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行合一

闫明:TMCC国际认证高级管理教练导师、清华、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授、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首席管理导师

王阳明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天泉正道记(王畿)

闫明—注:

1、无善无恶心之体:

人心最初是没有善恶之分的,犹如婴儿的赤子之心一样,洁净无瑕,正因为如此婴儿才能见常人所不能见、听常人所不能听,进而得到人们无尽的喜爱;

2、有善有恶意之动:

善与恶的区分是因为人做事情时不同的主意与动机,所以我们经常讲:“

一个人不要轻易起心动念”,这句话的重点是“不轻易”,也就是说起心动念要特别慎重,否则人的行为就会迷乱而不知所向。

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致良知

3、知善知恶为良知:

这句话我们上文中已经讲过,良知就是人的是非之心,致良知就是以人的是非之心去判定一切,并在笃实处力行。良知人皆有之,愚夫愚妇皆可行,但要做到圆满,即便大贤也恐怕不容易,这就是道易得而难修,而技能却恰恰相反,即难学而易行。

4、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物即物也、正也,简单点来说就是人要在事情中磨。格物就是人要在具体的事物中与生活中去履行其良知,格物须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必如是方能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所谓好善,就如看到美好的东西一样喜爱,如厌恶坏的东西一样嫌弃,这样你才能做到明心见性、不自欺,不要被个人的私欲所左右,如此才能做到知与意的融合。(本为闫明老师原创,勿侵权)

  • 欢迎加入《卓越管理技能研修班—闫明》专栏,更多闫明老师管理精髓与原创干货等着您,帮助管理者轻松驾驭组织、身心解放、并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主动性、最终实现有效管理的初衷。

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心外无理

  • 点击关注闫明头条号,更多企业经营管理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