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觀!全球原油需求量大減,2000萬桶原油海上“漂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原油需求量大減,油價屢創新低,過剩的原油填滿了加州地區的所有倉儲空間,導致許多油輪無處可去,只能漂泊在海上。

奇觀!全球原油需求量大減,2000萬桶原油海上“漂流”

美國海岸警衛隊日前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的視頻顯示,在美國加州附近海域約30艘油輪已經下錨,滿載超過2000萬桶原油的油輪無處可去,只能停泊在長灘到舊金山灣之間的海域,其中有20艘油輪已經停在附近海域近一週時間。這些郵輪所載運的原油量相當於全球一天耗油量的20%。

奇觀!全球原油需求量大減,2000萬桶原油海上“漂流”

延伸閱讀:

世界原油價格戰結束?普京、特朗普和薩勒曼就石油減產協議通電話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沙特國王薩勒曼12日就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石油減產協議通電話。

據克里姆林宮網站當天發表的聲明,普京、特朗普和薩勒曼在通話中對減產協議表示支持。聲明說,該協議旨在穩定全球石油市場並從整體上確保世界經濟的可持續性,三國領導人同意將繼續保持接觸。

聲明說,普京與特朗普當天還另外進行通話,就全球石油市場形勢交換意見。雙方強調石油減產協議的重大意義,並就戰略穩定問題進行了討論。

特朗普12日下午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他剛與普京和薩勒曼通過電話。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的減產協議已達成。“這是對各方都有利的協議”。

據報道,歐佩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12日舉行視頻會議,就石油減產達成協議。由於墨西哥未改變其立場,與會方決定今年5月至6月間將日均原油產量削減970萬桶。

4月9日,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經過9小時的視頻會議談判,初步同意在5月和6月日均減產1000萬桶。由於墨西哥反對為其分配的減產額度,當天未能達成最終協議。

對國內外長期影響仍待觀察

原油期貨交易價格一夜暴“負”,讓人感嘆真是“活久見”。

負油價意味著將油運送到煉油廠或存儲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石油本身的價值。去加油,加油站還要倒貼錢?這種情形顯然不會存在,不論是在有“地板價”的中國,還是在沒有“地板價”的其他國家。

因為這是期貨價格,而非現貨價格。

“這是一個短期的,甚至瞬間的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在石油大國之間展開的激烈石油價格戰背景下,期貨交易中時間權衡的一種技術性操作。而且多數情況下這些操作的交易往往是帶有套保性質的,從數量上看也不足夠大到產生重大影響,當然還要繼續關注後期市場走勢。”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羅仲偉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有業內人士指出,期貨價格的下跌與現貨的價格還是有距離的,畢竟期貨的槓桿作用,它的放大倍數是較強的。當然現階段石油需求端的極度萎縮確實也是會反映到期市價格的。

那麼,這一事件將對我國企業、市場乃至其他國家會帶來哪些影響?

林伯強表示,對於涉及到石油原料的下游企業和工廠是利好的,原因在於買進的價格成本降低了。但終端產品售價也可能隨之有所下降,利好的程度難以預測;再者,這種受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原油價格究竟多低、低價時間持續多長。考慮企業自身的儲油能力,如果是短期內的低價,受益空間也會有限。對於油企來說,上游業務量大的油企受損更大,中下游業務量大的則相對好些。當然這與低油價時間長短相關。

“我國是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國際油價降低總體上應該會使我國受益,使沙特等石油出口大國受損。”林伯強說。

在羅仲偉看來,這一事件到底有何深遠影響還需冷靜觀察。“除了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所帶來的影響,還涉及幾個產油大國的整個石油戰的進展,其結果對世界經濟及各國經濟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觀察。”

來源:綜合央視財經、新華網、科技日報

流程編輯:TF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