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有没有 来过台州?翻开历史黄卷,聆听乡土传说,窥探“社鼓赛王维”的隐逸传奇

王维有没有 来过台州?翻开历史黄卷,聆听乡土传说,窥探“社鼓赛王维”的隐逸传奇

黄岩灵顺庙

唐代诗人王维在上元二年(761)逝世,四十余年后被台州民众立庙祭祀,千年香火绵延至今。

华夏独此一隅的王维庙为何而建?

王维曾否为官黄岩?

“天下文宗”的精神引领对于当地的兴文起到过哪些积极作用?翻开历史黄卷,聆听乡土传说,窥探“社鼓赛王维”的隐逸传奇。

王维庙称为福祐庙

原址在黄岩

王维庙称为福祐庙,又名西园庙,其原址在黄岩县治西北角的王道街。据父辈回忆,福祐庙为平屋,坐东朝西,位于原黄岩县政府大会堂西面,现在的区文体中心门前广场位置。

该庙兴废在近代变化较大,清咸丰辛酉(1861)毁于太平天国战乱,同治年间重建后殿,光绪元年(1875)建正殿五楹。1943年10月10日,县政府在西园庙建忠烈祠,安奉为抗日英烈陈安宝将军。新中国成立初期尚存旧殿五间。原址后被围进县政府内。1965年,王维塑像被五洞桥大队社员藏于大队谷仓阁楼。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五洞桥畔显应庙恢复,遂将神像请出来,于殿东头安奉。虽为三楹小庙但香火从未断绝。

王维庙现有最早的文献记录是明万历《黄岩县志》,其卷七之“福祐庙”条载:

在县治西北,神号王总帅,即唐尚书右丞王维也。元和三年,婺源令陈英夫奉神香火道经永宁县,值江溢舟覆,赖神拯捄得全,英夫遂籍于兹,塑神像立庙祀之。元至正间,本州王仲祥以枢密院都事运粮赴京,海道遇飓风,危甚,仲祥号于神,获济。具奏,赐额敕封护国忠烈显应侯。皇明嘉靖壬子,庙延毁于倭,忽一人如狂,赴烈焰中负神像出,士民异之,遂于旧址建庙,及翊赞玄功。唐世忠英二门,凡灾疫水旱,有祷辄应。时降笔赋诗,多丽句,阖郡士大夫咸有赠章。

立庙祭祀王维始于唐代

根据县志所载,立庙祭祀王维,始于唐代元和三年(808),距王维谢世47年,香火延绵至今有了1212年。立庙的原因是婺源县令陈英夫奉王维香火途经黄岩,在永宁江遇险得救,于是他入籍黄岩,并塑像立庙祭祀王维。后来出现一些灵异传说,获得朝廷封侯,受到黄岩士大夫们的赋诗礼赞。

盛唐文豪立庙受祀黄岩,除了民间信仰场所功能,也成为了一座士大夫昂首仰望的文化殿堂。

黄岩文史及传说中尚有一些细节,说婺源县令陈英夫是王维的门生,一年夏天,奉皇上之命到雁荡山为一座新建寺院礼佛。从临海至黄岩换乘船只,永宁江面忽起大风巨浪,船只倾覆沉没。陈英夫在江涛中恍惚感到被王维幻化之神推之上岸,仅其一人获救,随行官员全部遇难。遇险逢生的陈英夫为感师恩,便辞官出家入寺修行,塑像立庙供奉王维。后来,陈英夫到黄岩东海岸的洪家灵济(现属椒江区)小庙精修,祀王维。

邑祖庙和灵顺庙兼祀王维

除了福祐庙祀王维之外,旧时黄岩县城中的邑祖庙和灵顺庙也兼祀王维。清姜丹书所著《城中十庙考》,记载二庙兼祀王维。福祐庙和邑

祖庙、灵顺庙都为黄岩古城的十庙之列,邑祖庙则为十庙之首。

邑祖庙原在寺后巷尾的前殿后巷,始建于宋绍圣年间。目前三庙合一,邑祖庙主、仁风乡主、太婆娘娘等一起受供于金带河南岸的云龙宫,已经没有了王维的尊位。

灵顺庙原在城北仓头街,旧名江亭庙,俗称江灵庙,始建于唐咸通年间。该庙数次搬移,于2002年移至东城城隍庙旁。王总帅等塑像由今年70岁的陶姓师父亲手搬来,敬奉于此。

原福祐庙王维像,现在受供于西城五洞桥边的显应庙,位于东龛中位,红脸红袍的造型。显应庙有600多年的历史,过去此地为西出黄岩城的交通要道,香火十分旺盛。元代,王维被敕封护国忠烈显应侯,显应庙之名与此有无关联,还有待考证。

椒江洪家将军庙也祭王维

庙后建有王维纪念馆

椒江区洪家街道挡港桥村的将军庙(王维庙)自古主祀陈英夫和王维,现在庙后还建有王维纪念馆。祭祀王维并建庙黄岩的“始作俑者”——陈英夫于唐代入籍当地并终老归葬于此,其墓冢建在将军庙内。

相传婺源县令陈英夫奉旨到雁荡山参加一座佛殿架梁典礼,由黄岩县城下船出海前往,于栅浦三山舟覆遇险。昏死中的陈英夫漂至灵济(现在的挡港桥村),被当地晒盐作业的王姓兄弟俩救起,其随行一行人等全部遇难。为了感恩,陈英夫辞官办私塾于此,并将其师王维立像奉祀于灵政庙。期间,夫人两度前来劝其返乡,陈英夫始终不渝,止于终老。乡民念其至诚之心,将他葬于庙墙内,塑其像,尊其为庙主。之后,民众认其为佑护一方的大将军,尊称其为陈大将军,“将军庙”由此得名。陈英夫辞官办学,将感恩之地止于终老的故事,被当地王氏宗谱所记载,乡民们代代传颂并千年延续自觉成为陈英夫的守墓人,以及他和王维精神的守望者。王维庙已被设为文物保护点。

今年65岁的王秩洪就是拯救陈英夫的王氏后人,他于30年前就致力于搜集有关陈英夫和王维的故事及诗文,于上世纪末就张罗建起了王维诗文碑廊,现为文化礼堂的管理员。挡港桥村党支部书记林彦斌告诉笔者,将军庙、王维纪念馆、王维诗画长廊及文化礼堂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文化单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以特定的节日热祭王维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寓居黄岩时,曾目睹祭祀王维的情景,写下一首《寓黄岩》,其诗云:

临海饶风物,旅情亦渐移。朱栾山客饷,方石野僧遗。村酒成红曲,山肴脯柿狸(李)。

明朝直令节,社鼓赛王维。

诗的末句注有:“县有王维庙。”

“社鼓赛王维”,“县有王维庙”的两个重要信息,确证了明末黄岩县王维庙以特定的节日来热热闹闹地祭祀王维的史实。

有学者根据黄宗羲诗中提到的“朱栾”和“柿”,判定这个“令节”是重阳节。又根据万历、光绪期间的《黄岩县志》皆记黄岩人“登高饮茱萸酒”,有重视重阳之俗,认为如果一年中有一个“令节”“赛王维”的话,无疑是重阳节最相宜。

而《黄宗羲与台州》(作者:显周、祖麟)一文则认为是元宵节。《寓黄岩》是黄宗羲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冬开始南游天台雁荡途中。自游天台、临海之后,黄宗羲寓居黄岩一段时间。文中所述黄宗羲是在元宵前,看到满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有感而发作下“社鼓赛王维”的一个深刻印象。

另《黄岩历代柑橘诗辑录》中载有:“其诗应写在次年(1641)二月初一日。”

笔者认为,诗中的“朱栾”、“柿”虽是秋熟之物,但朱栾,黄岩话就叫作“栾”,即柚子,其保存期特别长,年后一两个月还可以食用。而“脯柿”则是晒制而成的果脯,黄岩称之为“柿饼”,其保存期更长。光凭这两种果实很难用来判断确切的节令。可供参考的,倒是当地农村习惯酿造红曲酒的时间选在立冬至清明,以室温20摄氏度左右为最佳。

黄岩西部乡镇自古有传统的“二月二”重大节日,但该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尚未发现跟王维有什么关系。

黄岩民间社戏赛神沿袭的是以所祀庙主生辰来定日子,被称作“老爷寿日”。据西城显应庙的管理员林良明介绍,每年四月廿八,都要提前一天举行社戏为四侯尊王庆生。王总帅的诞辰则是二月初二,常有周边信众前来祭拜。2020年3月29日笔者探访灵顺庙时,正在庙旁念诵“福寿纸”(纸钱)的毛云青老人告诉说:“王总帅的寿辰是二月二,我们常常用‘四盘头’,‘八碗’供奉他。”

黄岩戏曲家章甫秋在《逢场杂记——黄岩戏曲活动史料》之“黄岩城关的庙台”里载有:“西园庙二月初二日神诞演剧。”是上世纪80年代,县文化馆演员王良忠实地调查黄岩古城各庙神诞演剧日期而编入。

实地考证,椒江洪家将军庙所祀陈英夫的诞辰为三月十三,王维诞辰则是八月初二。

关于王维的诞辰时间在学界有不同说法,较多的认为是701年2月28日,即农历正月十六,与李白同年同生日。

王维有没有 来过台州?翻开历史黄卷,聆听乡土传说,窥探“社鼓赛王维”的隐逸传奇

王维纪念馆内的王维像


王维有没有 来过台州?翻开历史黄卷,聆听乡土传说,窥探“社鼓赛王维”的隐逸传奇

椒江王维纪念馆


王维有没有 来过台州?翻开历史黄卷,聆听乡土传说,窥探“社鼓赛王维”的隐逸传奇

将军庙的王维诗歌碑廊


黄岩椒江两地人祭祀这位大诗人,至今有1212年

王维曾否到过台州?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在王维一生的宦历中,曾有“转官吴越”,但这是少为研究者所注意的一次任职行为。谭优学先生《王维生平事迹再探》中,探王维曾有吴越之行,“似乎他从济州曾转官吴越,末秩下吏,故有‘穷边徇微禄’之叹”。谭先生推测王维“曾远官浙东某州县下吏”。

王辉斌教授在其《王维转官吴越考略》论文中提出,开元十八年(730)秋,王维《宿郑州》一诗中所达的“穷边”即台州,并任职于黄岩。

学者主要从王维的履历、行迹、诗作以及黄岩立庙祀王维的几点线索来考证。


到绍兴后 诗人有否继续南行至台州

王维仕途的开始是在唐开元九年(721),他21岁的时候“擢进士第,解褐为太乐丞”。同年,“寻坐累,谪济州司仓参军,是秋离京之任。”

开元二十二年(734),仍闲居长安。隐于嵩山。张九龄为中书令,擢拔王维为右拾遗,此后,王维终身为官,行事历历可述。

王维年谱中,为官、隐居行迹不太明确的是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之间,史传记载或《王右丞集笺注》暂付阙如。

开元十七年(729),是冬,孟浩然还襄阳,行前,有诗赠维(《留别王维》),维亦有诗送之(《送孟六归襄阳》)。王辉斌教授认为应是开元十八年的秋天,王维作别孟浩然之后不久,开始“转官吴越”。

行程从长安,经洛阳、郑州,顺运河而下,抵京口,至会稽,达台州,任职黄岩。

途中经过郑州时,写下著名的《宿郑州》诗: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之后,王维经淮阴、润州至会稽,并于沿途写下《淮阴夜宿二首》《下京口埭夜行》《夜到润州》等诗篇。

学者王辉斌对王维此行赴任于何地,有着独到的视角。据南宋邓牧《伯牙琴》记载,王维此行到过会稽。其云:“涉溪水,是亭榜曰云门山……王维、孟浩然、李白、孟郊来游,悉有题句。”云门山在会稽南三十里。王维到会稽以后,再至何地,无从查考。但会稽当非王维此行“转官吴越”的终点站。这是因为,王维在《宿郑州》一诗中,明确写明他此行南下是“穷边徇微禄”,而会稽即今浙江绍兴,无论古今均非“穷边”之地。再往南行,就是台州和温州。台州,三面环山一面濒海,古代是贬官流放的边隅之地。

一学者说,那年春天王维离开黄岩北返

根据明黄岩县令袁应祺《重建福祐庙记》载:“黄岩县治西,古有福祐庙,祀唐右丞尚书王侯。侯讳维,号摩诘,长安蓝田人也,登开元进士第。”文中较为确切记载,黄岩县以庙祀王维者,乃始于唐元和年间,时距王维去世仅40余年。又,《黄岩县志》录黄宗羲《宿黄岩》诗云:“明朝直令节,社鼓赛王维。”王辉斌教授认为这一文一诗,所表明的是王维当曾到过黄岩无疑。黄岩县即唐初永宁县,武则天天授元年改是名。以此合勘王维《宿郑州》诗中的“穷边徇微禄”之所云,可知王维此行“徇微禄”的“穷边”之地,是非今浙江台州之黄岩莫属。大约在开元十九年的春天,王维便离开黄岩而北返。

笔者认为,王辉斌教授“王维任职黄岩”的考论是研究王维生平的一大贡献。

可惜历代《台州府志》《黄岩县志》均没有王维“转官吴越”的记载,其原因可能是王维所受微禄,属于被贬谪“穷边”的对象,官职没有达到县令这个级别。根据北返之后受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由此可知,即使在黄岩任职也不会高于“从八品上”的官职。

开元十八年,王维年已三十,虽其“天下文宗”的地位尚未确立,但他少年成名,17岁就写下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个知名度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之星的客居任职,当地一邑必然会重视。

目前,没有更有力的材料证明王维曾到过黄岩。清光绪《黄岩县志》中载有:“右丞足迹未至台,而黄岩西城祀之……”王维“转官吴越”究竟于何地?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祭祀王维习俗逾千年

黄岩王维庙的存在,祭祀王维习俗至今长达1212年,其文化现象值得研究。宁波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亮伟对黄岩人祀王维的原因,作了调查和思考,并撰有《浙江黄岩王维庙考辨》。

他在论述中认为,黄岩人把王维当作神来供祀,有始出迷信、继入传统的“神道设教”轨范和地方政府“因势利导”以“辅治成化”的因素。黄岩地处江南越境,信鬼神好淫祀,故其俗然哉。

记录在《县志》里的故事,使王维成为人们水行的保护神。“济”人要有极大的本领,所以王维由“文”官变成了“武”帅,人称“王总帅”。有关王维之神的灵异,自然属于迷信的渲染,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民众的愿望。

王维“以文学取高第”,是盛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天下文宗”。李亮伟还认为,黄岩人长期供奉王维,有崇拜他才情的原因;甚至借重他的名誉为文学雅事,起到了兴文的作用。

王维庙落籍黄岩,实一方幸事。黄岩人具备易于开启的诗心诗情,在有了王维庙之后,他们对于王维的接受,就不会仅仅局限在王维显灵济人的迷信上。王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内蕴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唐以后,黄岩文风敦盛,以致“其民秀而敏,人人殊异,皆以文艺相应,有邹鲁风”。

明万历《黄岩县志》卷七称王维之神“时降笔赋诗,多丽句,阖郡士大夫咸有赠章”;《黄岩历代柑橘诗辑录》载:“庙会时,演戏敬神,并有诗画挂展。”这说明黄岩文人在王维庙里有过不少文学活动。

黄岩自古好学崇文,从来不缺诗人,历代出现过谢伋、严蕊、杜范、陶宗仪、戴复古、黄绾、黄舟瑶、王棻等诗人、学家。当代黄岩也是诗人辈出,在浙江诗坛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应该得益于地方文化的滋养。

王维能够在黄岩受祀千年,笔者认为还有一个独特的原因,那就是王维“诗佛”这个称谓特点。盛唐时,王维与李白、杜甫并提,分别被誉为“诗佛”、“诗仙”、“诗圣”。“诗佛”这个称誉不仅是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更表达了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他的宗教倾向。“两唐书”均在《王维传》中对王维的奉佛有明确记载,提到王维长斋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不衣文彩,丧妻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

后人对王维诗作的禅意都以般若空观、色空相寂的佛家观来评价。如清人牟原相说:“王摩诘诗如初祖达摩过江说法,又如翠竹得风,天然而笑。”徐增《而庵说唐诗》:“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王渔洋《蚕尾续文》:“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等等。

王维的诗作中多有“诗中有画,融禅入诗”的意境。如《中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深春山空”;《过香积寺》“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等等。王维的诗充满了禅悟之美,达到了中国古典禅诗的巅峰,对后来文学和文人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自然也因此为黄岩的信众所崇敬信奉。

>>>作者手记

黄岩椒江两地人为何如此崇拜王维

王维庙民俗文化是以王维崇拜为载体的黄岩地方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每逢王维诞辰“二月二”,或重阳节,黄岩人都会举行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戏庙会等活动,世代相沿。直至现在,黄岩各地还流传着一些与王维有关的传奇故事,并保留着与王维相关的庙宇,如福祐庙、灵顺庙、显应庙、将军庙(即王维庙,现属椒江区)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王维庙民俗文化与中国其他民俗事象相比,它是由历代黄岩人参与创造和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具有浓郁的黄岩地方特色。

中国历史上,一些地方民俗的建构往往跟名人的出生地、祖籍、客居、寝地及文化创作相关。如柳宗元之与柳州、范仲淹之与岳阳、谢灵运之与永嘉等等。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崇拜王维几乎是唐宋以来中国历代文人士子的共同心理。

笔者认为,黄岩人崇拜王维,并非仅仅是“名人效应”那样简单。王维民间崇拜信仰成为黄岩民俗事象完全属于一个另类。既没有棠阴于此,甚至没有到过黄岩,也没有为黄岩写过诗篇,可以说王维生前跟黄岩没有任何关系。但相对而言,在全国范围内,恐怕很少有一个地方的群体像黄岩椒江人那样崇敬王维、神化王维,以致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都为之受到了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因此,黄岩王维庙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

历史上的王维庙已经为黄岩增添了许多文化内涵。当代城市文化逐渐成为了城市建设的核心,在此视域下,更应重视王维民俗文化这一高颜值的元素,着力做好王维庙历史文化的呈现,守正创新,厚植本土文化提升城市魅力。


台州晚报 □张良 文/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