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宜“甘”“酸”,少“辛”“辣”,防秋燥,暖督脈,守陽氣

一、寒露

今日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

寒露節氣之後,晝漸漸短,夜漸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人體的陽氣逐漸收斂。

因此,寒露過後要避免受涼,頭項腰背腳之督脈處要保暖,守護人體的陽氣,預防疾病;少“辛”“辣”,宜“甘”“酸”,防秋燥傷肺而致咳嗽氣喘諸病。


寒露,宜“甘”“酸”,少“辛”“辣”,防秋燥,暖督脈,守陽氣

二、宜酸甘少辛辣防秋燥

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理論,通過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中醫理論認為:酸甘可以化陰,意思是說,酸味、甘味的食物相互作用可以起到生津滋陰功效,也就是酸性的和甜味的東西合在一起可以促進陰液的生長,而達到潤燥的作用。秋季氣候乾燥,尤其是皮膚屬於乾性的人,多食酸和甘味的食物來預防秋燥病邪致病。


寒露,宜“甘”“酸”,少“辛”“辣”,防秋燥,暖督脈,守陽氣

辛辣食材的感覺是尖銳而強烈.同時辛味食物大多發散,易傷津液而導致陰分不足產生燥病患。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花椒、胡椒等等。另外,暴炒油炸易上火傷津耗陰化燥之食物不宜。此時多食生津止渴滋陰潤燥的新鮮水果蔬菜,如清潤的雪梨,滋陰的百合、雪耳等。


三、護督脈守陽氣

督脈,奇經八脈之一。見於《素問•骨空論》。督脈為陽脈之海,主要功能是統攝全身陽氣及維繫人身之氣。十二經脈中的手三陽與足三陽均會於督脈,故有調整和振奮全身陽氣的重要作用;同時因督脈由下向上,貫脊屬腎,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陽經聯繫起來,統攝陽經的氣血協調陰陽,對陽經的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

《周身經穴賦》:“督脈行乎背部中,兌端接兮 交從。素 在鼻兮,水溝疏通;神庭入發兮,上星 朦;囟會∶身柱縹於神道兮,靈臺穹窿;至陽立下,筋縮脊中;接脊懸樞,命門重重;歌陽關兮舞腰俞,願長強兮壽無窮。”

督脈的循行,是起於下腹部從會陰出向後向上行於脊柱的內側達到項後風府,風府穴進行到腦內上行到頭部,在下行到鼻尖,所以督脈的病候多與諸陽經的病變有關。

寒露,宜“甘”“酸”,少“辛”“辣”,防秋燥,暖督脈,守陽氣

寒露時節,我們通過日常的保暖方法如戴帽子、帶圍巾、穿保暖背心、穿襪子,另外還可以用艾條溫灸背部督脈經穴、脊柱推拿按摩、中醫藥辨證施治等等的方法來護督脈、守陽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