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认为:“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更远”,你赞同吗?是否有科学依据?

一切随风 จุ๊บ


我的姐姐就是这么说的,当时不想跟她吵,所以没理。

但是我想说,有这种想法的人,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也就是常说的“养儿防老”的低端说法。其实不用继续吵,我用一个形容吧。这些人相当于把孩子的翅膀斩断,让他们永远飞不走,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样他们倒是防老了,但是孩子呢?他们失去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失去了自己选择的权利!当他们长大了,他们会恨你一辈子!

劝你一句,之所以说父母的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爱是愿意别离,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权。说这种话的人,是极端自私的人,不配为人父母!最后劝你一句,请把选择权还给你们的孩子,不要把他们的人生绑在你的裤腰带上!


兜兜转转66405791


坊间有句话:优秀的孩子是给别人养的。关于这观点,先分享一个案例,从孩子和父母两方面分析一下:

我有一个同事,儿子从小就是学霸,优秀的孩子是母亲的骄傲,同事姐姐就一直在旁人的羡慕中生活着。直到儿子出了国,好几年看不见人影。前几天听说,儿子借到上海出差的机会,回到了小县城。第一天,同事把亲戚聚在一起,全家吃了顿接风宴。接着的几天里,就见不到儿子的影子了,各种应酬。终于,老娘拿出了娘威,才在要离家的两天,儿子陪了老娘几天。


1,从孩子来说:优秀的孩子们都是大城市甚至国外读了书了,他们见了世界,开了眼界,他们认知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向往,他们的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有能力在外面过得更好。

2,从父母来说。我们这一代,家里更多的是独生子女,唯一的孩子是父母唯一的情感寄托。孩子离家远了,我们更多要考虑一下是自己老了怎么办。过年过节,家里冷冷清清怎么办?很多现实的问题就在眼前。

但是,孩子不是我们情感的附属,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学会爱和强大,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

至于老了去养老院还是雇保姆,等老了再考虑吧,把自己保养好,其他的,顺其自然吧。


静待花开122293612


乡下老家村里的孩子多数都不太想读书,不愿读书,或者说,也不太会读书。

于是,自从三十几年前出了我这个早已过气的老大学生后,村里再也没有出过第二个真正的大学生。

毫无疑问,二、三十年前,村里走得最远的,自然是我。从一个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山沟里,走到了千里之外的边城它乡,距离不可谓不远。在那没有电话、更没视频,联系只能靠笔和纸的年代里,亲人间的思念不可谓不深,担心和牵挂更是不可谓不多。

后来大学毕业了,我把父母接到了自己身边,了却了自己对父母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挂念。直到前些年,父母亲都年近八十,落叶归根心切,于是重新修建祖屋、修整院子,才让老人回到乡下,重新过上村民的日子。

说这事,并不想要表白自己有多优秀。而是想说,作为子女,只要父母心在,就再远也不远,而如果没有父母心,就算近在身边也犹如相隔天涯。

所以,像题主所听到家长说的、“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更远”这类的话,作为农村出生的我,觉得是十分狭隘、十分愚昧的、十分可笑。

客观地讲,农村老人得不到身边儿女应有照顾的情况司空见惯,尤其是三两个儿子的,有些人为了推卸照顾老人的责任,兄弟间大打出手的情况也不少见。

更有甚者,老人去世了,身边的儿女们为了谁多承担一点费用、谁少承担一点费用,留下的祖屋谁那间大、谁那间小,分的地谁那块肥、谁那块瘦,等等,吵得不可开交的也比比皆是。

所以,农村里往往存在这么一种怪像:一些家庭,父母在,一大家人表面上都还好,而一旦父母亲都去世了、走了,名下的儿子,即兄弟间基本很少往来。

俗话不是说兄弟情深、血浓于水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子女都没出息,都留在了农村老人身边,三几十年相处,三几十年的矛盾、冲突积累,最后往往积重难返。老人尚健在,兄弟间也不多言语,一旦老人撒手人寰,兄弟间便再无言语。

我来自农村,我说农村事。对题主所听说的这种话,我只能表示呵呵了。

农村的父母们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多学科学,多长知识,尽最大努力让他们优秀起来。这对子女们好,对老人们好,对家族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