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糟糠之妻艰苦创业,他誓要打造生物界的华为,销售额过亿

“华为的成功在于坚持只做一件事。”任正非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及自己的成功秘笈时说,从公司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进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最终有了现在的华为。


如今,崔鹏和他的菲鹏生物正沿着同样的路径戮力前行。与当年的华为一样,菲鹏所选择的创业领域不为大众所熟知。


与糟糠之妻艰苦创业,他誓要打造生物界的华为,销售额过亿

崔鹏


这条注重研发与创新的道路孤独而漫长,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多的喧嚣与喝彩。


但对于“菲鹏”——这个他和太太名字组成的企业名称,却已经在体外诊断试剂领域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阴差阳错闯入生物领域


崔鹏是黑龙江人,200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学的是生物专业。可就读这个如今炙手可热的专业,当初却是阴差阳错。高考填报志愿时,崔鹏一心想学电子计算机,然而录取通知书下来,他才发现被调配到生物专业。


与糟糠之妻艰苦创业,他誓要打造生物界的华为,销售额过亿



进入大学后,崔鹏却没有如旁人所想的那样认真学习,甚至经常逃课。崔鹏觉得生物本来就是实验科学,仅仅靠课堂上听讲是学不到真实本领的。


为了做实验,他的大学生活基本是早九晚三,每次一头扎进实验室,他就会废寝忘食地去做研究,逃课也在所不惜。


做实验很辛苦,在崔鹏看来却充满乐趣。也就在那时,他开始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他喜欢在课余时间看一些财经杂志和报纸,看一些与创业有关的书。


也正是如此,热衷于做实验研究,让崔鹏在毕业后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待遇很好的工作,但心中萌发的创业激情,却让他依然选择在短时间内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2001年,崔鹏与太太到深圳成立了菲鹏生物,瞄准的是艾滋病诊断试剂领域。


与糟糠之妻艰苦创业,他誓要打造生物界的华为,销售额过亿



选择在深圳创业,要归因于太太。崔鹏和太太是大学同学,因为太太的家在深圳,于是,他和太太把双方家长给的结婚礼金凑了10万元,在两人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注册了菲鹏生物。


太太为了支持他创业,甚至放弃了婚纱照、婚礼和蜜月旅行。


创业初期没想过失败


如果一位疑似患者要检测是否染上艾滋病,他要去医院做各项检查,他的血液将通过艾滋病抗原抗体的检测。


菲鹏生物就是为这些诊断试剂提供核心原料和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公司的主要产品为体外诊断用抗原、抗体和酶。


与糟糠之妻艰苦创业,他誓要打造生物界的华为,销售额过亿



创业初始的日子,格外艰辛。崔鹏最开始将实验放在家里,后来搬到民房里做前期的开发。这段时间,他就依靠卖自己研发出来的技术来支撑公司。


研发产品需要购买设备,当时租的实验室没有电梯,他和太太两人合力将买来的设备搬上7楼。一桶饮用水50斤,平均每月要用12桶。太太不忍心让他一个人干,常常抢着帮他。


2001年底,太太不知道已有身孕,仍加班和干重活,导致流产。


崔鹏直言,如果没有太太及家人的支持,他很难坚持下来。在他看来,当初成立公司以及选定艾滋病项目,就没想过是否能成功、失败了以后怎么办的问题。


与糟糠之妻艰苦创业,他誓要打造生物界的华为,销售额过亿



选定这个目标完全只是因为这个领域一直很难攻克,也是行业内具有最大发展潜力的项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3年,菲鹏研发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公司开始实现第一次飞跃。在此后两年间,公司的产品种类和人员规模不断扩大。


最开始,崔鹏与太太两人既是老板也是员工,2003年,崔鹏的大学同学何志强加盟,同时搭建了一个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队伍。产品也从传染病项目扩展到抗体、CPCT等。公司发展逐渐稳定,崔鹏与太太也补拍了婚纱照。


打开国际市场迈入快车道


国内市场发展逐渐稳定下来,2007年,崔鹏开始拓展国际市场。他与公司总裁何志强第一次去美国参加国际展会,“很茫然,与客户沟通语言都成问题。”


欧美客户对中国产品有一种陌生感,当时国内没有一家体外诊断试剂原料企业走出国门。回国后,他立即组建了国际市场团队,由大学同学李泓彦担任团队负责人。


崔鹏觉得,以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企业要在技术上让客户认可,才算得上成功,“希望把菲鹏生物打造成为生物领域的华为。”


与糟糠之妻艰苦创业,他誓要打造生物界的华为,销售额过亿


他认为,菲鹏与华为、迈瑞有相似的地方,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产品质量为驱动,定位为国际化的公司。但他坦承,距离生物领域的华为这一目标还很遥远。


随后,菲鹏迅速组建了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的高素质的、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队伍。


专业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临床医学、检验学等,同时拥有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熟悉公司技术平台和行业发展趋势,既有学科带头人又有足够的后备人才储备,可实现人才的良性循环。


与糟糠之妻艰苦创业,他誓要打造生物界的华为,销售额过亿



2009年,菲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销售额年增长都在30%以上。产品从免疫诊断扩展到熟化诊断,随后开始做分门诊诊断产品。


2012年在免疫诊断类别中又新增了发光产品、荧光POCT产品。人员规模从2005年的三四十人增长到300多人,研发人员占比仍然超过50%。


截止到2016年底,菲鹏拥有的客户数量达800家。


公司的办公场地从创业初期的小作坊,一路扩展到200平米、400平米、1200平米,8000平米,乃至现在在东莞松山湖有了自己的研发产业基地,建了一期24000平米的厂房。


成为伟大的平台型企业


在不少人看来,从创立至今菲鹏走过18年,创业艰苦,但过程还算顺利。这也得益于公司从一开始定位于行业的细分领域,基础打得扎实。


在国内体外诊断试剂这个细分领域,菲鹏已经是国内最大的企业,在全球也能位列前五,与迈瑞、科华等知名企业比肩,不过,他们显然没有就此满足。


菲鹏重新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中,他们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愿景:成为一个伟大的平台型企业。


与糟糠之妻艰苦创业,他誓要打造生物界的华为,销售额过亿



“不少公司只是打造一个产品进行单向输出,但如果做一个平台,大家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开发自己的产品,那是不是更有价值?”当别的企业对自己的研发与产品讳莫如深时,菲鹏却意外地选择了公开。


他们也有自信这么做。在他们看来,当企业把技术放在兜里,别人会想法设法去了解,如果公开了别人都学不会,这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