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為什麼只當了兩天“軸心國”?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在反法西斯同盟國與軸心國兩大陣營之間展開。除了德日意三國之外,還有十幾個國家與傀儡政權加入了軸心國,即僕從國。直到二戰後期的尾聲,這些僕從國才反水或滅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為什麼只當了兩天“軸心國”?

但有個軸心國卻與眾不同。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夫正式加入軸心國陣營。然而在僅僅過了兩天的1941年3月27日,南斯拉夫就完全退出了軸心國陣營。那麼南斯拉夫為什麼只當了兩天的“軸心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為什麼只當了兩天“軸心國”?

在一戰到二戰期間,南斯拉夫是卡拉喬爾傑王朝統治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即南斯拉夫王國。不過二戰前的南斯拉夫王國雖然是君主立憲國家,但國王擁有最高實權,時任國王的亞歷山大一世更是獨裁君主。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為什麼只當了兩天“軸心國”?

1934年10月9日,訪問法國的亞歷山大一世遇刺身亡。繼承國王的彼得二世當時還沒成年,由亞歷山大一世的堂弟保羅親王代行王權,南斯拉夫政府則由首相斯維特科夫領導,這兩人控制南斯拉夫的實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為什麼只當了兩天“軸心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南斯拉夫依靠法國的支持保持中立。但在法國投降後,失去靠山的南斯拉夫陷入了被軸心國陣營包圍的危險處境。保羅親王與斯維特科夫本就有親德傾向,便決定讓加入軸心國陣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為什麼只當了兩天“軸心國”?

因此在1941年3月25日,保羅親王與斯維特科夫統治的南斯拉夫宣佈加入《三國公約》,成為軸心國陣營的正式成員。當時南斯拉夫內部普遍反對加入軸心國,親英的國王彼得二世也反對加入軸心國陣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為什麼只當了兩天“軸心國”?

於是在1941年3月27日,彼得二世在英國的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保羅親王與斯維特科夫的統治。雖然南斯拉夫王國此時沒有在名義上正式宣佈,但實際上已經退出了軸心國陣營,轉而支持英國。

南斯拉夫的退出讓希特勒大為不滿,也給了軸心國陣營侵略瓜分的藉口。1941年4月6日,納粹德國佔領南斯拉夫全境。隨後南斯拉夫被五個國家與傀儡政權瓜分,彼得二世則流亡英國,至死沒能回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