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惑與盼-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惑與盼

大路巷裡,幾乎每坎店面都打出“古街改造”的促銷標語。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惑與盼

正在施工的廟前街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惑與盼

大路巷入口正對著文獻路步行街。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惑與盼

廟前街上已完成修繕改造的“樣板”店面

2017年6月,莆田市啟動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重新編制,劃定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範圍,總面積為61.71公頃。2019年3月,莆陽宋城元宵廟會在廟前、縣巷等6條古街舉辦,重現千餘年前的莆陽宋城繁榮景象,引萬人空巷。同年10月,莆田宋城古街正式更名為興化古城,制定了3年期、投入3.2億元的修繕及配套基礎設施提升方案。2020年9月底,一期工程廟前街、坊巷兩條古街修繕工程即將竣工。

作為古城中心,落槌改造後的古街將如何呈現千年莆陽社會、文化、商業圈的歷史印記?老莆田人能否接納古街新容顏?居住在老街裡的原住民、商戶們是否能適應新生活圈、新商圈?關於古街的種種“惑”與“盼”,答案或許近在眼前。

出售?長租?

民間有個說法,按照服務性行業自發逐步形成的大路、縣巷、后街、衙後、廟前和坊巷6條古街才是老莆田人心中的“城裡”。買傢俱、手工藝品來衙后街,買衣服去大路(大度)巷、坊巷,買吃的和紡織品上廟前街,買文房四寶、字畫裝框去縣巷。但時至今日,幾十年來沒有迭代更新的古街已呈現出老舊商住雜亂混居,傳統行業和新業態崛起間的割裂狀態。

改造,勢在必行。既要考慮古街本身的歷史定位、風骨風貌的修繕和留存,也要考量世代沿襲下來的古街生活氣息不能改得蕩然無存,還要從長遠著眼,是否有利民生。

政府之困,不僅在於舉棋落子的決策上。莆田市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指揮部工作人員許美東從2018年就開始參與古街改造項目,他坦言,項目之難之繁,讓改造之路推進的每一步都慎之又慎。

擺在指揮部面前的首個難題就是群眾工作。“一是產權複雜,古街年代久遠,產權分散、部分產籍信息不清等讓徵遷工作進展緩慢。大一點的老宅,戶主多到40餘戶,全部談一遍下來就要個把月,籤一戶有時候要談三四輪。”許美東說。

再者,老街改造,不僅改“面子”,還涉及“裡子”問題。作為莆田建制沿革縮影和千年古城核心中樞,古城舊街縱橫相連,明清古建築連成一片,許美東說:“牽一髮而動全身,改造工程涉及程序報批、工藝風貌、建築施工、資源資金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用時間換空間。”

政府牽頭,群眾當角。經過十數年的鋪墊,大部分古街居民還是選擇交出房子跟著時代走。數據顯示,政府提供的長租、自主經營、以修代租三種群眾私產處置方案中,75%以上的群眾選擇長租給政府,由政府出資修繕;15%的戶主選擇按照規劃要求自主出資進行修繕。選擇穩賺不賠的出租模式,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離去?轉型?

“古街改造,虧本清倉”“合同到期,清倉特賣”“拆遷大處理,全場10元起”,隨著廟前、坊巷兩條古街改造工程的推進,相鄰的幾條街商店相繼出現了“拋售潮”。為了搶客源,經營著兩家店鋪的老陳用5元一件兒童睡衣的虧本方式招攬客戶。“還是沒有人。”老陳說,“看看這條街要怎麼改造,我也跟著開什麼店,早就想轉型了。”

3月1日,莆田市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工程正式開啟,這意味著,多年來懸而未決的古街改造風貌和改造後的古街運營模式兩大難題終定稿。依託莆田古建築專家學者從歷史角度考量,在保留古街原有格局基礎上,沿街鋪面根據各坎門店特色用原材料修繕“復古”。“軟裝”部分,北京某專業古街運營團隊在幾個月的駐點考察後也提交了商業規劃書。

眼下,擺在老租戶老陳面前的選擇題來了,古街改造後要不要繼續租店面,跟上“新街”後要繼續老本行還是跟著改行?老陳的疑惑,整條街的店主沒有人能給出肯定答案。但這份神秘的商業規劃書已經讓各商家蠢蠢欲動。“有專業的運營團隊,做出莆田版的‘三坊七巷’,那還是想繼續租的。”“古街背後有大片的古民居和豐富的歷史遺蹟,有文脈支撐的古街,無疑是莆田文旅第一大IP,很期待古街正式開放的這一天。”

經過半年的修繕,廟前街、坊巷兩條街區的改造工作即將收尾,十來間“樣板”店面也揭開面紗,榫卯木構、紅磚牆、飛簷、插板門、六角地磚等元素還是熟悉的“興化味”。老莆田的“木罈子”要裝什麼口味的“新酒”?從流出的古街改造效果圖來看,修舊如舊的歷史肌理感在,具體經營思路則要交給下一棒的運營團隊。許美東說:“哪些商家能入駐,也會有一定篩選,儘量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莆田文化。”

來源: 福建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