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为什么得不到汉文帝重用?

贾谊为什么得不到汉文帝重用?

贾谊湘江吊屈原

贾谊是《过秦论》的作者,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他曾经给汉文帝提出过很多建议,不过并未得到汉文帝的重用。文帝请贾谊做少子怀王的老师,后来梁怀王意外身亡,贾谊悲痛过度,三十三岁英年早逝。汉文帝是开启了“文景之治”的一代明君,贾谊是千古传颂的才子,为什么贾谊得不到文帝的重用呢?

《史记》中记载,汉文帝曾经想提拔贾谊做公卿重臣,结果周勃和灌婴等大臣反对重用贾谊,理由是贾谊太年轻,学识不够,却一心想要掌握权力,会把很多事情弄乱。汉文帝于是开始疏远贾谊,再也没有让贾谊参政的念头。周勃和灌婴虽然是武夫,但是一向敬重读书人,他们曾经请了儒家长者教导窦皇后的兄弟,可见对有学问的读书人的敬重。可是他们为什么如此讨厌贾谊呢?难道就因为贾谊年轻吗?

好在《新书》中搜集了贾谊的文章,我们可以对贾谊这个人有更多的了解。

在《新书.藩强》一文中,贾谊为了向汉文帝说明诸侯实力过大的危险,曾经作了这样一个假设:“假如樊哙、郦商、周勃、灌婴每个人都被封王并且拥有几十座城池,即使现在他们年老力衰了还是能够让汉朝灭亡,假如韩信、黔布、彭越不被封王而是封侯,他们到了今天也无法灭亡汉朝。” 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最强大的诸侯最先造反,所以要避免诸侯实力过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周勃和灌婴了解这篇文章之后的心情。虽然是以假设的方式提到了周勃和灌婴,但是贾谊的观点有一个暗示,周勃和灌婴不造反的原因是实力不够,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军队和足够大的地盘。这是彻头彻尾的诛心之论,给周勃和灌婴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并且无可反驳。韩信、黔布和彭越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什么造反,贾谊凭的是书上的记录和自己的揣测。周勃和灌婴可不一样,他们和韩信、黔布、彭越是一口鼎里吃肉,一个中军帐下共谋破敌的战友,他们当然明白一名悍将处于韩信、黔布、彭越这个位置的复杂心情。尤其是周勃,装了多少年的孙子才熬到文帝上台,现在还担心被猜忌被清算。可是贾谊这个毛头小子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就敢毫无顾忌地谈论别人,不懂自己行为的后果。如果让他位列公卿手握重权,岂不天下大乱?由此看,周勃和灌婴反对重用贾谊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

贾谊被举荐为博士时刚过二十岁,他的才华首先体现在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上。他可以敏锐地捕捉瞬间的感受并用精准优美的文字表现出来。从他的作品《服鸟赋》中,我们还可以朦胧地感受到他是如何认识存在的世界,千变万化的世界,其中甚至能感受到佛教徒一般的超脱。只不过,佛教徒走路时会观察路上的蚂蚁,贾谊在畅想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的时候很可能正踩在别人的脚上而自己觉察不到。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和柴米油盐的世俗世界接触太少,对人性的复杂了解有限,不接地气。

如果他能平和地面对生活中不如意的地方,稍微放一放那种天降大任于我的抱负,他的生活会是另一种结果。长沙的气候虽然比洛阳湿热,也并不值得忧虑。有空的时候,上岳麓山锻炼身体,去湘江钓鱼,听流行的楚歌,品醇厚的米酒,这也是一种选择。

汉文帝显然也注意到了贾谊真正擅长的事情,于是任命他做藩王太傅,远离俗世的烦扰。贾谊受命启蒙长沙王和梁怀王,让他们了解古人的智慧和行为的边界,培养纯净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即使贾谊再次回到长安,文帝和他讨论的也都是抽象的宗教哲学问题,不涉及具体政务,真可谓知人善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