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談日本侵華戰略失敗:空有成吉思汗的野心

1945年8月10日,民國各大報紙發出號外,日本已宣佈無條件投降,一時間舉國沸騰。看著全城歡慶的軍民,不禁歡欣鼓舞,思及戰場上捐軀的袍澤,心下卻是悽惻難平。李宗仁不禁百感交集,鬱鬱寡歡。

李宗仁談日本侵華戰略失敗:空有成吉思汗的野心


日後,他寫下了《八年抗戰敵我優劣之檢討》。在文章中,李宗仁分析了日本的失敗原因:日本民族目光短淺,日本領袖空有成吉思汗的野心,卻無成吉思汗的魄力。在侵華戰爭中,更是戰略與戰術的雙重失敗。

李宗仁認為,日本陸軍訓練之精,和戰鬥力之強,可說舉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陣時,上至將官,下至士卒,俱按戰術戰鬥原則作戰,一絲不亂,令敵人不易有隙可乘。

李宗仁談日本侵華戰略失敗:空有成吉思汗的野心


日本高級將領之中雖然缺乏出色戰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則上,絕少發生重大錯誤。日本將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其做事皆能腳踏實地,一絲不苟,令人生敬生畏。

這些都是日本軍人的長處。不過如果一個國家的大政方針的出發點已錯,則小瑜不足以掩大瑕。


日本憑了一點武士道精神,動輒以窮兵黷武相向,終於玩火自焚,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李宗仁談日本侵華戰略失敗:空有成吉思汗的野心


日本侵華戰爭的基本錯誤便是“企圖征服中國”,日本人一向把中國看成一個無可救藥的古老國家,他們認為中國傳統是重文輕武,是教育落後,以致長期貧弱,不可與西化了的日本抗衡。


中國被外來民族征服,已不止一次,讓日本產生了別人能我也能的天真想法。

李宗仁談日本侵華戰略失敗:空有成吉思汗的野心


日本政治、軍事領袖皆是志大才疏之輩,僻居小島自然缺乏魄力,因而他們侵華的方式,是蠶食而不是鯨吞。


既已作了侵略者,又沒勇氣承認對華戰事為“侵略”,卻硬說是“事變”,而且這些“事變”的製造,又是毫無計劃的盲目行動。


例如瀋陽“事變”是土肥原、板垣等少數中下級軍官搞起來的,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事前竟不知道。

李宗仁談日本侵華戰略失敗:空有成吉思汗的野心


侵華戰事既已發動,而日本人又沒有氣魄來大舉稱兵。等到中國民憤達到最高潮,以致盧溝橋“事變”無法收場,大規模用兵勢在不免之時,日本又不願傾全國之師來犯。只是在華北、華東用少數兵力與中國作戰,到兵力不敷時,才逐次增兵,深入作戰。這種“逐次增兵法”便犯了兵家大忌。

中國地廣人密,日軍一個師團、一個師團地開入中國,正如把醬油滴入水中,直至把一瓶醬油滴完,為水吸收於無形而後已。日本人便是這樣一滴滴地,滴進了六、七十個師團在中國大陸,但是還是泥腿深陷,坐以待斃。

李宗仁談日本侵華戰略失敗:空有成吉思汗的野心


所以日本既處心積慮要征服中國,就應乘歐洲多事之秋,一舉把中國吞下。日本平時國防軍有二十個師團,稍一動員便可遞增至四、五十個師團。

如果盧溝橋戰事發動前夕,日本便動員全國,首批派遣三十個師團同時分途進犯。用閃電戰方式,主力由平漢、津浦兩路南下,另以一路出西北,實行戰略上大迂迴,佔領蘭州,一舉切斷中、蘇的交通,並與沿隴海鐵路西進的部隊相呼應,夾攻陝西,佔領西安,得隴望蜀,威脅成都。

同時利用海道運輸的便利,向長江、珠江兩流域西進攻擊,與其南下的主力軍相呼應,使西南各省軍隊不能調至長江流域作戰,則佔領淞滬、南京、武漢、長沙等戰略要地,即無異探囊取物。

然後右路越秦嶺佔成都;中路上宜昌,穿三峽,入夔門,佔重慶,左路經廣西,向都勻,入貴陽。一舉而佔領中國各重要都市,將我方野戰軍主力摧毀,將零星游擊隊趕入山區,支解我們整體抵抗的局面,陷全國於癱瘓狀態,並非難事。

李宗仁談日本侵華戰略失敗:空有成吉思汗的野心


然後,一俟德、意向外侵略,歐戰發展到頂點時,日本即可挾中國的人力物力,向亞洲防衛力量薄弱的地區,進行狂風擄掠性的戰爭,則南進北進,均可遊刃有餘。

日本從唐代就大規模學習中國,至少在軍事謀略方面,是沒有學以致用的。李宗仁的觀點,則集中國曆代軍事經驗之大成。以當時中國的狀況,確實難以抵禦。到時中國能依仗的,唯有廣袤的國土和眾多的人口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與德國似乎拿錯了劇本。德國僅僅38天,就打垮了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叫囂著“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反而深陷中國戰場八年,終於等來了世界核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