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错换的人生,是命运的捉弄,却用正能量感动所有人

文|凝妈

这几天,错换28年人生的事件刷了屏,两个儿子、两对父母、两个家庭,被命运捉弄,他们有泪水、有挣扎,但更多的却在用正能量感动所有人。

28年错换的人生,是命运的捉弄,却用正能量感动所有人

1992年6月,开封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有几名产妇同时产下男婴,婴儿被护士带进婴儿房。出院的时候,产妇从护士手中接过婴儿回家。

28年后,随父母回到江西的孩子姚策患上肝癌,其母亲蒋女士准备割肝救子,但检查发现血型和孩子不一致,夫妻双方的血型是A型,孩子的是AB型。他们很疑惑,通过亲子鉴定,证明自己不是儿子的生物学母亲。

28年错换的人生,是命运的捉弄,却用正能量感动所有人

为了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能给孩子肝脏移植,他们找到孩子出生的医院,终于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在河南驻马店,自己的亲生儿子郭明也在那里。

他们得知儿子的生母患有肝癌,刚做完手术,儿子的肝癌来自遗传。

4月30日,河南驻马店的郭明带着姚策的亲生父母来到江西,他们两个家庭见面了。看到一系列的报道,网友纷纷点赞:三观很正。被他们感动了,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几个关键词,两个家庭的教子方式竟是这么相似。

28年错换的人生,是命运的捉弄,却用正能量感动所有人

奉献

蒋女士夫妇为了姚策的病倾尽所有,卖了家里的两辆车,儿子、大姨、舅舅家的房子也被挂到网上售卖。

怕当地医院不够好,又带儿子去南昌看病。为了省钱,住在面包车里。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又去上海求医。

得知可以考虑肝移植后,蒋女士愿意捐肝救子,一命换一命。当发现儿子不是亲生以后,她表示“养了28年,不想放弃他”。他们继续奔波为孩子筹钱治病,并努力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

姚策的亲生父母得知儿子的病情,他们的反应和蒋女士夫妇一致。虽然年龄比较大,也表示只要符合要求,就愿意捐肝救子,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砸锅卖铁也要救儿子。

他们的经历是曲折的,又是不幸的,但同时又是幸运的,两对父母对孩子的奉献,可以为姚策换来更好的未来。

28年错换的人生,是命运的捉弄,却用正能量感动所有人

在《35岁前要做的50件事》中看到一句话:在人类所有的爱中,父爱和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爱不求任何回报,只要是孩子需要的,父母一定会奉献出自己的所有,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这两位父母用行动对这句话进行最好的阐释。

但是在《心理学入门3》中提到:道德要求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为人父母要牺牲奉献,为了家庭和子女牺牲自己,要求完美的父母,把最好的爱给孩子。可是很多人做不到。

想起了有父母因为孩子患病而狠心放弃治疗的案例,想起了因为孩子有病而遗弃孩子的父母,2019年民政部统计全国有孤儿34.3万人,福利机构养育的遗弃儿童中,重病重残儿童占98%。

所以,两相对比,更可见这两对父母的可敬与伟大。

28年错换的人生,是命运的捉弄,却用正能量感动所有人

感恩

姚策和郭明是这一事件中的主角,但是他们依然感恩养育自己的父母,依然不离不弃。

姚策表示,他要好好活着,他有能力报答父母的恩情,他要把挣到的钱分成4份,一份给自己的亲生父母,一份给自己的养父养母,一份给自己的岳父岳母,一份留给自己的小家庭

郭明表示,他不会离开驻马店,他的儿子和女儿还是养父养母的孙子和孙女。他会抽时间到江西看望自己的亲生父母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两个孩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仅不忘养育之恩,也懂得回报生育之恩。

犹太父母认为,真正的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他们相信,只有懂得感恩,孩子才会去帮助别人,关爱他人,才不会成为一个“自私鬼”。

懂感恩的孩子在社会上也是备受欢迎的人,不懂感恩的孩子会被社会孤立,相信他们一定会是被生活垂青的人。

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太多白眼狼的故事,父母为孩子奉献一切,孩子长大后非但不止感恩图报,反而成了啃老族,还动不动打骂父母,看着让人气不打一出来。

比如南京的老王花了几百万让儿子留学,儿子回国后不出去工作宅在家中,老王生气地把给儿子买的车卖了。结果引来儿子不满,和父亲大打出手,还说要砍死父亲。

再看看这两个孩子,人家的表现却让人直竖大拇指点赞,可见父母对孩子有奉献,但是又有规则,教会了孩子懂得感恩。

28年错换的人生,是命运的捉弄,却用正能量感动所有人

坚强

姚策虽然是肝癌晚期,但是他很乐观,相信能好起来,而且特别想好起来。因为他知道身上的担子有多大,要回报养父养母的恩情,要回报父母的恩情,他还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要是不在了,对几方父母和自己的家庭都是沉重的打击。所以,他必须坚强,他也是发自内心的坚强。

双方父母也给了他坚强的勇气,还有新认的兄弟郭明,也告诉他:有困难一定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在困难面前,他们不向命运低头,而是勇敢的面对,相信他们一定会帮助姚策战胜病魔。

《父母的界限: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中提到:孩子坚强、乐观、豁达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老师、家长一味说教的结果,而是从自己点滴的经历中汲取的力量。

父母、孩子周围的环境都对孩子的性格起到推动作用。

我们曾经看到有多少孩子因为生活不顺走上绝路,他们在生命的最好时光里没有接受挫折教育,没有领悟生活的真谛,经不起一点波澜,更不用说是大风大浪。

坚强是一种很好的品质,是父母应该从小帮助促成的品质,只有坚强才能在逆境中战胜自己。

28年错换的人生,是命运的捉弄,却用正能量感动所有人

善良

姚策得知要见亲生父母,特意去理了发,显得特别精神。他表示,不想让父母看到他憔悴的样子。自己身患重病,还在为父母的感受着想,真的是一个特别善良的孩子。

蒋女士家庭条件更好一些,郭明如果在这个家庭长大,可能会比现在生活还要好。养父母家生活差一些,还有一个生病的姐姐,母亲也患有肝癌,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但是他依然选择不离不弃。当他得知消息的时候,担心父母无法接受,特意准备了速效救心丸。这些细节,足见他的善良。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Richard Weissbourd和他的团队认为,孩子们应该成为善良、富有爱心,懂得关心他人的人。善良不是天生的,而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帮助孩子获得这种宝贵的品质。

有些孩子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满意就是最大的快乐,时不时给父母制造麻烦。

有多少人吃着父母的、用着父母的,还要父母带孩子,连个好脸色都不舍得给父母,更别说是让父母别担心了。跟这两个孩子比,差距不是一点点。

善良是父母培养的,既要给孩子做善良的榜样,又要记得给孩子创造机会进行练习,想必这对父母背后做了很多工作。

28年错换的人生,是命运的捉弄,却用正能量感动所有人

结语

28年错换的人生,像极了电视剧里的狗血镜头,但在生活中却真实的上演了。他们带给我们的却不是痛哭流涕、捶胸顿足、牢骚满腹,而是满满的正能量。我从他们身上提取了几个关键词,奉献、感恩、坚强、善良,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希望我们做父母的,也能多一份思考,在教育孩子时也注意这几方面的培养。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