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名人---泌陽古來最大的官

泌陽名人---泌陽古來最大的官


焦芳(1434~1517),字孟陽,號守靜.泌陽城南草店人.明天順八年(1464年) 進士。曾任庶吉士、編修、侍講、侍講學士、桂陽州同知、霍州知州、四川湖廣提學副 使、南京右通政、太常少師、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結交閹宦劉瑾後,升任吏部尚 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輔政,累加少師、華蓋殿大學士。官至一品,朝廷重臣。他在73歲告老返鄉,84歲死於草店,葬於焦墳。《明史》有傳.

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農氏後裔於焦城(今河南省陝縣境內),建立焦國。從此,焦國後人便以“焦”為姓。查清康熙年間修訂的《泌陽焦氏族譜》,在公元13世紀60年代,元朝世襲萬戶侯焦義因不滿蒙人忽必烈的殘暴統治,遂辭官隱居,攜帶全家從焦國故地遷至泌陽縣中官鋪(今高店鄉境內)定居下來。焦氏後代便尊稱焦義為泌陽縣的焦姓始祖。焦義的兒子焦良輔、孫子焦成、重孫焦顯和第5代孫焦宣均獲大明皇帝賜贈的“光祿大夫”、“ 柱國太子太保”、“ 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世襲封銜。 焦義的第6代世孫即為焦芳。

焦墳,位於泌陽縣城北20公里處,在賈樓鄉菜園行政村境內,系明代正德年間華蓋殿大學士焦芳之墓所在地。墓前一公里長甬道,兩旁有對稱陳列的巨型石雕------猴、馬、羊、虎、豹和侍女、衛士等造型,高約丈許,重約萬斤。這些以南陽漢白玉為原料的古雕,雕刻細膩,造型美觀,栩栩如生,被列為地級重點保護文物。

相傳,閣老焦芳過於偏袒河南,即使鄉試也要給河南增加95個名額“以優鄉土”。為使河南免交皇糧,他授意在家鄉建造幾間沒有梁的房子,讓皇上參觀,皇上問為何無樑,焦芳急忙跪下求皇上免糧。後來焦芳被劉瑾以”拐騙娘娘”罪誅殺,入棺時皇上欽準為焦芳鑄了金頭、銀胳膊。

焦芳辭世後,其子孫5代連續在朝為官,冠纓不斷。焦芳次子焦瑞官授從仕郎,任山東武定州通判。五子焦黃中正德年間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焦芳孫子焦希程,任貴州按察副使,因撫苗戍邊有功,官授正三品階,又博學善行,口碑譽滿華夏,其生平事蹟已被列入《中華名人大辭典》一書中。焦芳曾孫焦應橋、玄孫焦覲祖,先後擔任過浙江按察使司副使(從三品階)。從明朝初年至明末崇禎吊死煤山前的200多年內,焦義後裔擔任知府、知州、知縣等地方官員或在朝當京官、下派當省官者達18人之多。

明正德7年,河北義軍首領豬鐩,外號“豬賊”,揮師來到“焦墳”,“掘起先人冢墓”, 致使焦墳墓遭到嚴重破壞。後攻克泌陽縣城,在焦府大宅“挖窯搜刮其藏金”。

劉瑾當時權傾朝野,群臣章奏先具紅揭投劉瑾,號‘紅本’,然後再上通政司,號‘白本’,都稱劉太監而不敢稱名。劉瑾不會批答章奏,拿到家中,與妹婿禮部司務孫聰及松江市儈張文冕商量處理,交焦芳潤色。”(范文瀾主編《中國通史》)從中不難看出群臣都在小心伺侯著劉瑾這隻“首虎”,焦芳更是與劉瑾沆瀣一氣,助桀為虐。焦芳能為劉瑾批答的奏章潤色,可見王鰲所書“及官內閣,制誥批答,不能措一詞”為不實之詞。

鑑於朝廷在劉瑾事敗後對焦芳處置的寬容,其子孫繼續在朝野為官。次子瑞為文林郎、通事。孫子焦希程,正德已卯舉人,曾任貴州按察副使,因撫苗有功,時人以其功績優良推舉,被嚴世藩所阻,遂上書求退,從優“以三品階致仕”。曾孫焦應橋曾官浙江按察副使。玄孫焦覲祖崇禎三年中進士,官浙江按察副使。自武宗至明末一百餘年間,焦芳子孫世代為官,冠纓不絕。縣城內在建國前後仍保存有焦氏牌坊十座,其中冢宰坊,為焦芳所建,上書“聖旨”、“綸音”,三層四柱,遍刻山川人物、花鳥走獸,為浮雕、透雕。著名國畫大師邑人呂佛庭在《泌陽簡志》中寫道:“餘遊江南各省,未見坊表如是高大壯麗者。”

----無論史書及他人對焦芳如何褒貶,故鄉人對焦芳還是頗有感情的,至今還有不少有關他的軼事在民間流傳。傳說焦芳少時在自家院內讀書,門外池塘裡蛙聲聒噪,焦芳說:“我在這裡讀書,你們不會少叫一會兒!” 眾蛙聽後,從此噤無聲息,之後這口池塘便被村人呼作“啞叭坑”。又傳說有個冬日的早晨,焦芳要去城內學堂讀書,泌水之上無橋可渡,焦芳正在為渡河犯愁,有位鬚髮皆白的老爺爺主動過來揹他上學,整整背了一個冬天。一次老爺爺因結冰路滑,不小心摔了一跤,還磕掉了一顆門牙。後來焦芳才知道老爺爺原來是本縣土地廟裡的土地爺。在鄉人的思維裡,在朝中作了大官的焦閣老是天上星宿下凡,不但能命令蛤蟆噤聲,連土地爺這樣的仙界小官也要為其效鞍馬之勞。更多關於焦芳的傳說,其一為:芳少家貧,行乞為生。一日目盲的算命先生為其算命,先生摸罷他全身骨骼後說:一身鱉骨頭,你就等著要一輩子飯吧!芳不信,讓瞎子重新摸,瞎子一下子摸到他的下巴,大驚失色跪拜於地。稱其長了個人下巴。說:鱉骨頭人下巴,不為皇帝便為閣老!其二為:芳少家貧,行乞為生,常常居於寺廟之中。一個夏日,芳半夜被煩熱醒(是夢遊?),便覺廟內神像個個不順眼,遂用行乞棒驅趕神胎出廟,自己才倒下睡去。第二天,人們發現神像個個都在外面,只有一個小孩在裡面熟睡。方覺這孩子實在不簡單!

----閹黨也罷,星宿也罷,正德十二年(1517年)以八十四歲壽終的焦芳最終擇地葬在了城北四十里的黃山南麓。墓地坐北朝南,北有小山為靠,東西兩崗環抱,崗下有小溪沿墓地呈“人”字形流入梁河,環境十分優雅。整個墓地佔地16.5萬平方米,原有青石圍牆及南門和東西兩偏門。建有享堂和東西廂房,享堂後有焦芳及子孫墓冢,各立有石碑。入南門為神道,兩旁均衡分佈著石猴2對、石羊1對、石馬2對、侍女1對、衛官1對。俱為南陽菜花石雕刻,取其自然,白如雪,黑如炭,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現圍牆及享堂僅存遺址,石雕也有損壞。當時有佃戶立村為之守塋,後發展成為今天的焦墳村。

焦芳的孫子焦希程,中進士後官居貴州按察司副使。當時,南蠻首領帶兵反叛朝廷,無人可以抵擋。皇上傳旨讓焦希程領兵掛帥出征平叛。焦希程來到邊陲廣西一帶,傳令部下在各個軍事要塞處築起大型羊圈,派人到各個地方大量購買山羊。買回羊放入圈內後,只讓山羊喝水不許吃草。三天後,在羊圈門前紮起了稻草人,然後把羊群放出。羊餓急了,一見稻草人爭相撕食。後又給草人穿上蠻兵的衣服,讓羊習以為常,羊出圈後爭相上去猛撕亂咬草人。待羊群馴服成功以後,便尋機迎戰。一日,蠻兵又來討戰,焦希程立即帶領人馬上陣迎敵,佯裝不力,邊打邊退,等退至羊圈跟前時,令眾軍士突然把羊群放出。飢餓的羊群衝入敵陣,撕的撕,咬的咬,使南蠻兵馬亂了陣腳。焦希程趁機帶兵折回掩殺,使南蠻大敗而逃。

從此,南蠻再也不敢來犯,並派人求和稱臣。皇上給焦希程嘉賞,封為三品大官,他執意不受,只求返鄉為民。皇上追問原因,焦希程說:“我家老墳被老母豬拱壞,我要回家修墳祭祖。”於是,皇上便下旨:“泌陽縣交的三年皇糧由焦家修墳祭祖使用。”每年交納皇糧季節,焦希程親自在焦墳前邊小山上收取皇糧。從此,這座山叫“徵糧寺”,現稱“青涼寺”。從縣城往焦墳運送糧草的水道,古稱為“運糧河”,現稱為“涼河”。焦希程用這筆鉅款,仿照北京十三陵的規格,把他爺爺的墳墓修得威風壯觀,墳前分列石人、石馬、石象、石羊等,十分豪華。他回縣後,還不忘桑梓之情,閒暇之餘編修《泌陽縣誌》。他在明嘉靖年間出版的《泌陽縣誌》早已佚失,僅存其他寫的“題詞”流傳至今,他還著有《平南路》、《芝原文集》等書。在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