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溝通背後的真相,90%的家長都不知道

爸爸看到孩子上網玩遊戲,便忍不住說上幾句:“別老看著呀,讓眼睛休息一下啊。”

但爸爸看見自己說完孩子依舊一動不動,就火了,大聲訓斥道:“你作業做好了嗎?快去做作業!”說完,還把網線拔了。

沒有想到,14歲的女兒一怒之下離家出走了,驚慌之下的爸爸馬上報警,但也是過了一夜才找到孩子。

孩子不願溝通背後的真相,90%的家長都不知道

孩子不願溝通背後的真相,90%的家長都不知道

之前網上報道過一則新聞:杭州的一個13歲小女孩,凌晨時分發現自己的房間冒煙了,卻因為害怕家長批評,第一時間不是選擇叫父母,也不是報警,而是關上房門,換到客廳繼續睡覺。

幸虧父母聞到了異味後發現的及時,才沒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面對這樣的事情,我們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孩子受到傷害卻不跟自己的父母說?

孩子不願溝通背後的真相,90%的家長都不知道

這些帶有指責、批評、挖苦、講道理的溝通模式其實在我們日常的交流中很常見,但父母只看到希望通過這些話去督促孩子趕緊學習,卻沒看到這些話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造成大人難以想象的傷害。

比如我們常說的“天天這麼磨蹭,不上進”的溝通模式,其實無形中給孩子貼上了標籤,孩子聽後在潛意識裡就會感覺自己缺乏能力,自卑、愚蠢、沒有價值、不被愛。

同時負面評價也會讓孩子對父母關上心門,什麼都不和父母說。並且對孩子的指責、貼標籤會讓孩子擺出防禦姿態,讓他們站在父母對立面,對父母產生怨恨和憤怒,即使父母說得對也不聽。

正如蔡康永說:說話之傷,都是暗傷,自帶緩釋效果。若無人點醒,至死不知。

孩子不願溝通背後的真相,90%的家長都不知道

在溝通中,大部分家長都會有關於和孩子溝通交流的困難和問題:

●父母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溝通:無論家長說什麼,孩子一聲不吭,看起來也很聽話,但就是磨蹭著不肯做,有自己的蔫主意。

●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孩子乾脆不理父母,回到家就把門一關,說什麼都不理。

●父母和孩子說話經常鬧得不歡而散甚至引發爭吵:孩子一說就炸,什麼都和父母逆著來,摔東西摔門兒甚至和父母大吵大鬧,有的青春期的孩子甚至和父母大打出手。

●父母害怕爆發親子衝突於是小心翼翼,一味遷就孩子:父母害怕一言不合孩子會離家出走,於是什麼都不敢管,也不敢說,但自己的心裡又很憋屈……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父母總是會和孩子陷入到這種溝通僵局中呢?

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有三個誤區:

孩子不願溝通背後的真相,90%的家長都不知道

但是在人本主義心理大師羅傑斯的理論中,他提到:每個人內在都有一種尋求自我實現我的潛能,如果提供適當的環境,一棵種子就會自動地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就像孩子,他會在自己試錯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外界相處的邊界和模式,但如果我們天天去管理,長期下來的結果就是孩子把這部分管理自己的功能外包給了父母,孩子會覺得我不需要管理自己,因為有人管理我。孩子的這部分潛能就被弱化了,就好像天生自帶的小馬達總是不去讓他轉,馬達就生鏽了,不轉了一樣,很多孩子的學習動力就是因此喪失的。

孩子不願溝通背後的真相,90%的家長都不知道

有一個媽媽說:我一看見孩子拿著手機不寫作業,我催幾遍都不聽,我的火就上來了,劈頭蓋臉地就又罵又打,現在想起來,孩子抱著頭縮在角落裡的樣子,那麼恐懼無助,都不知道怎麼會那麼狠心。

比如一個孩子已經15歲了,天天沉迷遊戲,不好好吃飯,媽媽一次次把飯端到孩子的房間,可是孩子根本不領情,沒有發生改變。這樣的結果,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委屈,但當孩子沒有按照我們的期望發生改變時,我們就會產生很多的抱怨和失望,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變本把自己的失落、不滿意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在這樣的理念支配下,我們總是會陷入錯誤的溝通模式中,或批評、或指責、或命令、或挖苦,不信任孩子,機械化的要求孩子,或者無底線犧牲禁錮孩子,孩子當然不願意被不公平的對待,所以會反抗,會爆發,會走極端。

左養右學教育一直強調,父母改變,孩子改變。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負面的情緒,調整自己的認知,學習新的溝通方式,才有可能收穫孩子的真心,修復家庭親子關係。

【溫馨提示】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對您有幫助

希望獲得更多育兒知識參考學習

您可以關注+收藏+轉發

然後私信: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