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打好三大攻堅戰一年間:以檢察"辛勤指數"換來群眾"幸福指數"

“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全國將有340個左右貧困縣摘帽、1000多萬人實現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道出了過去一年來神州大地的新變化新氣象,也道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自信與底氣。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回望這一年,全國檢察機關牢記總書記囑託和群眾期盼,充分履行“四大檢察”職能,助力打贏打好三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精準、有力的司法保障,以檢察“辛勤指數”換來群眾“幸福指數”。

  攻防並舉,打好金融風險“防禦戰”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一段時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三期疊加”的嚴峻挑戰,經濟運行中的矛盾風險不斷暴露,並反映到金融領域,影響金融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對此,黨中央提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特別強調要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面對金融風險如何亮劍?最高檢黨組審時度勢,劃出工作重點——“依法懲治證券期貨犯罪、涉眾型經濟犯罪以及洗錢、地下錢莊、網絡傳銷等犯罪,積極參與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努力提供更多更優的金融法治產品”。在辦好案件的同時,結合案件深化治本對策研究,“將各類問題隱患發現在早、處置在前、解決在小,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就是守護老百姓的“錢袋子”。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和金融投資意識的增強,理財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已經和“高冷”的金融有了親密接觸。然而,投資者期待將收益收入囊中的同時,風險也無形中溜進了“錢袋子”,甚至成為違法犯罪“青睞”的對象。

  金融業是北京市朝陽區行業發展“領頭雁”,北京市四分之一的金融機構、三分之二的外資金融機構都聚集在朝陽區。

  資本繁華的背後,金融違法犯罪暗流湧動。記者採訪瞭解到,2019年,朝陽區檢察院辦理的非法集資案件呈大幅增長態勢,涉案金額屢破新高,在審查起訴的案件中,涉案金額過億元的就有84件,其中,涉P2P網絡借貸平臺案件23件。金融犯罪數量增長的同時,犯罪手法也不斷翻新,隱蔽性強。在趙某等涉嫌集資詐騙罪一案中,涉案公司以炒黃金現貨、期貨等為由包裝理財產品,這類投資理財產品表面上專業性強,老百姓很容易陷入詐騙圈套。

  法律是金融不可觸碰的“高壓線”,2019年,檢察機關高擎法律利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穩”而“實”。數據顯示,2019年,各級檢察院共批准逮捕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類犯罪和金融詐騙類犯罪2.9萬餘人,同比上升約30.8%,起訴4萬餘人,同比上升約25.2%。最高檢會同公安部對25起網絡借貸平臺非法集資案件進行聯合掛牌督辦,彰顯了檢察機關打擊金融領域違法犯罪的“鐵腕”態度。

  “辦案取得成效的背後,也意味著犯罪形勢依然嚴峻。”最高檢第四檢察廳廳長鄭新儉指出,有不少犯罪分子假借“金融創新”之名,打著“互聯網+”等新概念、新名詞逃避法律監管,欺騙社會公眾。對此,在辦案中,檢察官要貫徹“穿透式”的辦案理念,穿透複雜形式背後的主體身份、資金流向、法律關係等核心要素,全面準確把握案件事實,深刻揭露其違法犯罪本質。

  “金融領域犯罪是可以預防的。檢察機關不僅在指控犯罪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而且在預防方面也有較大優勢。”談及運用檢察之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建偉如是說。

  不忽視一個風險,也不放過一個隱患。正如張建偉所言,在過去的一年,檢察機關時刻繃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這根弦,結合辦案深入查找治理風險、管理漏洞,精準提出堵塞漏洞、建章立制的檢察建議,“攻”“防”並舉,努力從源頭上防範金融風險。

  上海、安徽、廣西、內蒙古、甘肅、山東等省級檢察院深入分析非法集資、信用卡詐騙、欺詐發行債券等金融犯罪案件中存在的監管和管理漏洞,向地方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等相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得到積極反饋和切實落實。

  金融犯罪案件涉眾型特徵突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普通群眾法律意識、風險意識薄弱,難以識別防範金融投資陷阱,這也成為檢察機關重點關注、解決的問題。2019年,最高檢第四檢察廳聯合相關部門在最高檢新媒體以及騰訊新聞、支付寶安全中心等平臺開設“金融檢察微課堂”專欄,結合當前高發、多發、新型的金融犯罪,每週六以案釋法、以案為鏡,吸引了眾多網友關注。各地檢察院也肩負起“以案釋法”“誰執法誰普法”的責任,加大金融犯罪預防宣傳力度,提升公眾金融風險防範能力。

  用心用情做好精準脫貧這件“天大的事”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標誌。

  立檢為公、執法為民是檢察機關的根本宗旨,服務保障民生特別是維護困難群眾的利益,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

  重大扶貧項目與微小富民工程進展得順不順利、希望小學技術設施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在過去的一年,張軍檢察長等最高檢領導率先垂範,多次分赴定點幫扶地區開展調研,特別強調“把精準脫貧作為‘天大的事’,層層落實責任,把工作抓實抓細、做到極致”。

  精準扶貧工作是否抓實抓細、做到極致,一線扶貧檢察干警的實際行動可見一斑。2019年10月29日,最高檢微博的一場以檢察扶貧為主題的直播活動受到網民高度關注——

  根據遼寧省委部署,2018年5月,遼寧省檢察院選派8名幹警赴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開展駐鄉村工作,他們分佈在5個鄉鎮的7個行政村,村民們親切地稱呼他們為“第一書記”。

  腳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鏡頭裡,在一面山村,第一書記王宇翀走進了中草藥種植大戶楊國良家的種植田,問詢藥苗的生長情況;在粘泥嶺村,第一書記韓永慶檢查著新建的深水井和附屬設施。這口水井,是他在省市縣三級相關部門來回跑了兩個月、爭取到專款打成的;在轉湘湖村,第一書記姚磊調解完一起村民糾紛後,又驅車趕往清原職業高中看望他剛剛幫助復學的小張……

  通過文圖和視頻,廣大網友直觀感受到了檢察機關是在用心用情做著精準脫貧這件“天大的事”。

  助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河南檢察機關的努力同樣值得點贊。去年初,河南省檢察院向社會公開發布了2019年愛民實踐服務承諾八件實事,其中一件就是堅持“三個優先”,認真做好涉農檢察工作。

  轉眼一年過去,河南省檢察院如期曬出成績單,接受群眾“閱卷”——2019年,該省檢察機關堅持涉農案件優先辦理,涉農工作優先安排,涉農信訪優先處理,積極參與“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起訴生產、銷售假劣農資等坑農害農犯罪153人,掛牌督辦涉農資犯罪15件,起訴“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犯罪1521人,起訴非法佔用農用地犯罪337人,起訴影響扶貧工作和涉及扶貧資金類犯罪98人。三級檢察院共選派262名駐村第一書記,為脫貧攻堅貢獻檢察智慧。

  勞動創造價值,有勞就該有得,不讓辛苦一年的農民工朋友“憂酬煩薪”,法治不能缺位。2019年,檢察機關重拳打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將依法懲治欠薪作為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的實際行動,共批准逮捕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1599人,依法起訴2396件2609人,檢察環節為農民工追繳工資2.5億元。

  和打擊犯罪相比,扶貧路上有一種溫暖叫“司法救助”。2019年,最高檢藉助職能優勢,為“精準扶貧”再添一爐熱炭——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出臺了《關於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大司法過程中對貧困當事人的救助力度。

  “我是杭州市西湖區檢察院檢察官,現在向你宣佈《國家司法救助決定書》……1.5萬元司法救助金將匯到你的銀行卡上,請注意查收。”2019年9月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檢察院,檢察官用遠程視頻接訪系統,通過四級檢察機關聯動方式,跨省連線1500公里外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檢察院,向藤縣村民羅某遠程送達司法救助決定。這是浙江省檢察機關開展司法救助工作的一起典型案例。

  “浙江檢察機關在司法救助工作中積極探索和創新,救助模式也逐漸多元化,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檢察溫度。”全國人大代表、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廚衛空間事業部系長劉廷說。

  應救盡救、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合力攻堅……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把國家司法救助融入脫貧攻堅,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對3800餘名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刑事被害人發放救助金4500餘萬元,同比均上升15%左右,最大限度保障弱勢群體利益,讓被救助人深切感受到黨的關懷和司法的溫暖。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厲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更能夠給人民群眾帶來最直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對於檢察機關來說,依法參與和保障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既是用法治力量規範、保障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責任,也是積極主動顧大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責任。

  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厲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堅持把服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做實做深,堅持“嚴”字當頭,依法嚴懲破壞環境資源犯罪,起訴人數同比上升約15%。

  汙染防治攻堅戰中,“長江大保護”成為公眾關注的熱詞之一。近幾年,長江生態資源嚴重透支,習近平總書記痛心地形容“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醫治”長江,檢察機關必須開出一劑“良方”,“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2019年以來,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聚焦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突出問題,主動監督、智慧履職,形成長江經濟帶“檢察一盤棋”集聚效應,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司法保障。一組數據直觀展現了工作成效——11省市檢察機關共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准逮捕4336件7084人,同比分別增長44.39%和43.05%;提起公訴12504件22310人,同比分別增長15.78%和20.26%。

  不僅如此,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還結合地方實際,創造性開展特色小專項活動,如雲南檢察機關部署開展“金沙江流域(雲南段)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專項監督行動”,湖北檢察機關部署“雷霆行動”“打擊破壞水產資源和非法採砂”專項行動,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建立“河長+檢察長”等多種形式協作機制,確保專項行動無縫銜接;聯合排查,及時督促問題整改;探索形成黃河環境資源保護的司法保護長效機制……2019年,最高檢聯合水利部開展的“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同樣風生水起,檢察機關共受理水利部門移交的問題線索2339件,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097件,雙方協同行動共督促清理汙染水域面積1707畝,督促清理汙染和非法佔用河道1937公里,督促整改拆除違法建築80.8萬平方米,督促清理生活垃圾、建築垃圾138.7萬噸,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黃河“四亂”突出問題得到初步整治,沿黃各省(區)檢察機關用法治的力量保衛黃河流域的碧水藍天。

  “對群眾反映強烈、犯罪性質惡劣的案件,檢察機關採取掛牌督辦、現場指導、聯合督察等手段,及時介入引導偵查取證,集中力量辦理了一批社會影響大、具有典型意義的重大案件。”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介紹說,2019年第一檢察廳掛牌督辦的50件重大汙染環境刑事案件已辦結32件。如針對固體危廢品跨區域違法傾倒的問題,最高檢聯合公安部、生態環境部掛牌督辦了長江安徽段跨省傾倒固廢案、浙江嘉興創達公司汙染環境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各省市檢察機關也單獨或聯合公安、環保等部門共同對本地破壞環境資源刑事犯罪重大案件掛牌督辦,有力震懾了犯罪。

  近日,由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檢察院起訴的該市首例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案經公開審理,法院當庭宣判支持檢察機關的全部訴訟請求,依法判令某紡織公司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186.77萬元及環境損害鑑定評估費用9.8萬元。

  步入新時代,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成為檢察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發力點,其中環境資源領域公益訴訟案件佔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總數的一半以上,成為汙染防治攻堅戰中的一把利劍。據統計,2019年檢察機關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辦理公益訴訟案件6.9萬件,同比上升16.6%。

  除了強化自身辦案力度,檢察機關還聯手相關部門打出生態保護組合拳。2019年1月,最高檢會同生態環境部等9部委制定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先鑑定後收費機制,為打擊環境違法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沿海11省區市檢察機關開展的“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中,檢察機關注重加強與相關單位守護海洋工作協作,為保護海洋生態、發展海洋經濟構築了一道牢固的法律防波堤。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惟其艱難,更顯勇毅。檢察機關必定會持續發力,想在前、做在前、服務保障在前,為打贏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上優異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