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宠爱的男子,为什么受到东方朔的厌恶? | 资治通鉴

汉武帝宠爱的男子,为什么受到东方朔的厌恶? | 资治通鉴

汉武帝宠爱的男子,为什么受到东方朔的厌恶? | 资治通鉴

【专栏介绍】

解读《资治通鉴》,欢迎关注。

这是第 156 篇。

【发生时间】

公元前一三零年

【相关人物】

  • 东方朔
  • 董偃

【故事大概】

今天来讲一讲东方朔与董偃的故事。

一、被汉武帝看重的男宠

先把这段关系给理一理,方便理解。

董偃,是窦太主的一个男宠。而窦太主又是汉武帝的姑母、丈母娘兼妹妹的婆母。在上一篇写陈皇后的文章中,我们讲到了,在汉武帝罢了陈娇的皇后之位后,窦太主还亲自去求了汉武帝,希望能够收回诏令,不过汉武帝没有听。

窦太主的丈夫去世之后,年迈的窦太主却有了一个男宠,名字就叫做董偃。男宠,一般指的都是相貌好看的男子,许多太后在丈夫死后,身边都会多几个男宠。例如,秦昭襄王的母亲芈八子,晚年身边就曾经有过魏丑夫这样的男宠兼情夫。

有一次,汉武帝到窦太主家中喝酒,看到了董偃。汉武帝看到之后,心里也觉得特别喜欢及尊敬,便让人赐了衣冠,还不直接叫他的名字,而是称之为“主人翁”。在宴会期间,还让董偃在自己身边喝酒。董偃,原本还只是一个卖珠儿,就是卖珠宝的小贩,现在直接受到了皇帝的青睐,自然名声大增。

《资治通鉴》上是这么说的:“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一个仅凭长得好看的人,就能够得到如此恩宠,甚至还成为天下、贵族争相追捧、讨好的人。这是多么荒诞、可怕的一件事情。如果任由董偃的权势发展下去,那些矜矜业业,为国尽心尽力的大臣该如何作想?

受到了汉武帝的恩宠之后,董偃还陪了汉武帝在御花园里面观赏游玩,斗鸡、斗狗、骑马、踢鞠,也就是踢球。这个董偃说来也奇怪,什么都会,样样精通,让汉武帝特别高兴。

但是,受到了恩宠的董偃,却逐渐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埋下了倒霉的伏笔。为什么呢?作为一个国君,如果整天沉醉于声色犬马当中,是会受到大臣的不满的。因为国君的任务,是把国家治理好,而不是把球踢好。我们熟悉的宋徽宗,就是这样一个亡国之君。说到底,百姓需要的,是一个真正能够将天下管理好的人,而不是一个画家,更不是一个娱乐家。就好像特朗普一样,满口胡扯,推特治国一样。

董偃作为一个卖珠儿,却在娱乐上面,样样精通,这也十分让人怀疑,很有可能,董偃是经过他人训练,专门用来进献给皇室的男孩。或者,是由窦太主训练,用来进献给汉武帝的一把武器。这就好比,在《人民的名义》当中,高家两个女孩子,也是被赵瑞龙等人,通过明史训练,最后送到了高育良的手中,成功让高育良沦陷。

二、东方朔阻止董偃进宫

有一天,汉武帝在未央宫前殿的宣室举办了宴会,还特地让使者去把董偃给请过来。由此可见,董偃此时所得到的恩宠,是多么大。

举个例子,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公司高层私下举办了一次宴会,到场的人非官既贵。这个时候,领导突然间打电话要求你也参加,可见在领导心中,你的作用是巨大的,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员工所拥有的作用。

此时的东方朔,正在殿前站岗。他听到汉武帝要宴请董偃,马上就放下了铁戟,向汉武帝进谏。东方朔认为,董偃有三项罪名,因此不得入宫。

汉武帝蒙了,怎么突然之间,自己所看重的男宠,就有了三项罪名呢?便让东方朔详细说明。

东方朔认为,董偃以人臣的身份私通、侍奉公主,这是第一项罪名。其次,是有伤风化,扰乱婚姻的礼制,甚至还伤害了王制的尊严。最后,也是我们在上文所说的,作为皇帝,应该学习春秋、六经,而不是整天弄些瓶瓶罐罐、乱七八糟的玩意。而这个董偃,正是这样的人,奢侈、纵情声色,是国家的大贼,就像是鬼魅一样。

东方朔所说的这三个罪名,实际上是非常严重的。有些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不就是一次私底下的宴会吗?有必要这么上纲上线吗?这是对于宠臣专权的不了解。举个例子,芈八子到了后期,秦昭襄王想要见她,都必须要经过魏丑夫,由魏丑夫去通报,才能够见到自己的母亲。而其他的大臣,想要见到芈八子,就更要经过魏丑夫。如果有些人给的利益够多了,那么魏丑夫就可以多说几句好话。没给利益,或者是魏丑夫所厌恶的人,自然就会被说坏话。由此可见,实际上是魏丑夫,利用了芈八子的太后身份,来为自己谋取私利。

而《汉书》中讲到了,董偃依仗着自己的宠幸,到处散财,结交大臣贵族,可见,他的野心不小,而他背后的窦太主,野心也不小。

对于这样的人,韩非早就点评过。

《韩非子·八奸》:“何谓民萌?曰:为人臣者散公财以说民人,行小惠以取百姓,使朝廷市井皆劝权誉己,以塞其主而成其所欲,此之谓"民萌”。”

作为一个大臣,到处施舍钱财,给百姓小恩小惠,给大臣好处,让他们都为自己说话。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获取权势,遮蔽国君,谋求私利。但是,百姓不懂,他们认为,谁给自己钱财了,那么就是个好官。他们没有想到,如果这样的“好官”一旦掌权了,施舍给他们的小恩小惠,早晚都会被剥夺走,回到这些“好官”的身上。

为此,韩非提出了解决的方案,那就是:

“其于德施也,纵禁财,发坟仓,利于民者,必出于君,不使人臣私其德。”

不管是赏赐也好,惩罚也好,都要以国君、国家的名义,而不是以私人的名义。

三、东方朔再次劝说汉武帝

东方朔这几句话,说得特别重,把窦太主以及汉武帝从明到暗给骂了一遍,况且还涉及到了礼制、王权的尊严与威信,让汉武帝的面子十分过不去,同时也让汉武帝很不高兴。于是,沉默了许久之后,汉武帝便说了:“吾业已设,饮后而自改。”

首先,汉武帝沉默了许久,说明他对东方朔的话,是认同的,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所在。汉武帝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帝王,自然知道皇权作为皇帝统治天下的利器,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掺杂其中。但是,事已至此,风都已经吹了出去了,话都已经说了出去了,要收回来也很麻烦,便对东方朔说,以后再改吧。意思就是,给彼此一个台阶下吧,我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了,以后会改正的。

但是,东方朔不依不饶,继续向汉武帝进谏。东方指出,宣室,是先帝汉景帝处理国务的地方,跟国务无关的人不可以入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董偃这种人,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仅凭美色得到宠爱,没有贡献,没有任何资格入内。可以看出,东方朔对董偃,是多么厌恶。

随后,东方朔指出了,如果任由这种风气继续下去,到最后,他们的权力会快速壮大,以至于篡夺国君之位。东方朔还举出了竖刁以及易牙的例子,以及鲁国庆父的例子。

齐恒公姜小白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而竖刁以及易牙,都是善于阿谀奉承,讨好齐恒公的。为了迎合齐恒公,竖刁把自己给阉了,在众多仆人当中脱颖而出,得到了齐恒公的看重。而易牙则更为可怕,听说齐恒公喜欢吃美食,直接把自己的儿子给蒸了,煮成肉汤献给齐恒公。管仲临死前,叮嘱齐恒公,一定不能够重用这两个人,因为他们的手段太可怕了,一旦掌握大权,必将无恶不作。齐恒公没有听,最后他两人联合作乱,直接把齐恒公给饿死。

而庆公则是跟上一代鲁国国君姬同的妻子通奸,谋杀了当时的国君姬般,随后又杀了继任国君姬启,是鲁国的大公敌。

东方朔举出了这三个例子,目的在于向汉武帝说明了,一定要防微杜渐。现在不阻止,后果将会覆水难收。

汉武帝听完之后,才点了点头,说了句好。但是,宴会没有停止,只是换了个地方。而且,董偃也依旧出席,只不过是从旁门进入。这件事情过后,如东方朔所预测的,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遵守礼教,逾越了礼教

四、进谏之难

我们知道,指出一个普通人的缺点,都会惹得对方不高兴,更别说是直接指出了君主的错误,还要求对方改正。

《韩非子·说难》中便讲到了:“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韩非认为,当龙温顺的时候,人是可以骑在龙上面的。但是,龙的咽喉下面有一块逆鳞,一旦不小心触碰了,龙会发怒,直接把人给杀了。对于人主,也是如此。一旦进谏的人,触碰到了他的“逆鳞”,他也会大开杀戒。

东方朔直言不讳,实际上是在作死的边缘上不断试探。一般的大臣,在汉武帝给了台阶之后,就会见好就收,等待更好的机会再次进谏,这样就能够避免触碰到逆鳞。可是东方朔不这么做,他一定要把问题给汉武帝说明白了,甚至还要阻止汉武帝去犯错。

由此也可见到,东方朔的心中,是有着远大理想的。他不甘心这么做这么一个侍卫,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次事件,这一次进谏,向汉武帝证明,他是个有才华的人,他应该得到重用。所以,他才会不惜去触碰逆鳞。

而且,东方朔也指出了礼教的作用。礼教,相当于一个国家,一个公司的规章制度、法律体制。在这个国家,在这个公司工作、生活,自上而下,都应该遵守这样的规定。大家能够统一起来了,事情才能够办得顺畅。否则,你这边一个规矩,我那边又一个规矩,这边的大臣可以随意进出皇宫,那边的大臣又不能够随意进出皇宫,那到底是听谁的呢?特别乱。

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东方朔这个人,他所想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更是能够从国家利益上面来思考问题。

【触类旁通】

汉武帝皇后陈娇:一个女人,最后的悲剧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

进行关注并订阅所有文章,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汉武帝宠爱的男子,为什么受到东方朔的厌恶? |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