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經濟竟在新冠疫情中出現正增長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際,各個國家的經濟均受到了一定的衝擊。瑞典卻並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受到經濟打擊,GDP反而在2020年第一季度環比增長0.4%,這是到底如何實現的?

歐洲疫情爆發時,歐盟各國國內均執行了非常嚴格的隔離措施,有效地抑制了疫情的發展。然而,瑞典並沒有進行大面積封鎖與隔離。政府在疫情時僅僅發佈了一項對於社交距離的建議書,建議在家工作,並禁止了大於50人的集會。瑞典的酒吧,商店,學校,與飯店等設施在疫情期間允許照常運營。

瑞典經濟竟在新冠疫情中出現正增長

原因 Cause

西方許多國家認為新冠疫情會像流感一般,成為一項年年爆發的疾病,並且在疫苗研發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情況下,瑞典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特格內爾(Anders Tegnell)指出:大面積封城不是長久之計。所以,瑞典最初的計劃是群體免疫*,瑞典的前首席流行病學家約翰·吉塞克(Johan Giesecke)預測在6月份時,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將達到群體免疫。然而在5月21日,瑞典的獨立學者發現,斯德哥爾摩只有7.3%的群眾感染了新冠病毒,瑞典全國也只有4%-7%的人口感染,遠遠無法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註釋: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指人類群體對於病毒傳染具有抵抗力。流行疾病的發生不僅取決於免疫群體的大小,還取決於群體與群體的接觸頻率。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認為,在60%的群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群體將會產生群體免疫。

瑞典經濟竟在新冠疫情中出現正增長

影響 Impact

截止至6月3日,瑞典新冠病毒死亡人數達到4,542人,遠遠超過鄰國丹麥(580人),芬蘭(321人)與挪威(237人),確診病例也達到40,803人,是三個鄰國的6-7倍。瑞典的人均死亡率為超過了疫情大爆發,醫療資源接近飽和的英國與意大利,成為歐洲人均死亡率最高的國家,甚至比巴西還高。

然而,瑞典真正的確診病例遠遠超過報告人數,瑞典的新冠病毒每千人測試人數是不到冰島的1/6,丹麥的1/3。

瑞典經濟竟在新冠疫情中出現正增長

政策評估 Evaluation

在疫情期間,經濟指標與公眾健康的權衡是各國政府的一大難題。如果減少民眾活動,就會像美國一般,導致失業率急劇上升,民眾出現饑荒問題,需要依賴政府救濟金生活,而企業則需要依賴美聯儲購買壞債生存。增加民眾活動會像瑞典一樣,出現感染人數,死亡率的急劇上升。那麼在新冠疫情下,是否值得實行軟性隔離措施並試圖恢復經濟活動?速食財經小編認為並不值得!

短期來看,疫情期間恢復經濟的效果並不好。

哥本哈根大學對瑞典的新冠疫情短期經濟影響進行了研究,並與丹麥做了比較。丹麥實施了嚴格的封鎖,並有效制止了新冠病毒的傳播,在嚴格的隔離下,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下降29%。然而即使瑞典採用了軟性隔離措施,總需求還是下降25%。

再者,瑞典經濟非常依賴進出口,所以在歐洲與國際貿易萎縮的情況下,瑞典的進口與出口分別下降22.9%與16.9%。

由此說明,在疫情期間促進經濟恢復的效果並沒有達到預期,因為國內外的需求量都大幅度下降,即使生產力恢復,產品也很難找到買家。

瑞典經濟竟在新冠疫情中出現正增長

長期角度來看,在軟性隔離過後恢復經濟活動會更加艱難。

首先,疫情感染致死不光浪費國內勞動力,病毒還會對患者造成長期的健康影響。在效益成本分析期刊(the Journal of Benefit-Cost Analysis)發佈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美國像瑞典一樣實行軟性隔離措施的話,在長期將會損失勞動輸出5.2萬億美元,平均每戶6萬美元。

其次,新冠疫情有針對性的強制隔離措施將會讓經濟復甦更加迅速。如果美國進行針對性強制隔離,那麼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8個月內減少15%的經濟產出,經濟影響將會是現金所受的一般不到。

因此,瑞典今年整年GDP預測下滑7%,失業率將超過10%。在歐盟逐步開放之際,瑞典並不能像鄰國一樣增加經濟活動。在疫情期間,或許針對性強制隔離才是最佳解決辦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