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韬的一席话第一次粉到了我

黄子韬一直是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

他在公众娱乐的关注一下一直都是口碑正反两极分化的。

喜欢他的人叫他wuli韬韬。

黄子韬的一席话第一次粉到了我

不喜欢他的人。

也这么叫他...

并且孜孜不倦地把他做成各种表情包。

黄子韬的一席话第一次粉到了我

但是貌似他都不是特别介意。

在最近的新剧《谈判官》中,黄子韬也是贡献出了自己“精湛”的演技。

尬演之神的席位之争,真的是难分伯仲。

黄子韬的一席话第一次粉到了我

黄子韬出生在一个环境优越的家庭,这无可厚非。

他表现出来的骄傲、赤诚、直接,都说明了这一点。

其实小编对这个人喜欢不起来,也讨厌不起来。

在心里的感觉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黄子韬的一席话第一次粉到了我

问及一些问题,回答的思路很不一样。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保存他的表情包。

黄子韬的一席话第一次粉到了我

但是注意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觉得黄子韬这个人的形象。

可以说更全面了一些。

黄子韬《这就是街舞》中当他把毛巾给了自己喜欢的选手。

黄子韬的一席话第一次粉到了我

一旁的沈子皓问黄子韬自己哪里不好。

黄子韬的一席话第一次粉到了我

黄子韬说:

“努力证明自己特别好,当我当练习生的时候别人说我唱歌很难听,但我觉得那个时候的我唱歌挺好的。后来到今天我每天都在练习唱歌,我才发现那个时候唱的不好。所以我觉得当任何人说你跳的不好的时候你可以虚心的接受,哪怕被淘汰了下次再上的时候拿了冠军才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这是一段非常礼貌而有力的回应。

我们通常觉得,一个养尊处优的孩子,会蔑视一些实际的付出。

我对待黄子韬也是这样的,总是觉得这个大男孩涉世不深。

但是事实是,通过这段话,你直接就了解到他的所知所行。

国学大师王阳明说:知行合一。

黄子韬的一席话第一次粉到了我

我不认为黄子韬是在故意说这段话,或者在努力搭建什么人设。

包括薛之谦在《明日之子》上怒斥“黑幕”的表现,都是一样。

从苦日子里过来的人,才深知“努力”是什么样子。

我们努力做出的一盘菜被人说不好吃,当然自己更委屈。

于是我们总是辩解:

这是我第一次做菜;

我在网上找的菜谱;

我切菜的时候切到了手;

bla~bla~bla~

这也是头两年的选秀节目的惯用套路。

一个唱歌节目,唱了1分钟,讲了5分钟自己的血泪故事。

黄子韬的一席话第一次粉到了我

说狠一点:这是无用功。

如果讲故事有用的话,

那出生在优越家庭又天赋异禀的选手就活该被埋没一辈子。

以前大家常用: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来激励自己和他人。

但是事实是,你如果不先产生结果的话,很可能就半途死去。

即使是天神下凡的断臂维纳斯,

也是先塑造出胳膊,日后丢失之后产生的缺憾美。

黄子韬的一席话第一次粉到了我

努力这个词,是最容易自我放大,又最容易被他人小觑的一件事。

你可能拼死拼活得攒钱买了一个LV的包包,

第二天就会有人猜测你是不是钓上了一个二代

你省吃俭用的结果,就这么被一句诽谤给毁了。

因为他们并没有跟你一块儿节衣缩食,

又恰巧诽谤是不用负任何责任的。

所以你只能更加努力的赚钱,争取过上更富足的生活,

远离这种是非的泥潭。

这和黄子韬所谓的努力,是契合的。

这种努力才是有意义的,这种努力需要用冠军去衡量。

跟伟大比起来,冠军算是我们能触摸到的,概率更大的事件

很多作曲家,画家,生前贫困,死后伟大。

在这时光漫长的斟酌和筛选中,他们才变得伟大。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相对于简单的多。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黄子韬这一番话,最起码,是粉到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