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村社區治理試驗區創建的“懷寧經驗”

為主動適應農村改革發展新形勢和順應農村居民新期待,實現農村社區“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懷寧縣自2018年創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以來,緊緊圍繞“健全社區網格化管理,推動農村社區治理重心下移”這一試驗主題,以“完善組織體系、落實管理責任、延伸服務平臺、提高工作效率”為重點,創新社區服務管理體制機制,全面構建覆蓋城鄉、條塊結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服務管理網格體系,努力把社區打造成基層社會治理的平臺、居民日常生活的依託、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搶佔“制高點”,彰顯主導化

2017年12月,民政部同意將安徽省懷寧縣等48個單位確認為首批“全國農村社區治理試驗區”,實驗時間從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歷時3年,為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示範。為此,懷寧縣一方面積極構建以基層黨組織領導為核心,多元化有形服務載體並存的“一核多元”服務體系,著力解決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著力提升城鄉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將實驗區建設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督查內容,建立定期調度機制,加強督促督辦,確保相關部門和各鄉鎮農村社區治理和實驗區建設各項任務協同並進,形成合力。此外,試點的平山、黃墩兩個示範鄉鎮把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列入黨委、政府工作目標管理和年度工作績效考核,制定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強化創建工作的主導權。全縣20個示範村(社區)“兩委”主要負責人對轄區內網格服務管理總負責,網格長(主任)對網格內的各類服務管理事項總承辦,切實做到“工作事項定到人、群眾辦事找到人、責任追究查到人”。

夯實“立足點”,做到精細化

按照“人口規模適度、服務管理方便、資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對齊全”的要求,懷寧縣以社區所轄範圍為基礎,綜合考慮地理位置、道路(河流)走向、生活習慣、住宅區(自然村莊)和樓棟的分佈狀況,合理劃分網格,夯實創建工作的“立足點”,並將轄區內人、物、地、事、情、組織全部納入網格進行管理,實行“一格多元、多元聯動”的服務機制,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全縣20個鄉鎮243個村(社區)共劃分網格1150個,配備網格長(書記或主任)243人,網格主任(駐片村幹)1155人,網格員(村民組長)6361人,“鄉鎮駐點幹部—網格長(主任)—網格員(樓道長)—住戶”的網狀管理模式基本構建;在此基礎上,傾力打造社區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萬村萬頁系統、全國黨員信息系統、省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鄉村醫療一體化服務系統、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平臺、計生村級直報系統、社會治安綜合管理平臺、“互聯網+政務服務”村級辦事平臺及移動終端APP“皖事通”等信息化平臺,已全部延伸到村(社區),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務,農村社區服務水平不斷得以提升。

瞄準“主攻點”,突出扁平化

為不斷提高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能力,懷寧縣以服務管理方式扁平化為“主攻點”,積極探索農村社區建設的有效途徑,基本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社區治理體系;各村(社區)均建立了以黨支部(總支)為領導層、社區居民會議或居民代表會議為決策層、社區居委會為執行層的組織體系。同時,全面整合民政、社保、司法、治安、科技、教育、衛計、文化體育、農林水利、通訊電信、綜治調解、信訪維穩等管理職能和服務資源,分別建立起了黨群服務中心、為民服務工作站、社區居委會、綜治中心“四位一體”的服務中心,實現“一站式辦公、一體化服務”,政府職能由管理型逐步向服務型轉變。

謀求“支撐點”,強調製度化

制度建設是創建工作的重要支撐,懷寧縣按照“一崗多責、一專多能”要求,明確網格長(主任)與網格員主要承擔採集基礎信息、協調處理事務、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收集社情民意、宣傳政策法規和服務社區居民等6項工作職責。以社區居民現實需求為導向,把民生作為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制定了對社區幹部(駐村幹部、下派幹部)的考核管理辦法,出臺了上崗公示、工作例會、巡查走訪、民情回應等規章制度,認真開展值班、預約、替民代辦、一次性告知等服務,及時排查和調處群眾矛盾糾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真正實現“社情民意無遺漏、為民服務無縫隙、社區管理無盲點”的目標。

捕捉“閃光點”,凸現個性化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加強城鄉社區協商,有利於找到群眾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促進基層民主健康發展。該縣堅持和完善“四個民主”,把政府公共決策、社區公共事務以及物業管理、社區文化、公益服務等涉及社區居民共同利益的內容納入社區協商民主範圍,出臺《懷寧縣社區協商實施辦法》,穩步推進農村社區協商,243個村(社區)均成立社區工作協商委員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協商活動。居委會積極引導村民制訂完善和實施村規民約、社區公約,搭建村民參與議事平臺,特別是平山鎮大窪社區司山村民組“自己的事自己辦,大家的事商量辦”、李墩村民組“新事新辦、大事簡辦、小事免辦”的自治自理自建自享的民主管理模式成為“閃光點”。此外,推進政社互動也是該縣創建工作的“亮點”之一,全縣目前共發展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153家,志願隊伍336支,志願者87353人;對流浪未成年人、輟學青少年、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空巢老人等重點群體的救助保護工作,全面得以加強,並取得了明顯成效。(錢續坤 張啟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