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個義子幹什麼?為什麼古今中外各界大佬樂此不疲?

引子

最近熱播的《民國奇探》裡,喬楚生這個白老大的義子著實火了。義薄雲天、知恩善報,收穫了不少人心。有個這麼優秀的義子,白老大的江湖地位得有多高,明眼人一瞧就明白。

養個義子幹什麼?為什麼古今中外各界大佬樂此不疲?

我們都知道,“義子”就是收養來的兒子,約等於“養子”。中國有重視血緣關係的傳統,宗法關係下,一家人才是最親近的。把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收為養子組成一家人,就是典型的“擬血親化”。收養兒子自古有之,秦的法律裡就有和養子分配財產的相關規定。三國時的名將關羽也有個十分能打的義子關平。在襄樊之戰裡,關平和曹魏四員大將戰場單挑,戰績兩勝兩平。如果不是荊州被偷襲趕緊回救,勝率還能更高一些。

養個義子幹什麼?為什麼古今中外各界大佬樂此不疲?

電視劇裡的關羽和關平

可你想過,養義子可不一定從小養起,而且古今中外各界大佬都樂此不疲,這是為什麼呢?另外,義子的身份地位可並不低,古羅馬甚至有過“養子繼承製”,連國家的皇位都由養子繼承。那怎麼平衡親兒子和義子之間的關係呢?

我們一起來找個典型的五代十國看一下。

一、五代十國:收個大人當義子更划算

“義子”嘛,義字當先。除了養育的恩情,更有些義氣的含義。為什麼父子之間還要這麼強調“義氣”呢?因為五代十國以後出現大規模收養成年兒子的情況。如果不用忠義約束,簡直後患無窮。

唐朝末年以後藩鎮割據、軍閥爭霸。當藩鎮節帥當上皇帝之後,本來軍閥出身的他們,更明白亂世稱霸的道理:亂世之下,越多武將在手,越能壯大自己的力量,在爭霸中取得有利地位。從小培養小孩子的成本太高,直接將成年武將納入麾下成為掌權者的選擇。

01、親兵型義子:後唐太祖李克用

“(後)唐自號沙陀,起代北,其所興俱皆一時雄傑蘸武之士,往往養以為兒,號‘義兒軍’,至有天下,多用以成功業……”

李克用就是剿滅黃巢軍的那位猛將,後唐開國君主。他把自己的親兵叫作“義兒軍”,大帥與將士之間直接加上父子名分。“上場父子兵”的刺激下,士兵們的忠誠與勇猛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浴血奮戰,為後唐開國奠定了基業。

養個義子幹什麼?為什麼古今中外各界大佬樂此不疲?

李克用和他的義子密謀漫畫

這種親兵型養子挑選的標準多是軍事才幹,可能並沒有多少血緣關係。養父是養子在亂世軍中功成名就的靠山,養子是養父政治籌謀的棋子。歐陽修在《新五代史》裡評價說:

嗚呼,世道衰,人倫壞,而親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於骨肉,異類合為父子。

這類義子雖然有父子之名,其實更多的是相互利用的關係。

02、養子型義子:後周世宗柴榮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戰亂之中生死難料,如果家族缺少繼承家業的男丁簡直讓人無法接受。後周太祖郭威自立為帝時並沒有親生兒子,就將他妻子的侄兒柴榮收為養子,並最終繼承了皇位。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在位時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可惜英年早逝。

養個義子幹什麼?為什麼古今中外各界大佬樂此不疲?

清人所繪的柴榮像

後周世宗這樣的養子,是從小為了家族大業被納入族內的,養父們對他們的教導也算盡職盡責,雙方的感情也比較深厚。

03、吉祥物型義子:李克用買來的李嗣昭

五代十國軍閥混戰,雖然各憑本事,但終極目的確都是能夠最終能夠呼應天命,一統天下。因此,和天意、祥瑞有關的孩子就特別受到關注。

“李嗣昭,本姓韓氏。汾州太谷縣民家子也。太祖(李克用)出獵,至其家,見林中鬱郁有氣,甚異之,召其父問焉。父言家適生兒,太祖因遺以金帛而取之,命其弟克柔養以為子。"

李嗣昭本來是汾州姓韓的平民家孩子。後唐太祖外出打獵路過他家,覺得樹林中霧氣蒸騰,於是把韓爸爸叫來問話。於是韓家剛生的兒子就被後唐太祖認定是仙人經過留下的祥瑞,硬是用金子買來給皇弟當了兒子,成了後唐逐鹿的吉祥物。

養個義子幹什麼?為什麼古今中外各界大佬樂此不疲?

遊戲裡的李嗣昭形象

二、親子與義子的pk:端的不是水,是命

由於收養的途徑和目的不同,五代十國義子們的待遇也千差萬別。有血緣關係的最高;從小養大被賜姓入族譜的次之;充當親兵的通常只是一種榮譽;而被當作吉祥物的更是各看天命了。

這幾種類型裡,最容易出問題的是第二種。沒有血緣關係的養子,如果本身得到養父的喜愛,有可能威脅到親生兒子的繼承權,就會引發很嚴重的政治鬥爭。

“博王友文多才藝,太祖愛之,而年又長,太祖即位,嫡嗣未立,心嘗獨屬友文。”

這裡提到的博王是後梁太祖朱溫的養子朱友文。朱溫任節度使時,讓朱有文擔任副使;賜封的時候,立朱有文為博王。後來準備立嫡,又在考慮朱友文。

養個義子幹什麼?為什麼古今中外各界大佬樂此不疲?

後梁太祖朱溫

這就應了一句話,在皇帝面前,“不紅是死,太紅就是生不如死”。到朱溫的親兒子朱友硅殺父上位的時候,朱友文成了第一個祭刀洩憤的人。

三、小結

總的來說,義子對養父有重要的意義。他們不僅可以直接衝鋒陷陣,還是政治家們籌謀大局的重要棋子。但是義子同時也帶來了其他問題:

由於五代十國養義子成風,又多收成年人充當義子,傳統的父子之情被利益關係沖淡,不僅對外混戰,對內也是子謀父位,兄弟相殘。

傳統上尊卑嚴苛、秩序井然的宗法繼承製度在此時被嚴重破壞,政局日益動盪不安,百姓民不聊生。因此,北宋趙匡胤建國後的第一要務就是改變這種武將之風。宋代成為我國第一個“文官治國”的朝代,制度、審美等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養個義子幹什麼?為什麼古今中外各界大佬樂此不疲?

電視劇《清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