饪机器人、演奏机器人、情感机器人,甚至用于军事领域的杀人机器人等。在作者看来,机器人绝对不是仅仅是文学和电影作品里的笨拙的类人钢筋物种,智能机器将渗透更多的生产和生活场景,比如工厂里帮助生产的手臂、自动驾驶的汽车或者是健谈的聊天软件等等。他还认为,智能机器首先将占领一些重要的、保证很多销售和盈利的市场,诸如运输和物流、工业制造等等,此外,因为足够物美价廉,智能机器将会在私人生活领域中大量出现,老年人将会操作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帮助阅读的助手,年轻人将会更加依赖智能手机和搜索引擎——而在所有应用案例的背后,有价值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或者欧元的市场。 乌尔里希·艾伯尔,德国科技领域最著名的记者之一,知名杂志《未来景象》(Pictures of the Future)主编。艾伯尔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曾供职于德国戴姆勒公司、西门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