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倒臺後,他的家人怎麼樣了?

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會出現貪汙腐敗的現象,俗話說

“水至清則無魚”,只要不是特別過分,就連皇帝都會選擇置之不理。說起歷史上最有名的貪官,想必非和珅莫屬,那才是真正的富可敵國。和珅被抄家之時,嘉慶皇帝派遣多人前去查看盤點,即便如此還是低估了和珅的斂財能力,難怪會引起皇帝的忌憚。在種種罪行之下,和珅的結局早已註定,那他的後代又有著怎樣的命運呢?

和珅倒臺後,他的家人怎麼樣了?

和珅擔任職務簡介

和珅瘋狂斂財結黨營私,新帝與其不睦已久

乾隆暮年之時,嘉慶皇帝雖然順利繼位,卻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權,直到嘉慶四年才親政。所以,即便他憎惡和珅想要將其處死,也不得不暫時忍耐等待好時機。乾隆皇帝駕崩後,沒過多久和珅便因罪入獄,後來又被賜自盡,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和珅之死雖然是罪有應得,但這其中也有當朝皇帝的原因:

和珅所犯之罪中最明顯的便是貪財,被抄家時光白銀便有八億兩,相當於清政府近十五年的收入。比如說八國聯軍侵華後的賠償條約中,要求清政府共出白銀四億五千兩,僅僅是和珅家產的二分之一而已。如果單靠個人俸祿,和珅絕對不可能擁有這麼多錢財,所以貪汙受賄一事板上釘釘。但是,和珅究竟為何斂財?真的只是私心作祟嗎?

和珅倒臺後,他的家人怎麼樣了?

和珅青年時

和珅出身不錯卻幼年父母雙亡,只能獨自帶著年幼的弟弟討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嚐遍了人情冷暖,所以,他對錢財的渴望必不會少。但是,剛剛進入朝堂的和珅不但為官清廉還頗有政績,所以才能得到乾隆皇帝的格外賞識。“李侍堯貪汙案”是和珅人生中的分水嶺,那是他第一次違背自己的良心大肆斂財,也慢慢嚐到了腰纏萬貫的甜頭。除了個人原因以外,和珅斂財也是為了供養乾隆皇帝,尤其是乾隆後期。年邁昏憒的皇帝六下江南,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撐,如何能逍遙自在呢?

《清史稿》有言:“丁卯,大學士和珅有罪,及尚書福長安俱下獄鞫訊。丁丑,和珅賜死於獄,福長安論斬。”

貪財這一項罪名雖然嚴重,但若是新帝仁慈,留他一命也不是不可以。所以,結黨營私才是嘉慶皇帝最討厭的一點,尤其是和珅與乾隆皇帝之間的密切關係。乾隆雖然退位成太上皇,卻始終把握著朝政大權,嘉慶皇帝自然會覺得憤懣不已,即便對方是他的親生父親。和珅是乾隆手下最得力的臣子,不但替太上皇拉攏朝臣籠絡權貴,還將朝中的銀錢全部交給他調用,嘉慶手中幾乎沒有任何實權,更沒有大展拳腳的財力來源。

所以,一旦嘉慶皇帝親政,和珅就非死不可,否則新皇必然會處處受到掣肘。

和珅倒臺後,他的家人怎麼樣了?

嘉慶皇帝畫像

和珅因罪自盡,豐紳殷德及固倫和孝公主處境尷尬

和珅雖然不是清正廉明的好官,但他對於乾隆皇帝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甚至還將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了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固倫和孝公主不是普通的皇女,她曾經是乾隆皇帝最喜歡的女兒,甚至還說:

“如果固倫和孝公主是男兒身的話,一定封她為太子。”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皇帝非常重視她,所以才會將其指婚給自己最寵信的臣子。在公主的皇恩照拂下,豐紳殷德步步高昇地位相當高,僅僅二十歲便做了正白旗漢軍都統。可是如今,和珅一朝倒臺,他的家裡人勢必會受到影響。

《清實錄嘉慶朝實錄》中記載:“豐紳殷德,系固倫額駙。自應仰體恩慈,曲加體恤。”

以和珅所犯的罪行來看,豐紳殷德作為他的親生兒子,一定會被連坐入獄,最後的結果要麼是被處死要麼就是流放關外。可關鍵在於,豐紳殷德不只與和珅有關係,還跟皇家是姻親,不管是為了皇家臉面還是為了固倫和孝公主,都必須給他最基本的體面。首先來說豐紳殷德並無大錯,而且各項能力也比不上自己的父親和珅,將他留下來也無關大局。而且,固倫和孝公主是先帝最寵愛的女兒又是自己的皇妹,無論如何都得讓她有生活保障。最後,嘉慶皇帝選擇保留豐紳殷德的爵位,但不再給他實權,以此架空和珅一家的勢力。

和珅倒臺後,他的家人怎麼樣了?

和珅之子豐紳殷德

對於豐紳殷德這樣的人來說,沒有實權雖然鬱悶,但安安分分的享受皇家蔭庇也是不錯,再加上公主的嫁妝與恩賞,生活條件不會太差。只是很可惜,這樣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僅僅一個月嘉慶皇帝便改變了主意。在皇帝看來,明明是罪臣之後,憑什麼心安理得地享受好待遇,而且還不用出力。經過種種動盪之後,豐紳殷德被革除爵位賜予散秩大臣職位。在嘉慶皇帝的默許下,很多大臣都開始大肆打擊豐紳殷德,尤其是和珅的政敵。豐紳殷德疲於應對,只能默默接受革職且閉門思過的結局。

除了豐紳殷德的生活受到影響之外,固倫和孝公主雖然是皇家人,也沒有逃脫悲慘的命運。尤其是豐紳殷德鬱郁病故後,她既要撫養年幼的孩子又要忍受生活的孤苦,如果沒有嘉慶皇帝的暗中幫助,可能很快就會病重難醫。公主去世以後,皇帝特意攜大臣前來弔唁,說明嘉慶心中始終在意這位皇妹

和珅倒臺後,他的家人怎麼樣了?

和珅舊宅(現在北京)

總結:

和珅的一生曾位極人臣,也曾淪為階下囚,但無論如何都是輝煌的。相對於他來說,豐紳殷德的命運更加坎坷,而且還沒有豁達的心胸,所以才會鬱郁不得志。而且,嘉慶皇帝每次下令處置他的時候都會帶上固倫公主的名諱,時刻提醒著他的失敗與不如意。在人生的最後幾年中,豐紳殷德被皇帝“發配”到了邊疆苦寒之地,雖然暫時掌有官職,但誰都能看清皇帝對他的厭惡。顛沛流離的人生境遇,再加上邊疆惡劣的生活條件,豐紳殷德年紀輕輕便驟然去世,僅僅36歲。

參考文獻:《清實錄嘉慶朝實錄》、《清史稿》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金張許史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