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講:“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對此有何看法?

三更霸陵雪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

這句話出自宋代蘇軾的《上梅直講書》。這是一篇書信體的應用文。那一年他在禮部考試中得到第二名,循例要向所有考官分別寫感謝信。梅堯臣位分不高,本來不一定能參與到閱卷工作中來。是摯友歐陽修的保薦,用臨時借調的方法讓他參加的。在那一屆的五六個考官當中,梅堯臣是品階最低的一個。但是古文觀止選入這一篇是有理由的。我認為,整本觀止裡,得第落第的士人寫給權貴和考官的信裡,這一篇是最好的。《上梅直講書》的好處很多,但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蘇軾非凡的見識眼力。全文被現代人斷成了兩大段:

軾每讀《詩》至《鴟梟》,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厄於陳、蔡之間,而絃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爾多財,吾為爾宰。”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以樂乎!

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從之遊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後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方學為對偶聲律之文,求斗升之祿,自度無以進見於諸公之間。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於禮部,執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軾不自意,獲在第二。既而聞之,執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為之先容,非親舊為之請屬,而向之十餘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苟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讚歎之,亦何以易此樂也。 傳曰:“不怨天,不尤人。”蓋“優哉遊哉,可以卒歲”。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

這個開頭一大段是意味深長的,妙在不直言自己的仰慕結交之意(這是俗人的做法),也不直言自己對梅堯臣生平的看法(這樣太突兀,讀之恐梅公不喜),而是疏盪開去,以聖賢故事淡淡開頭,而且敘述得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提起精神看他後面如何講。第二段的章法、態度更妙。作者在幾百字之內,給梅堯臣拍了一個至高無上(拿孔子作比)、極其巧妙又極為真實的評述,同時寄表現了對考官的好感,又不露痕跡地顯示了自己的野心。真是非有極大胸襟極深見識的人不能做到。

綜觀全文,通篇以“樂”字為綱,用“樂”字呼應。由孔子師徒的相知之樂,寫到歐梅的“自樂其樂”,轉到自身受知遇之樂,拍合到梅氏必“樂乎斯道”,下筆處處不離“樂”字。作者寫樂,一掃中第釋褐脫離布衣地位便躊躇滿志的淺薄識見,擺脫了樂富貴、憂貧賤的庸俗世風,而昇華到超越外物的高雅精神境界,專從遭遇知已、師友以道相樂的角度立論,使文情超拔卓異,灑脫不俗,既表現了對梅堯臣的仰慕推尊,又蘊涵著個人的高自期許,真是高懷雅論,足以大破俗腸。作者寫來文勢開拓而盪漾,為贊孔子貧賤之樂,先悲周公富貴之不遇,為寫歐梅知遇之隆,先敘無緣進謁之久,起伏跌宕,舒捲自然,且語言飄灑而爽暢,文筆搖曳而生姿。

“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乃文章點睛之筆,表明人之一生既不能夠以不光明的手段獲取富貴,也不應該庸庸碌碌地甘居貧賤。反映出作者高尚的志趣和磊落的襟懷,且再用僥倖榮獲富貴、車騎雍容、市民圍觀的世俗之樂來作一反襯,愈加突出了蘇東坡自樂其樂的精誠和真趣。

此話對我們今人來說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不是為了貪賤而活著,做人要正直善良、高尚明理,不該取的富貴送上門也不能取,而要通過光明正大的途徑,通過誠實、辛勤的勞動去獲取財富。正如習主席所說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彥頁丁


“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不能過於貪婪,以不正當手段謀取富貴,但也不能碌碌無為,安於貧賤,做個懶惰的窮漢。這句話並不是要求人們放棄“追求富貴”的權利,而是告誡人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不是為貧困唱讚歌,而是要人們努力奮鬥,用自己的勤勞的雙手建設美好家園。

蘇軾的這句話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有重疊的地方。一個人追求富貴沒有錯,但要走正道,而且得到富貴後要恪守本分,不要到處行兇作惡。在階級社會里,人們痛恨富人,並不僅僅是因為他財富多,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窮人的種種不仁不義,如利用對生產資料的佔有對人民的重重盤剝壓榨,安於奢侈享樂不顧人民死活,為了私利干擾司法,草菅人命,依仗權勢欺男霸女等等。蘇軾對富人的這些行為是深惡痛絕的,因為蘇軾做官上雖然名氣不如名相包拯,也非常體恤百姓,是一個好官。所以能說出這句話,他是有道德底線的。

蘇軾不但警告了富人,也十分關心窮人。但他看不上那些胸無大志,渾渾噩噩,糊塗歲月的人,只欣賞那些為了功名肯去“頭懸樑,錐刺股”的有志青年。因為只要付出努力就有“翻盤”的希望,坐吃山空是不可取的。雖然不能痴迷於財富,過度貧寒也會造成生存危機。他希望人們能靠自己努力擺脫不利的境遇。蘇軾不是一個只會吟詩作賦的無聊文人,他在號召人們勤勞致富的同時,還積極參與王安石變法,改革社會積弊,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變法被司馬光廢除了。

蘇軾的這句話在現代社會也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個別人過於看重財富,有的經常偷稅漏稅,有的靠行賄“發跡”,還有的發跡後品行不端,欺壓良善,橫行霸道,這些都是不可取的。無論何時,作為一個公民,都要奉公守法,恪守道德規範。至於有些人由於懶惰成性,造成“家徒四壁”,隨便編個理由,心安理得的靠政府“輸血”,也不可取,應當受到譴責。


綠葉小杏


蘇軾講:“不可以苟富貴也不可以徒貧賤”,對此有何看法?

蘇軾的這一句話,應該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他的意思應該是:做人不可以只看到了自己現在的富貴並苟且地過著碌碌無為的生活, 也不可以過著貧賤的生活,因為在當時有才華的他是採用了孔聖人的中庸之道啊!

因而,當他準備步入仕途前,所講出題目所示的這番話,不會為眼前的富貴過著單調及無聊的平庸生活,他應該幹些在自己的人生中有意義的事情,他這句話正好反映了他初進官場內心的正義反應。

下面我從蘇軾的詩詞中就可以看到他是一位很有抱負的人。看他的詩中寫的:

《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的看法?

從上述詩詞中就知道蘇軾到了中老年還在豪情萬丈地從打獵中,將邊塞西夏的敵人懷著抗擊之志,表現出作者抗擊敵人的壯志和決心,同時也反映了他的氣概很豪邁!

同時他也真正地做了個正直之官,大膽果敢的性格,縱算多次被貶到邊遠山區當官,也不為富貴之不仁做出遺心之事啊!

人不可以苟富貴,也不可以徒貧賤。蘇軾說出了這句話,他一直當了個清官,也不為富貴折身求,就真真正正地對這句話說到也做到了啊!

親愛的讀者,你們的看法又是如何的呢?歡迎光臨到評論區發表你們的看法吧,也提出寶貴的意見。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