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集中经营,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

春耕时节,榆树大地暖风拂面,机声欢唱,绿意盎然,鲜花盛放。在榆树市环城乡增益农业种植合作社机械播种现场,理事长马占友高兴地说:“以机械化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为我们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种到收,依靠全程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又增效,今年我们合作社流转土地7650亩,其中免耕播种3900亩。4月29日掀起春耕播种高潮,13台(套)播种机全部投入春耕生产,到5月3日,播种玉米5400亩,播种土豆850亩。”

榆树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集中经营,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

榆树市是全省的农业大市和产粮大市,历年粮食产量占长春市1/3,吉林省1/10,全国1/170,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美誉,全市耕地面积580多万亩。近年来,该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有效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粮食产量不断创历史新高,2019年粮食产量达到60.04亿斤,连续15年名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榆树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集中经营,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榆树经济快速发展。以合作社为主导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榆树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聚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着力抓好政策引领,制定有效扶持措施;抓好示范带动,促进经济主体发展;抓好项目建设,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抓好创新发展,不断加快富民步伐。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320家,其中农民合作社4892家,家庭农场1542家,种植大户8871家,农业企业15家,培育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2家,家庭农场15家,长春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80家,家庭农场28家。

榆树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集中经营,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

榆树市副市长杨冬侃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土地集中经营,实现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加快了小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的跨越发展”。

榆树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集中经营,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

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加快了榆树农业提质增效。榆树市农机化起步较早,具有较好建设基础。早在1953年就被确定为全国试办机械化的试点县,2007年被列为全省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县。一直以来,农机化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目前,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3%。

榆树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集中经营,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

注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该市坚持以村为单位,每个村最多只能发展一个农机大户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这样既满足了农户对机械化的需要,又充分发挥了机械化的效能,收到了很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榆树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集中经营,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

注重典型示范,普及推广。坚持选择经济基础较强,农机化作业水平较高,群众对农机作业认识较好的村,作为全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建设示范点。先后在全市建设农机化示范点300个,示范面积150万亩。其中,五棵树天雨机械种植合作社、新庄镇大川机械种植合作社等脱颖而出,依靠雄厚机械实力,创新土地托管模式,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注重稳步推进,全面发展。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全程农机化工程建设也得到了不断加强,从初期的点上示范,逐步向面上推广方向发展。无论是农机总动力,还是拖拉机保有量,都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春播实现了机械全覆盖,机收由2009年的不足11%增长到2019年的88%。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用榆树市农业农村局长张敬甫的话说:“过去一家一户靠弯钩犁,要花费半个月左右时间才能种完地,现在农机化,春种大都一周时间就齐活”。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全市粮食产量和效益,而且让大量农民从繁重的农事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推动榆树粮食、畜牧、运输、棚膜、商业流通五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加快了全市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闫相友 徐书秀

编辑:吴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