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十二歲第一次走出家門旅行,腳後跟磨出的血滲溼了鞋底

中國好文字


一個年過五十的人,依然清晰地記得平生聽到第一聲火車汽笛時的情景。


陳忠實:十二歲第一次走出家門旅行,腳後跟磨出的血滲溼了鞋底


他當時剛剛勒上頭一條紅腰帶。這是家鄉人遇到本命年時避災禳禍祈求平安福祉的吉祥物,無論男女、無論長幼、無論尊卑都要在本命年到來的頭一天早晨穿褲子時勒上腰的。那是母親用自紡的棉線四股合成一股,經過漿洗,經過大紅顏色的煮染,再經過蜂蠟的打磨,然後把經線繃在兩個膝蓋之間織成的。早在母親搓棉花捻子和紡線的時候就不斷念叨:“娃的本命年快到了,得織一條紅腰帶。”在標誌著一年將盡的最後一個月份——臘月——到來之前,母親已經織好了一條紅腰帶,只讓他試著勒了一下就藏進木板櫃裡,直到大年三十晚上才取出來放到枕頭旁邊,叮囑他天明起來換穿新衣新褲時結上那根紅腰帶。他那時只是為了那條鮮紅的線織腰帶感到新奇而激動不已,卻不能意識到生命歷程的第二個十二年將從明天早晨開始……


陳忠實:十二歲第一次走出家門旅行,腳後跟磨出的血滲溼了鞋底


半年以後,他勒在腰裡的紅帶已經變成了紫黑色,鮮豔的紅色被汗漬尿垢以及褪色的黑褲汙染得失去了原本的顏色。他依舊勒著這條保命帶走出了家鄉小學所在的小鎮,到三十里外的歷史名鎮灞橋去投考中學。領著他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班主任老師,姓杜;和他一起去投考的有二十多個同學,這些小學同學中有的已經結婚,那是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後才遲遲獲得讀書機會的緣故,他是他們當中年齡最小、個頭最矮的一個。


陳忠實:十二歲第一次走出家門旅行,腳後跟磨出的血滲溼了鞋底


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從小鎮小學校後門走出來便踏上了公路。這是一條國道,西起西安沿著灞河川道再進入秦嶺,在秦嶺山岩中盤旋蜿蜒一直通到湖北省內。這是他第一次走出家門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動惶懼得幾乎不能成眠;他肩頭挎著一隻書包,包裡裝著課本、一支毛筆和一隻墨盒,還有幾個學生灶發給的混面饃饃,還有一塊洗臉擦臉用的布巾,同樣是母親用織布機織下的手工布巾……口袋裡卻連一分錢也沒有。


陳忠實:十二歲第一次走出家門旅行,腳後跟磨出的血滲溼了鞋底


開始上路他和老師、同學相跟著走,大約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覺得累,同學們大都是來自小鎮附近村莊,誰也沒出過遠門,興致很高,心勁十足,一路說說笑笑嘰嘰嘎嘎。後來的悲劇是從腳下發生的。他感覺腳後跟有點疼,脫下鞋來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腳後跟上磨出紅色的肉絲淌著血,血漿滲溼了鞋底和鞋幫。他首先詛咒的便是砂石鋪墊的國道上的砂子,全然想不到母親納扎的布鞋鞋底經不住砂石的磨礪,隨後才意識到是一雙早已磨薄了的舊布鞋的鞋底。在他沒有發現鞋破腳破之前還能撐持住往前走,而當他看到腳後跟上的血肉時便怯了,步子也慢了。

似乎不單是腳後跟出了毛病,全身都變得睏倦無力,雙腿連往前挪一步的勇氣都沒有了,每一次抬腳舉步都畏怯落地之後所產生的皮肉之苦。他看見杜老師在向他招手,他聽見同學在前頭呼叫他。他流下眼淚來,覺得再也攆不上他們了。他企望能撞見一位熟人吆趕的馬車,瞬間又悲哀地想到,自己其實原來就不認識任何一位車把式。


陳忠實:十二歲第一次走出家門旅行,腳後跟磨出的血滲溼了鞋底


他看見杜老師和一位結過婚的小學生大同學倒追過來,立即擦乾了眼淚。老師和同學的關心鼓勵絲毫也不能減輕腳下的痛楚和抬腳觸地時引發的內心的畏怯。老師和大同學不能只等他一人而往前走了。他沒有說明鞋底磨透腳跟磨爛的事,不是出於堅強而純粹是因為愛面子,他怕那些能穿起耐磨的膠質球鞋的同學笑自己的窮酸。這種愛面子的心理不知何時形成的,以至影響到他後來的全部生活歷程,不願意在任何人面前哭窮。老師和大同學臨走時留給他的一句話是:“往前走不敢停。慢點兒不要緊只是不敢停下。我們在前頭等你。”


陳忠實:十二歲第一次走出家門旅行,腳後跟磨出的血滲溼了鞋底


他已經看不見杜老師率領著的那支小小的趕考隊伍了。他期望在路上撿到一塊爛布包住腳後跟,終於沒有發現哪怕是巴掌大的一塊碎布而失望了。他從路邊的楊樹上捋下一把樹葉塞進鞋窩兒,大約只舒服了兩分鐘,走出不過十幾米就結束了短暫的美好和幼稚。他終於下狠心從書包裡摸出那塊擦臉用的布巾,相當於課本的兩倍大小,只能包住一隻腳。洗臉擦臉已經不大重要了,撩起衣襟就可以代替布巾來使用。用布巾包住的一隻腳不再直接遭受砂石的蹭磨減輕了疼痛,況且可以使另一隻腳踮起腳尖而避免腳後跟著地。他踮著一隻腳尖就跛著往前趕,果然加快了行速。走過不知有多少路程,布巾很快又磨透了,他把布巾倒過來再包到腳上,直到那塊布巾被踩磨得稀爛而毫無用處。他最後從書包裡拿出了課本,先是算術,後是語文,一紮一紮撕下來塞進鞋窩……只要能走進考場,他自信可以不需要翻動它們就能考中;如果萬一名落孫山,這些課本無論語文或是算術就都變成毫無用處的廢物了。那些課本的紙張更經不住砂石的蹭磨,很快就被踩踏成碎片從鞋窩裡泛出來撒落到砂石國道上,像埋葬死人時沿路拋撒的紙錢。直到課本被撕光,他幾乎完全絕望了,腳跟的疼痛逐漸加劇到每一抬足都會心驚肉跳,走進考場的最後一絲勇氣終於斷滅了。他站下隨之又坐下來,等待有一掛回程的馬車,即使陌生的車伕也要乞求。他對念中學似乎也沒有太明晰的目標,回家去割草拾柴也未必不好……


— 陳忠實 —

—==《讀書與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