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的餘思 楊德振

從大別山抗疫隔離80天返回廣州後,按照街道指引,去大醫院做核酸檢測。在某大醫院裡,只見車水馬龍,人頭攢動,人聲嘈雜,喧鬧非凡。人們匆忙的腳步裡,僵硬的表情中,難掩病人的焦慮與陪同親人的惶惑;在長長的等待掛號就診,交費取藥的隊伍和過程中,我細細觀察各類型人群的神色,靜靜聆聽人來人往的嗟嘆,心理上和心態上亦有微妙變化。我想,一個正常人,進了醫院,耳濡目染,情境炙人,也會感覺自己像個“病人”似的,無意或有意感染著各種情緒“因子”,面部的肌肉不由緊繃起來,感覺自己也是全身無力,渾身難受;時而還讓人頓覺生命的脆弱與無常,倍感健康的寶貴與可愛。

幾個小時的檢測和等待結果中,我還細細的觀察和揣摩著周圍看病人群的心態,並結合先前多次到醫院探望各種病人所得出的判斷和結論,我覺得,只要是住進了醫院的人,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以下心態反應軌跡。我們在健康的時候,瞭解一下這些心態軌跡,說不定可以在防病治病方面起到“防火牆"的作用,支撐並支持我們防患未然。

懷疑的心態。一個普通的平民染病入院,都會聽從和相信醫務人員診治方案, 而一些精英階層、名人,包括那些名聲、地位、財富、權勢顯赫之人,一旦住院治療,往往擺出一些"特權"階層的架式,動輒懷疑醫院醫療水平、設備設施的性能、醫護人員的素質,從而表現出頤指氣使、居高臨下的氣勢,甚至不配合治療,從而延誤病情;也還有病人懷疑自己的病情,擔心醫生隱瞞病情,甚至欺騙病人,懷疑他們從中故意使用高價治療、變相兜售高價藥品……等等。疑神疑鬼的人,首先是心病,心病大於身體的病,是百病之源,故要想早日康復,自信心是一劑最好的良藥。

緊張的心態。進入醫院,一個健康的人也會受到莫名的恐懼與緊張襲擾。而一旦真正成了病床上的病人,則更讓人緊張兮兮,心神不寧;這種緊張包括對自身疾病的不確定性恐懼,對周圍環境壓抑氣氛的本能牴觸,對醫護人員本能的抵制與排斥所帶來的緊張等等。既然是入院治療,說明病情非同小可,過度緊張實則大為不必,放鬆心情,配合治療,才是儘快消滅病症、走向康復的“拐點"和重要保證。一味緊張,無異於草木皆兵,井繩當蛇。

憂慮的心態。有的人一旦上了病床,既憂慮自身的身體狀況,還憂慮自己在外面所幹的事業、所建立的家庭、所擁有的一切;總認為,這個世界少了自己,天地會失靈不轉的。殊不知,憂慮這憂慮那,本身就不是配合治療的積極心態;再說,天地之大,任何人都不在絕對的中心之中,不要把自己的作用高估的離譜,無憂無慮才是最好的養病方式,才是對事業、對家庭真正負責的態度。

後悔的心態。一個人一旦因為生病住進醫院,每天打針吃藥,煩不勝煩,因而對平時生活時不節制的飲食習慣或放縱的生活態度,感到深深的後悔,埋怨自己並痛恨自己,不聽醫生的提醒,不聽家人的勸阻……追悔莫及。此時如果真正的後悔醒悟,最後徹底的“糾錯”、在生活方式上“改換頻道”,也許屬於“遲到的、千金難買”的後悔,怕就怕此時“後悔”,出了醫院就忘得一乾二淨了。那麼,此時的後悔變得一點意義也沒有,反而會加重病情,成為新的累贅和包袱,阻礙和妨礙康復。

孤注一擲的心態。有的人一旦住進了醫院,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自身免疫力的現狀和身體的承受能力,歇斯底里的吩咐醫生用好藥、貴藥、不苦的藥,用賭場孤注一擲的心態治病。也還有一些人本來是一個小手術,卻動用各種關係找專家,教授來會診、做手術,把小手術做成大手術,彷彿不一擲千金就治不好他的病似的。結果,過度浪費醫療資源,治療效果也一般。這些人平常就陷入了一種“年輕時拿命賺錢,年老的是拿錢保命”的泥沼。身體好時,不顧一切的瘋狂掙錢,身體生病時,孤注一擲來保命,不知道平時自律自控、自知內斂的重要。

絕望的心態。一個人一旦住院,每天目睹大量的生生死死、進進出出的事情,便不免產生悲觀甚至絕望的心理,產生惶惶不可終日的心態。我見過一個朋友生病後,自己走到醫院要求入院,並要求用最貴的醫療設備、最貴的藥物治療。自己心裡的承受負荷又有限,隔床的一個病人搶救無效而死亡,他也陷入了絕望而不能自拔的境地。每天焦慮不堪,神經錯亂……發展到最後狂躁,茶飯不思,最後完全崩潰,進入重症室搶救,最終也是無回天之力。他英年早逝,可嘆可悲!其實現代醫學非常之發達,就說今年的新冠肺炎病毒,這麼猖獗、兇殘,到頭來還不是被中國的醫療專家和廣大醫務人員“縛住"和“斬殺"了嗎?要相信科學醫療技術,要相信廣大醫務工作者,他們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大愛醫德與情懷是能夠起死回生、救人性命的。不要庸人自擾,自己先淪陷絕望之中。

健康是個寶,平時要看好。但願我的非專業性診斷與把脈以及核酸檢測的餘思,能夠讓人醍醐灌頂,幡然醒悟。我最後要說的是:無論你多麼富有尊貴,也無論你多麼俊俏瀟灑,還無論你多麼健壯、強悍甚至拔尖、了不起,一旦生病染疾,都難逃一個病人無奈、後悔、焦慮、緊張、懷疑、孤注一擲、絕望等心態。所以,保全生命,捍衛健康,守持良好生活規律和心態,比什麼都重要,是你一生中最大的功課、最了不起的"了不起"和最寶貴的財富。

2020年4月17日於廣州居家中

作者:楊德振(廣東作家、酒店職業經理人、心智研究專家)

地址:廣州市環市東路326號之一1703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