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故事7:突破

李嘉誠的故事7:突破

瓶頸

該如何突破“瓶頸”呢?李嘉誠陷於苦惱之中。銀行許可的貸款額只能應付流動資金。地產、航運、貿易、工業,都在千方百計努力獲得銀行的支持,像長江這樣的小公司,不敢奢望獲得銀行的大筆貸款。

在李嘉誠傷透腦筋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機遇來到他面前。有位歐洲的批發商,來北角的長江公司看樣品,他對長江公司塑膠花讚不絕口:“比意大利產的還好。我在香港跑了幾家,就數你們的款式齊全,質優美觀!”

他要求參觀長江公司的工廠,他對能在這樣簡陋的工廠生產出這麼漂亮的塑膠花,甚感驚奇。這位批發商快人快語:

“我們早就看好香港的塑膠花,品質品種,處於世界先進水平,而價格不到歐洲產品的一半。我是打定主意訂購香港的塑膠花,並且是大量訂購。你們的現在規模,滿足不了我的數量。李先生,我知道你的資金髮生問題,我可以先行做生意,條件是你必須有實力雄厚的公司或個人擔保。”

找誰擔保呢?擔保人不必借錢給被擔保人,但必須承擔一切風險。被擔保人一旦無法履行合同,或者喪失償還債務能力,風險就落到了擔保人頭上。不過,根據塑膠花的市場前景,以及李嘉誠的信用和能力,風險微乎其微。

某篇文章,曾這樣記述李嘉誠尋找擔保人:

“在香港這個認錢不認人的社會,金錢關係更勝於至親摯友關係。‘求人如吞三尺劍’,位卑財薄的李嘉誠,只有硬著頭皮,去懇求一位身居某大公司董事長的親戚,這位大亨親戚岔開話題而言他,令李嘉誠碰一鼻子灰,陷入山窮水盡。”

這篇文章所說的“某大公司董事長的親戚”,自然指的是李嘉誠的舅父和未來的岳丈莊靜庵先生。從1950年起,中南公司設廠從事手錶裝嵌,機芯來自瑞士,裝嵌成成品後供本港的分店零售及運往東南亞。中南公司後來又在德輔道設立總裝大樓,並在灣仔擁有中南大廈。1955年,中南取得瑞士樂都表和得共利是表的經銷權,經銷網遍及本港、東南亞、韓國等地,營業額在本港首屈一指。

當然,大有大的難處,業務增長快,資金也投入大,即使是超級鉅富,也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有人這樣說:“為李嘉誠擔保,其實並無風險,作為親舅,本該鼎力相助與提攜,但他沒這樣做。”

李嘉誠一貫抱善意待人待事,在往後的歲月,他總是迴避求殷富擔保之事。也許,他覺得事情已過去,不必再“糾纏不清”;也許,他認為經受磨難,對一個人成大事業有好處。

擔保

李嘉誠對這位歐洲的批發商,心存感激,難以忘懷。

翌日,李嘉誠上批發商下榻的酒店。倆人坐在酒店的咖啡室裡,咖啡室十分幽靜。李嘉

誠拿出9款樣品,默默地放在批發商面前。李嘉誠沒說什麼,認真觀察批發商的表情。

李嘉誠的內心,太想做成這筆交易了。該批發商的銷售網遍及西歐、北歐,那是歐洲最主要的市場。李嘉誠未能找到擔保人,還能說什麼呢?他和設計師通宵達旦,連夜趕出9款樣品,期望能以樣品打動批發商。若他產生濃厚的興趣,看看能否寬容一點,雙方尋找變通;若不成,就送給他做留念,爭取下一次合作。

機遇既然出現,他是無論如何不會輕易放棄的。

9款樣品,每3款一組:一組花朵,一組水果,一組草木。批發商全神貫注,足足看了十多分鐘,尤對那串紫紅色葡萄愛不釋手。李嘉誠繃緊的神經,稍稍放鬆,這證明他對樣品頗為看好。

批發商的目光落在李嘉誠熬得通紅的雙眼上,猜想這個年輕人大概通宵未眠。他太滿意這些樣品了;同時更欣賞這年輕人的辦事作風及效率,不到一天時間,就拿出9款別具一格的極佳樣品。他記得,他當時只表露出想訂購3種產品的意向,結果,李先生每一種產品都設計了3款樣品。

“李先生,這9款樣品,是我所見到過的最好的一組,我簡直挑不出任何毛病。李先生,我們可以談生意了。”

談生意,就必須拿出擔保人親筆簽字的信譽擔保書。李嘉誠只能直率地告訴批發商:

“承蒙您對本公司樣品的厚愛,我和我的設計師,花費的精力和時間總算沒有白費。我想你一定知道我的內心想法,我是非常非常希望能與先生做生意。可我又不得不坦誠地告訴您,我實在找不到殷實的廠商為我擔保,十分抱歉。”

批發商目光炯炯看著李嘉誠,未表示出吃驚和失望。於是李嘉誠用自信而執著的口氣說:

“請相信我的信譽和能力,我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小業主,在同行和關係企業中有著較好的信譽,我是靠自己的拼搏精神和同仁朋友的幫助,才發展到現在這規模的。先生您已考察過我的公司和工廠,大概不會懷疑本公司的生產管理及產品質量。因此,我真誠地希望我們能夠建立合夥關係,並且是長期合作。儘管目前本公司的生產規模還滿足不了您的要求,但我會盡最大的努力擴大生產規模。至於價格,我保證會是香港最優惠的,我的原則是做長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銷,互利互惠。”

李嘉誠的誠懇執著,深深打動了批發商,他說道:

“李先生,你奉行的原則,也就是我奉行的原則。我這次來香港,就是要尋找誠實可靠的長期合作伙伴。互利互惠,只要生意做成,我絕不會利己損人,否則就是一錘子買賣。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擔心的是擔保人。我坦誠地告訴你,你不必為此事擔心,我已經為你找好了一個擔保人。”

李嘉誠愣住,哪裡有由對方找擔保人的道理?批發商微笑道:

“這個擔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

兩人都為這則幽默笑出聲來。談判在輕鬆的氣氛中進行,很快簽了第一單購銷合同。按協議,批發商提前交付貨款,基本解決了李嘉誠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問題。是這位批發商主動提出一次付清,可見他對李嘉誠信譽及產品質量的充分信任。

批發商叫侍者拿來兩杯香檳酒,舉杯說道:“我們的合作,一定會很愉快!”

信譽是不可以用金錢估量的,是生存和發展的法寶。經過這次本無希望、但最終如願以償的合作,李嘉誠對此篤信不移。

長江公司的塑膠花牢牢佔領了歐洲市場,營業額及利潤成倍增長。1958年,長江公司的營業額達一千多萬港元,純利一百多萬港元。塑膠花為李嘉誠贏得平生的第一桶金,也贏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稱號。

三十而立—李嘉誠是年30週歲。

李嘉誠正是這一年涉足房地產。長江工業有限公司下設地產部和塑膠部,他非常看好香港地產業的前景,但未因此而放棄塑膠業。

進軍北美

他的下一個目標,是進軍北美。

美國和加拿大,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消費水平極高,佔世界消費總額的1/4強。李嘉誠陸續承接過本港洋行銷往北美的塑膠花訂單,這純屬小打小鬧,遠不是他所期望的。

“守株待兔”,是純粹的機會主義者;“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陳舊過時的經營理念。李嘉誠主動出擊,設計印製精美的產品廣告畫冊,通過港府有關機構和民間商會了解北美各貿易公司地址,然後分寄出去。

沒多久,果然有了反饋。北美一家大貿易商S公司,收到李嘉誠寄去的畫冊後,對長江公司的塑膠花彩照樣品及報價頗為滿意,決定派購貨部經理前往香港,以便“選擇樣品,考察工廠,洽談入貨”。

李嘉誠收到來函,立即通過人工接的越洋電話,與美方取得聯繫,表示“歡迎貴公司派員來港”。交談中,對方簡單詢問香港塑膠業的大廠家,提出:若有時間,希望李先生陪同他們的人走訪其他廠家。

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貿易公司,銷售網遍佈美國、加拿大。機會千載難逢,但還不敢說機會非長江一家莫屬。對方的意思已很明顯,他們將會考察香港整個塑膠行業,或從中選一家作為合作伙伴,或同時與幾家合作。

這將又是一次競爭,比信譽,比質量,比規模,鬥智鬥力,方能確定鹿死誰手。李嘉誠的目標,是使長江成為北美S公司在港的獨家供應商。他自信產品質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論資金實力、生產規模,卻不敢在本港同業稱老大。

香港有數家實力雄厚的大型塑膠公司,單看工廠的外貌,就令人肅然起敬。長江公司的工廠格局,還未擺脫山寨式的窠臼,且不論生產規模,給來自先進工業國家的外商,第一印象就不好。

與歐洲批發商做交易,既是李嘉誠的勝利,也為他帶來教訓,有限的生產規模,險些使李嘉誠的希望落空。

時間給予李嘉誠只有短暫的一週,李嘉誠召開公司高層會議,宣佈了令人驚愕而振奮的計劃:必須在一週之內,將塑膠花生產規模擴大到令外商滿意的程度。

這一年,李嘉誠正在北角籌建一座工業大廈,原計劃建成後,留兩套標準廠房自用。現在,他必須另租別人的廠房應急。為了搶時間,他委託房產經紀商代租廠房,位於北角最繁盛的工業大廈,李嘉誠看過樓後,當即拍板租下一套標準廠房,佔地約1萬平方英尺。遷廠所涉資金,除自籌的部分,大部分是銀行的大額貸款——他以籌建工業大廈的地產做抵押。

這是李嘉誠一生中,最大最倉促的冒險。他孤注一擲,幾乎是拿多年營建的事業來賭博。李嘉誠一生作風穩健,可這一次,他別無選擇,要麼徹底放棄,要麼全力搏命。

無法想象一週之內形成新規模難度有多大。舊廠房的退租、可用設備的搬遷、購置新設備、新廠房的承租改建、設備安裝調試、新聘工人的培訓及上崗、工廠進入正常運行……都得在一週內完成,一道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使整個計劃前功盡棄。

李嘉誠和全體員工一起,奮鬥了7晝夜,每天只有三四個小時的睡眠。李嘉誠緊張而不慌亂,哪組人該幹什麼,哪些工作由安裝公司做,以及每一天的工作進度,全在日程安排表中標得清清楚楚。就這一點可見李嘉誠的冒險,並非草率行事。

公司購貨部經理到達那天,設備剛剛調試完畢,李嘉誠把全員上崗生產的事,交給副手負責,親自駕車到啟德機場接客。

港島到九龍,隔著一道稱之為維多利亞港的海峽。那時還沒有海底隧道,港島到九龍的汽車一般不流通。李嘉誠為了表示誠意,驅車乘汽車輪渡過海去啟德機場。

李嘉誠已為外商在港島希爾頓酒店預訂了房間。在回程的路上,李嘉誠問外商:“是先住上休息,還是先去參觀工廠?”外商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是先參觀工廠。”

李嘉誠不得不調轉車頭,朝北角方向駛去。他心中忐忑不安,全員上崗生產,會不會出問題?汽車駛近工業大廈,李嘉誠停下車為美商開門,聽到熟悉的機器聲響以及塑膠氣味,心裡才踏實下來。

外商在李嘉誠的帶領下,參觀了全部生產過程和樣品陳列室,由衷稱讚道:

“李先生,我在動身前認真看了你的宣傳畫冊,知道你有一家不小的廠和較先進的設備,沒想到規模這麼大,這麼現代化,生產管理是這麼井井有條。我並不想恭維你,你的廠,完全可以與歐美的同類廠媲美!”

李嘉誠說道:“感謝你對本工廠的讚譽。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們的產品質量,交貨期限。你已經看過我們的報價單,如購貨批量大,還可以低廉。總之,信譽問題,請你們絕對放心。”

“好,我們現在就可籤合同。”美國人的性格,性急而爽快。

外商辦完事,李嘉誠駕車送他去希爾頓。告辭時,李嘉誠說:“明天我來接你,去參觀另幾家塑膠公司。”

外商道:“不必去了,我倒想請你做我的嚮導,去參觀中國寺廟。我知道你的內心,其實並不希望我參觀其他廠,你好做我們的獨家供應商。”

“不,不。”李嘉誠說道:“我有這個自信。”

這家北美公司成了長江工業公司的大客戶,每年來的訂單都數以百萬美元計。並且,通過這家公司,李嘉誠獲得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信任,日後發展為合作伙伴關係,進而為李嘉誠進軍海外架起一道橋樑。

其後的七八年間,長江的塑膠業繼續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當時全港的塑膠業亦一派興旺。據當時的港刊報道:

“本港塑膠花工業,喜氣洋溢,美國在聖誕節期間,塑膠花的暢銷情形,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美國塑膠花進口商的所有已運到之塑膠花全數銷清,尚供不應求……

“目前世界塑膠花貿易,香港佔80%。香港成為最大的供應來源,且已獲得價廉物美之好感。除美國之外,近時日本、西德、澳洲去貨均已增多。”

塑膠花為李嘉誠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長江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李嘉誠“塑膠花大王”的美名,不僅蜚聲全港,還為世界的塑膠同行所側目。

由於李嘉誠在塑膠業的實力及聲譽,他被推選為香港潮聯塑膠製造業商會主席。

潮籍塑膠商在香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陳荊淮先生在《香港潮商經濟發展述略》中談道:

“20世紀50年代初塑膠熱潮來到的時候,潮商在這個行業中處於明顯的落後地位。50年代後期這種狀況開始改變,從事塑膠業的潮商越來越多,據估計,潮商塑膠廠已佔該行業總廠數的40%左右……1959年正是香港經濟完成歷史轉變、全面起飛的時候。1969年,全港塑膠出口金額14.4257億元,比1959年1.6214億元上升9倍多;而這個出口額中潮商約佔55%。”

在潮商的塑膠熱中,李嘉誠起了很好的榜樣作用,激勵潮商加入這一行業。李嘉誠在傾心發展自己事業的同時,也給予了潮商同業一定的幫助。

李嘉誠一直認為,他比較熱衷,也比較擅長經商,而對擔任政府和社團公職不感興趣。這應該是事實。不過,他在任潮聯塑膠業商會主席期間,仍不虛此任,不孚眾望,做了一件至今功德無量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