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對自己沒有那麼好的女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雙十一快要來了,姐妹們是不是已經準備好血拼啦!

那些對自己沒有那麼好的女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去年剁完手後的慘烈吃土經歷歷歷在目,今年依然會樂此不疲。

真的有那麼多需要的東西嗎?

"女孩子要對自己好一點"。

"做個精緻的豬豬女孩"。

"及時行樂"。

……

那些對自己沒有那麼好的女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這些女孩的專屬稱號,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甚至於在某些場合還會用來安慰自己。

女性群體做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不可避免的存在感性消費。甚至於為了湊單出現不理性消費的行為。基於這些因素,商家往往就會推出一系列迎合大眾口味的活動,比如,雙十一。

但有多少東西是真正需要的?

現在花唄和各種信用卡充斥著年輕人的生活。刷卡一時爽,還款火葬場。經常有人會超前消費,工資一發下來還沒有捂熱立馬接到自動扣款的短信提示,一進一出,能維持現狀已經很不容易,就不要談積蓄了。

年輕人不理性的消費行為主要歸結為以下幾點。

1.注重儀式感的消費

有的人特別注重儀式感,工資發了要慶祝,節日要慶祝,還有自己定的各種某某紀念日也要慶祝,每個月都有那麼幾次有儀式感的消費,美其名曰儀式感,實則在為自己找一些冠冕堂皇的消費理由。

2.湊單滿減消費

促銷的時候屯的化妝品,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膚質有了輕微的變化或者不再那麼適合便閒置了,買的時候感覺省了一筆大錢,最後倒掉的時候只能肉疼責怪自己當初的不理性消費。

3.面子消費

很多人都喜歡穿名牌,也許有人覺得質感好有保證,但有的人也許只是想要穿logo,覺得那是身份的象徵,一味地追求大牌。

4.分期付款

看到喜歡的電子產品剛好可以分期付款,平均下來每個月承擔的費用看著也還行,於是賬單每個月又多了那麼幾筆固定消費。

小A是我的大學同學。

做為剛畢業的大學生,第一年實習期月薪四千左右。扣去房租水電1500,日常飲食1500,剩下一千剛好可以用來買化妝品包包。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一年,日子過得也還算小資,到頭來除了衣櫃裡多出的幾件新衣服之外,也沒有剩餘的錢了。

第二年工資漲了兩千。按照現在的消費水平,每個月多多少少也能攢下一點錢吧。可人的消費慾望總是無窮無盡的,小A在年中出去旅遊了一趟花了五千,加上其他開銷,居然也沒有剩下什麼錢了,卡里面只有不到兩千。

回來後,牙疼發作。那是小A遺留已久的歷史問題了,無奈之下只好去醫院做檢查治療。

總共有兩個牙齒要做牙套,大概要一萬二。還好不用一次性付清,因為要去很多次,所以都是看一次刷一次,差不多三個月,這三個月,她不敢怎麼買衣服化妝品,也沒出去外面吃飯,省吃儉用正好看完牙齒又沒錢了。

後面小A跟我說,做牙齒的那段時間,她突然意識到錢這個東西真的還蠻重要的,保不齊哪天突然需要用錢的時候拿不出來真的就是很狼狽的一件事。以前小A就是本著"女孩子要對自己好一點"的信條,喜歡什麼就買什麼,只要手裡有點錢絕不委屈了自己,還喜歡囤貨。超有儀式感,過個什麼節都要和朋友出去聚個餐。

後來,小A便開始規劃自己的錢,減少出去聚餐的次數,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不隨便囤貨,慢慢的開始有了自己的小金庫,哪怕不多,也是個好的開始。

另一個朋友,暫且叫她小c吧。她的收入其實和小A不相上下,就是少了房租這個開銷。每個月還會給家人一千的生活費,不到兩年有了將近兩萬的存款。於是,才能在弟弟高中畢業準備上大學的時候送他電腦,也能在辭職之後有閒錢度過那些過渡期。

還有一個朋友,剛上班那會家裡剛好在裝修,她說除了吃喝拉撒外基本沒有怎麼花錢,都寄回去家裡裝修房子了,工作三四年給家裡寄去了六七萬。

說這些並不是鼓勵大家要刻薄自己,拼命攢錢。我覺得人的消費應該建立在收入上,購買和自己能力相當的物品,月薪五千的時候就不要想著買一千多的Adidas,適當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萬萬不能。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如何讓自己更值錢上,將來在看上喜歡的東西時才能毫不猶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