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政策改變透露出了什麼?放開報名條件後,是不是有更多的人獲得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

4月22日下午,昆明市教育體育局召開了昆明市招生惠民政策解讀會上,今年昆明市小學到高中的招生入學政策發生的變化引起了大家關注,其中最引人注意的無疑是小升初的政策。

政策的變化將意味著什麼?放開報名條件後是不是更多人獲得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目前的政策實施後,必然會拉平公辦、民辦學校在生源方面的差距,其中會帶來什麼利與弊?現在的優質民辦學校如何繼續保持優勢?昨天(4月23日)22:00播出的《新聞聯合播》,我們請到了特約評論員左丘和雲南長水外國語學校校長李會巧,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小升初政策改變透露出了什麼?放開報名條件後,是不是有更多的人獲得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

特約評論員左丘↑

小升初政策改變透露出了什麼?放開報名條件後,是不是有更多的人獲得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

雲南長水外國語學校校長李會巧↑


Q

主持人:“在政策的變化內容中,我們聽到了如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等一些專有的名詞,能簡單給大家解釋一下嗎?”

A

雲南長水外國語中學校長李會巧:“首先第一個‘承接政府的購買服務’,像在我們昆明市有很多所學校都是這種形式的,因為當時昆明市政府引進了三名工程,那麼在三名工程當中,有一部分學校它就是和政府合辦,政府給我們提供場地,提供一些經濟上的支持,就屬於政府購買服務類的學校。像我們的長水教育集團旗下的八所學校都是這個樣子。那麼第二種情況叫‘高等院校舉辦’或‘高等院校聯辦’,這個我們是非常熟悉的,像雲南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還有云南民族大學下面的學校,昆明理工大學這邊的學校等等,它都屬於高等院校舉辦或聯辦的學校。那麼第三個民辦學校的舉辦者,這個學校是社會人士他自己來開創、來舉辦的。”


Q

主持人:“今年小升初的招生方式上提到的這些內容,包括民辦學校教職工子女等所需招生計劃可在學校招生計劃中分設,這句話又怎麼理解?”

A

雲南長水外國語中學校長李會巧:“這個政策出來以後,我們就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是在我們學校招生計劃外分設招生計劃。我的理解是這樣,可以簡單舉一個例子,比說我們學校今年招收的初中名額是300個,那麼我們教師工子女可以另外地招收15個名額,那麼不在這300個名額之內。”


Q

主持人:“有人就會擔心在這樣的一些規定之下,會不會給學校留有一些自主招生的空間?”

A

特約評論員 左丘:“應該說如果我們嚴格執行這個規定的話,是不太會有空間的,因為這個規定它其實寫得非常明確,首先你得是學校的本校教職工,或者是學校的民辦教育創立者,也就是說發起的校董之類這樣的子女才能夠參與到計劃外的招生裡面來。我覺得是有明確沒有任何歧義的,肯定你不是教職工子女你就不能參與,所以這一塊我覺得倒是問題不大。”


Q

主持人:“當報名信息確認人數大於招生計劃的時候,實行電腦隨機選號的方式來進行錄取,電腦隨機選號學校範圍由去年的29所限報民辦初中擴大到所有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初中,這項政策它又意味著什麼?”

A

雲南長水外國語中學校長李會巧:“我們的生源也好,優質教育也好,我們達到一個目的叫做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優質資源均衡。那麼這個時候,公辦和民辦一塊招生,同時從限報的29所到現在不限報了,所有的人這個時候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所以在生源的均衡上、教育資源的均衡上,它就能夠做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Q

主持人:“今年除了小升初的政策有變,小學新生入學的政策也有所調整,昆明市五華區在全市先行設立了學區聯盟,設立龍泉、西城、豐寧、新城四個學區,重新劃定省屬重點小學春城小學的招生片區等等,教育部門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A

雲南長水外國語中學校長李會巧:“教育部門這樣做的原因其實還是為了達到一個優質教育資源的一個均衡,因為咱們昆明市一直執行的叫‘三名工程’,名校、名師、名長,把咱們全國的優質教育資源都聚集到昆明,給我們老百姓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現在根據我們的流動人口以及常住人口的情況,各個校點進行重新的一個佈設,其實就是使我們的教育讓老百姓更加的滿意。那麼第二個也是我們政策的一個目的,推進義務教育優質資源的均衡。我們在這裡邊實行的政策叫學區化的管理或者是叫集團化辦學,這個集團化辦學它就會把很多學校粘合在一起,它本身有一種優勢就是我們的優質學校可以帶動薄弱的學校進行發展,第二個我們的師資可以相互之間進行一個流動。第三個我們的管理可以進行統一管理,統一的教育理念、統一的文化理念等等,在管理上它也是一致的。第四個在我們的課程設置上,我們有些薄弱學校它是設置不了很多課程的,但是我們的教育又需要這些課程,那麼這個課程設置上面它也能夠享受這種資源。所以說集團化辦學它就像如同春風一樣,我們期待的它有美好的未來。很多情況下集團化辦學它可能就會存在一種我們認為的貼牌或冠名,但實際上如果我們把政策理解到位了,落實到位了,那麼這一個集團化辦學是會給我們的老百姓帶來一種惠民性政策。”


特約評論員 左丘:“我覺得這個事情實際上分兩點,從教育部門的角度來講可能是它趨向於公平,趨向於教育更公平,我們毋庸置疑我們這些學校確實是有分好壞的,分著三六九等的,咱們這些學校會有不同的,比如我們說升到高中的話,我們很清楚有一個高考放在那裡,哪些高中是最好的高中、有多少高考狀元、考上名校的比例、一本線的比例等等這些大家都是一目瞭然。那麼初中怎麼判斷?就是升入到更好高中的比例就變成了一個判斷標準,都是圍繞高考指揮棒來。所以說很多人都認為,初中它就會分出有一些學校確實是在市民心目中更好的學校。那麼這些學校原來怎麼上,可能大家會覺得有各種各樣的手段、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普遍感覺到不是那麼公平。那麼現在看起來就是說,我們要用更公平方式來選擇上這些學校,這是我們覺得教育部門的一個初衷。另外一個我想,它從整個政府層面來講可能還有別的想法,比方說怎樣去防止學區房不斷升溫的問題。我們現在如果說劃片,然後整個片區大家都是通過搖號的方式來招生的話,可能原來學區房這樣的概念就會被降下來。我還是同意,還是支持的,因為初衷傾向於更公平、傾向於更合理。”


Q

主持人:“有的學校是把好的學生掐尖掐走了,也和學生是有一定關係,怎麼看待掐尖這現象?而且它是怎麼愈演愈烈的?”

A

特約評論員 左丘:“那些學習特別好、特別刻苦、特別自覺的孩子在哪個學校他都能考很好的成績,這是老師的一個普遍的判斷,所以說掐尖把好的學生放到自己學校裡,確實有很大的程度上能夠幫助自己最後畢業的成績看起來很好。所以我認為這個時候是真正考驗我們所謂的名校是不是名副其實的時候,也就說我們如果通過了隨機選取學生這樣的招生方式,那麼大家學生的水平、學生的能力可能都是平均的、差不多的,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說更好的硬件條件或者是更好老師會有非常大的作用,我相信一定有作用,但是這個作用大到什麼程度真的是就可以檢驗出來了。我覺得這樣的一個政策真的讓我們的家長和我們的學校都會反過來面對自己,來看看我們自己有沒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看看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樣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是一個負責任的學校,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


Q

主持人:“剛才我們提到了一些好的學校,那麼這些好的學校除了教學的管理、師資力量之外,優秀的生源是不是他們成為優質學校最重要的一個基礎?或者說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它目前這樣一個好的局面?”

A

雲南長水外國語中學校長李會巧:“在我們看來是全國都是有這種現象,有省屬重點、市屬重點、區屬重點還有普通學校,建校三年以後可以進行晉級升等的申報,那麼要看什麼?看你的高考成績、看你的中考成績,但在這個裡邊,高考成績和中考成績是由什麼來決定的?除了我們的師資、我們的管理,還有一部分是生源,但是生源並不是造成分級的唯一一個因素,這個因素是非常多的,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


特約評論員 左丘:“優質生源是優質學校的一個招牌,像我這樣的一個普通家長,其實,家長最重視的就是高考成績、中考成績這個東西,所以我覺得首先說如果說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樣的局面,那就是高考指揮棒,其次我覺得是我們整個社會的一種心理,就是階層躍遷,希望到更好的這樣的一個學校是不是他將來就會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單位、更好的收入、更好的人生,我覺得可以講有一點點這些因素,但是真的不要過度地放大了。”


Q

主持人:“作為一名校長,您有沒有這樣一個考慮,當公辦和民辦生源拉平之後,是否會帶來特別優秀的教師的流動?”

A

雲南長水外國語中學校長李會巧:“我覺得教師流動它是正常的,而且我也希望教師時不時進行一些流動,只有流動它才是有生命的、有生機的,因為會有一些競爭,有一些其他的機會等等。”


Q

主持人:“面對可能發生的一些狀況,從您的角度考慮,現在的優質民辦學校如何繼續保持優勢?”

A

雲南長水外國語中學校長李會巧:“其實每年的小升初,包括初升高、高考,我們所有身在其中的家長都非常焦慮,因為家長就想自己家的孩子進一所好小學、好初中、好高中,我能夠為孩子提供到哪種程度,我盡力地給孩子提供哪種程度,就包括學區房的購買,甚至是學位房的購買等等。但是我想說的是什麼,每年的政策它一出來以後,總會導致一些人不滿意,當然所有的政策它一定是向好的,它向的是教育更公平、教育更透明、教育更加均衡化,所以我們在想的是進好高中、好小學、好初中,所有這些願望我們沒有錯,但是進去以後出口就一定好嗎?我特別認同左老師的一句話,自己的孩子進去以後,自立的孩子、學習習慣好的孩子你去哪所學校都是優秀的孩子。你與其把焦慮放在這上面,還不如說把我們的焦慮轉化為對孩子的精心培養上邊。”


特約評論員 左丘:“在我看來好的教育不等同於好的學校,不管是付費的還是免費的資源,我們現在甚至通過互聯網這種工具可以看到全世界的課程,像我自己也上了耶魯的公開課,原來這些事情都不可想象,那麼我覺得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才能夠去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對自己的孩子來說,我覺得家長是比以前有更多的責任,不是說你花錢或者買學區房也好,找關係也好,把孩子送到一個所謂不錯的學校就覺得你的責任盡到了,不是的。我覺得現在家長確實有責任、有義務幫你的孩子去尋找更好的一些教育資源,但這不是僅指學校而是有更多比如網絡課程你能不能讓他去上,當然學校有一部分這樣培養,但是主要還是家庭。”

掃描下方二維碼收看本期或往期完整內容↓↓↓↓↓

小升初政策改變透露出了什麼?放開報名條件後,是不是有更多的人獲得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

編導:陳婷

編輯:牛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