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為什麼把時間選擇在1937年中期?

在歷史上,日本的軍國主義者多次對華發動戰爭。例如1894年的甲午戰爭、九一八事變、與袁世凱,簽訂"九一八協定"、盧溝橋"七七"事變等大規模侵略華的事件。

作為中國的近鄰,日本與中國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並暗自研究中國文化。這種研究不僅停留在舊的紙堆上,而且具有實時性的現場調查和判斷。

日本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為什麼把時間選擇在1937年中期?

因此,日本每次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都是把握了精確時機,甚至是"掐指"計算出來的"有利時機"。而且,日本每次侵華的時機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也就是說,他們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更多的回報。

例如甲午戰爭,日本選擇在慶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當日發動戰爭。

1894年十月初十,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慈禧對此非常重視。當時,慈禧任命重要官員來組織萬壽慶典和建造頤和園。慶壽的預算簡直是天文數字。江南、杭州和蘇州三個織造衙門,專門製作了10萬件彩色絲綢,粵海關監管,採購了一萬兩黃金。這些只是慈禧生日費用的一小部分。

在慈禧慶祝60大壽成了清政府的首要任務。日本政府此時發動侵略戰爭的原因之一是:"知道今年的仁慈慶典,華必會忍讓。"

日本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為什麼把時間選擇在1937年中期?

同樣,1937年的盧溝橋事件,也不是日本心血來潮發起的,而是經過悉心策劃的。

就日本而言,積極侵略華,的日本軍事總部法西斯,接管了國家政權,並相繼完成了對華戰爭的各種準備工作,這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日本意識到,隨著中國局勢的演變,侵華的傳統方法,即慢慢侵佔中國,或"零刀割肉式"入侵中國的方法變得不可行。

自近代以來,日本以極其複雜的感情看待中國,並一直鄙視中國的力量。中國是一個貧窮的國家,一個弱小的國家,被內亂分裂。此外,它被外國列強蹂躪了近百年。在日本侵略者的眼中,它是脆弱的。日本認為,只要軍隊向中國推進,這個問題就可以簡單地解決。甚至傲慢地宣稱佔領中國的戰爭可能在三個月後結束。

日本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為什麼把時間選擇在1937年中期?

日本人民清楚地知道,想要將中國這樣的大國一句吞併並完全佔領,最佳時機就是利用中國的內部分裂和內戰。所以,日本最害怕中國內部的團結,害怕中共聯手抗戰。

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西安事變",並很快得到和平解決。時間在流逝,直到1937年,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見端倪,並即將形成但尚未最終形成,日本帝國主義不得不放棄其對華的傳統侵略手法,做出全面入侵華的策略。

日本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為什麼把時間選擇在1937年中期?

第三,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英、美的綏靖政策和其他在遠東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國家以及擁有巨大安全利益的蘇聯,與日達成妥協,這也促使日本決定全面入侵華。

抗日戰爭開始時,面對來自日本和法西斯的挑戰,美、英等西方國家不敢與日本正面交鋒。這是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交易。

上述因素共同導致了盧溝橋事件的爆發和1937年7月日本對華的全面入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