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黑石 花旗、摩根大通的股東 揭開貝萊德的神祕面紗

堪比黑石 花旗、摩根大通的股東 揭開貝萊德的神秘面紗

  文/六五一一

  大家知道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但是卻不知道這些公司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的股東,而且不僅是美國的上市公司,全球所有上市公司它都幾乎持有股份,比如,它是培生出版集團的最大股東,因此也是《經濟學人》雜誌的最大股東。

  這家公司的名字就叫貝萊德(BlackRock)。

  這家公司富可敵國到什麼地步呢?

  2016年,全球的金融圈發生了一件轟動的事情,貝萊德公佈了一張簡單的第三季度報表,人們仔細看時,都以為自己花了眼,貝萊德宣佈其管理資產規模同比增14%,當然大家對此沒有任何概念,如果換成錢,這是五萬億美元資產要同比增加14%,貝萊德的規模由此可以想象,而其公司業務規模也幾乎覆蓋了公司債券、主權債務、商品期貨、對沖基金以及其他各個領域。

  但是,這家如此富可敵國的公司卻在金融圈之外鮮為人知。

  今天,GPLP君就幫大家揭開這家資產管理公司的面紗。

  華爾街的領頭羊——貝萊德

  如果大家知道黑石的話,那麼貝萊德在美國的名氣不次於黑石集團。

  作為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黑石集團(The Blackstone Group)在2015年底就管理著超過4.3萬億美元的資產。

  而貝萊德管理的資金有多少呢?

  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末,貝萊德的資產管理規模為5.4萬億美元,前一季為5.1萬億美元。該公司第一季淨收入增長至8.62億美元,合每股盈餘5.23美元,上年同期分別為6.57億美元和3.92美元。而從2017年整年度的分析來看,貝萊德還是在持續的走高。毫無疑問,貝萊德集團是全世界最大的投資者:其直接掌控的資本達4.1萬億美元(這大約相當於所有私人股票和對沖基金的價值總和);此外,貝萊德還通過其貿易平臺阿拉丁(Aladdin)監管著另外15萬億美元的資產,約佔全球所有股票、債券和貸款的7%,因此,對全球多個最大資金聚集地進行監管的人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貝萊德打造的眼鏡來觀察金融世界,來自銀行、保險公司、主權財富基金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大約1.7萬名交易員或多或少地都用貝萊德集團的分析模型來指導自己的投資行為。

  由此可以看出,貝萊德在全球金融圈的江湖地位,其資產管理規模甚至還要超過黑石集團,因此,在華爾街,貝萊德被成為資管管理公司的頭兒——在美國,資產管理是指一種“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信託業務,從事這類行業的就叫資產管理公司。

  1988年,由拉里·芬克(Larry Fink)帶領的華爾街金融家成立了貝萊德集團。貝萊德的成功是由於它提供“被動”投資產品,比如旨在追蹤標準普爾500(S&P 500)這種大盤指數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這是傳統共同基金的廉價替代品,一般情況下傳統共同基金會讓資產管理者比客戶受益更多(貝萊德集團也提供很多此類產品)。“被動”投資產品領域依然在快速增長,而貝萊德集團在一定程度上藉助自己的“安碩”(iShares)品牌業務成為了該行業規模最大的競爭者——在這一行業,規模就能帶來效益,貝萊德的客戶既包括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也包括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型投資者,而且,更顯而易見的是,由於規模效應,貝萊德集團還為客戶節省了數十億美元的費用。

  除了從產品上貝萊德更穩健,更滿足客戶的需求外,貝萊德還同時積極管理其投資組合當中的有效風險,這也是它取得成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舉例來說,貝萊德在早期是抵押擔保債券的行業領袖。但是,由於它對這些債券的風險逐一進行分析之後,貝萊德集團認為,雷曼兄弟破產之後不僅不需要應急救援計劃,它們反而還給美國政府和其他機構支招,告訴它們如何讓金融體系在2008年最黑暗的日子裡繼續運行。金融危機過後,貝萊德還趁機從處境艱難的金融機構手裡以低價收購了利潤豐厚的資產管理部門。

  貝萊德用事實證明,貝萊德的分析模型要優於穆迪和標準普爾在2008年發佈的陳舊模型,當然,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這也代表著貝萊德時代的到來。

  貝萊德的挑戰

堪比黑石 花旗、摩根大通的股東 揭開貝萊德的神秘面紗

  當股價一路上漲到每股525美元以上的時候,貝萊德該往哪個方向走,這是所有關心貝萊德的人所關注的焦點正如其業務一路走高,貝萊德還將增長多少?

  通常而言,當貝萊德達到400美金水平的時候,已經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了,許多人認為貝萊德的股價實在太高了,號稱是你所能找到的最昂貴的股價之一。

  然而,在高估值的背後,可能很多人忽視了幾點關於貝萊德的基本面:

  第一,貝萊德公司還在高速增長當中。

  2016年,貝萊德公司機構指數基金和iShares交易所交易基金還進一步推動了貝萊德的資產規模,事實上,除了自己的機構產品以外,其他公司都在它的管理下增加了投入貝萊德的資產,這讓貝萊德的資產管理規模增加了4%,從而導致其費用收入增長6%,

  第二,貝萊德在金融圈的地位。

  毋庸置疑,這家公司是成為金融圈的領導者,而且,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一種開放式基金)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同樣歸功於貝萊德的成功。

  2009年,貝萊德合併了BGI之後ETF就成為了貝萊德的支柱,作為歐洲最大的對沖基金管理公司,BGI資產規模達1.5萬億美元。兩家公司合併後,貝萊德成為全球最大投資管理公司,實力遠超道富(State Street)、安聯(Allianz)和富達(Fidelity)等競爭對手,旗下安碩(iShares)部門變成了全球最大的ETF業務,從而促進了整個ETF行業的崛起,當然,貝萊德從此投資中也獲利不菲。在貝萊德龐大資產規模基數下,即便是貝萊德的管理費只是從基金中籌集到的相對較低的百分比,但是ETF作為適宜的長期投資使得這些收益每年都能夠實現,可謂是一筆龐大的現金奶牛。

  而且,這家公司也野心勃勃的瞄準了中國。

  2017年12月29日,貝萊德(BlackRock)宣佈,其在上海的外商獨資企業(WFOE)貝萊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已經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成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PFM),截至2017年11月,貝萊德通過在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計劃,其在中國在岸投資額度總計約為95億美元,此外,貝萊德也通過滬港通及深港通計劃,以及發行兩隻為中國高淨值投資者而設的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投資產品,參與中國市場。

  “中國既是全球最具潛力的投資市場之一,也是貝萊德全球戰略關鍵的重要一環。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完成是貝萊德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讓我們繼續履行資產受託人的責任,為全球和本地客戶提供最佳的投資機會。”貝萊德亞太區主席杜禮安(Ryan Stork)表示。

  2018年的貝萊德將如何發展,只能敬請期待了。

來源:GPLP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