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視覺英雄傳 第十回

第十回 十年檢驗時間獎 跨界老邪希金斯

計算機視覺的發展主要有三個明顯的階段:二維圖像處理、立體視覺及三維重建、深度學習的崛起與融合。說起深度學習,無人不曉的是先驅者是Geoffrey Hinton(辛頓,第十二回分解),當然後面才有李飛飛、吳恩達等英雄逐鹿。那麼大名鼎鼎的Geoffrey Hinton是誰的弟子?今天來給大家說說咱們計算機視覺的先驅之一,跨界大俠希金斯。

辛頓本來就是個跨界天才,他的師父希金斯(H. Christopher Longuet-Higgins)更是個跨界大俠,他們都出自擁有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能系的愛丁堡大學。上回書咱們說黃煦濤教授,就提到了希金斯。Longuet-Higgins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搞理論物理,然後去搞理論化學,到20世紀70年,又突然跑去搞機器智能,並帶了出Geoffrey Hinton等著名學生。如此看來,Longuet-Higgins的確是學術界的老邪,他創建了愛丁堡大學的認知學院,這可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跨學科團隊之一,認知學院彙集了對各路交叉學科思想感興趣的人才。Longuet-Higgins與研究生和博士後工作者一起,在信息學、神經網絡和計算機語言生成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早期貢獻。在1973年第一次提出了“認知科學 (Cognitive Science)”的概念, 至今還是現代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礎問題之一。


計算機視覺英雄傳 第十回

H. C. Longuet-Higgins

Longuet-Higgins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1981年發表在Nature上的“A computer algorithm for reconstructing a scene from two projections”。這篇文章又稱"八點算法”,奠定了計算機視覺三維重構的基礎。 Hartley、Zisserman、權龍等大牛都是站在希金斯的肩膀上前進,使3D視覺紅火到如今。


計算機視覺英雄傳 第十回

Longuet-Higgins的論文

2004年,Higgins逝世。為了紀念這位橫跨化學、物理和計算機的科學天才, IEEE PAMI委員會設立了一個比Best Paper分量更重的獎項——Longuet-Higgins獎,以表彰十年前對計算機視覺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的 CVPR 論文,從2005年起,在每年的CVPR大會上頒發,史建波、Zisserman等視覺界英雄人物獲得過此獎。

從希金斯的身上,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學術創新,既有來自堅守(比如他的弟子辛頓,搞了三十年神經網絡才成功),也可以快速轉換方向,兵無常法,水無常形,關鍵在於科研的樂趣和雄厚的數理基礎。


參考:

1. https://mitpress.mit.edu/contributors/h-christopher-longuet-higgins

2. LONGUET-HIGGINS H C.A computer algorithm for reconstructing a scene from two projections[J].Nature,1981,293:133-1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