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也让孩子赢一次,家长适时“示弱”,却能让孩子真正变强?

文 | 小碧育儿心得(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本文约1606字,阅读全文约需3分钟)

偶尔也让孩子赢一次,家长适时“示弱”,却能让孩子真正变强?


偶尔也让孩子赢一次,家长适时“示弱”,却能让孩子真正变强?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备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宠爱。什么事情都由家长操劳,孩子只需要开开心心的长大就好。但是事实上,正是由于家长包办的过多,孩子缺少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对父母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反而变得更加脆弱敏感了。

在亲子节目中,霍思燕的儿子嗯哼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喜爱。他小小年纪却是一个暖男,时刻想着保护妈妈,甚至连给妈妈买饮料,都要担心感冒是不是不能喝凉的。

霍思燕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也经常撒撒娇、服服软,告诉他‘我不行’,他就会主动帮我分担。”

霍思燕的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幼儿教育中的“示弱”。适当的示弱,不但不会影响父母的威信,反而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力量,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人格。那么,你知道关于“示弱”的正确方式吗?

一、让孩子成长,家长也得懂策略。


偶尔也让孩子赢一次,家长适时“示弱”,却能让孩子真正变强?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蛮干,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这样不但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

适当的采取一些策略,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判断,进而走入家长预期的正轨,才是真正对孩子有利的教育方式。

二、为什么适时“示弱”会让孩子变得更强?

适时的示弱,可以促进亲子双方的关系,孩子会认为父母认可自己,相信自己。这样就能激发出孩子内心的潜力,不想辜负父母的期望。

适时的示弱也可以让孩子产生极大的被需求感,他们会因此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实现价值带来的满足感会让孩子越来越喜欢为父母分担,久而久之,也就会变得强大起来。

偶尔也让孩子赢一次,家长适时“示弱”,却能让孩子真正变强?


三、家长“示弱”也要演技?

家长在“示弱”的时候也需要演技,不能太过虚假,让孩子察觉到没有诚意;也不能过于软弱,丧失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形象。“示弱”也要掌握好其中的度,避免孩子认为父母什么也做不好,产生轻视父母的情绪。

1、偶尔让孩子赢一次。

当家长和孩子进行某种竞技的时候,比如围棋、唱歌、绘画等活动。家长可以偶尔让孩子赢一次,增进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打败父母的骄傲中激发他对这项活动的热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孩子经常赢,否则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太弱,没有意思。

2、善用身体语言。

家长可以轻轻的把头倚靠在孩子肩膀,让孩子产生被依靠的感觉

。这种时候身体语言比任何话语都有力量,孩子马上就能接收到父母累了的信号,因此对父母产生了共情的心理,然后就会自觉的想要帮助父母承担。

偶尔也让孩子赢一次,家长适时“示弱”,却能让孩子真正变强?


3、适度展现自己的“无知”。

家长应当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无知,暂时从权威的位置上隐退下来,假装自己不懂,请教孩子进行讲解,以此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比如孩子新学了一首钢琴曲,家长就可以说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学习,请求孩子教教自己。孩子会在“小老师”这个位置上,激发心中对于练琴这件事的兴趣,认为自己必须好好练习,才能教会父母。

4、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家长在示弱的时候,一定要放开手给孩子自主的空间,不能一边“示弱”,一边担心孩子做的不好,这样反而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被信任。

既然已经“示弱”,那就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完成,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只需要在一边引导方向,享受孩子的贴心照顾就好,切记不能喋喋不休的指挥着孩子如何去做。

偶尔也让孩子赢一次,家长适时“示弱”,却能让孩子真正变强?


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利兰教授认为:“人都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追求的是在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个人成就感。”

家长的强大,反而会让孩子的依赖性变得更强,因此没有独立的勇气和能力。适时的“示弱”,是在借助孩子渴望独立、渴望获得个人成就感的心理,激发孩子的潜力和信心,帮助他们变得强大起来。

您在生活中有向孩子“示弱”的经历吗?您的“示弱”为孩子带来了哪些好处?欢迎各位宝妈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来。

我是@小碧育儿心得 ,是一名3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