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中的同性戀群體

這個話題我本來準備作為研究生畢業課題的,但面對某些壓力不得不放棄。但我仍然認為這是個很有意思的點。

在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後,我發現了這一群體和同時代的藝術家比起來都具有更為敏銳的藝術嗅覺。

藝術家中的同性戀群體

弗蘭西斯•培根作品

粗略盤點:

  • 音樂上:勃拉姆斯、舒伯特、柴可夫斯基
  • 美術上: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弗蘭西斯·培根、大衛·霍克尼
  • 文學上:王爾德、蘭波與魏爾倫、福柯等等

我相信這些人的名字在外行看來也並不陌生的。在瞭解過他們的作品後更會認可他們在藝術上的成就,因為和同時代橫向對比來看,他們更具備開拓性。

藝術家中的同性戀群體


藝術家中的同性戀群體

大衛·霍克尼作品

我認為他們在專業領域的成就和他們敏感的內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而且在保守的年代承認性取向是件多麼勇敢的事情,所以在社會“偽道德”的聲討下這一群體在苦難中磨礪出了堅毅的人格,並通過藝術作品表現了出來。悲愴交響曲(柴六)、《地獄一季》、教皇系列等等這些傑作都是如此誕生。這些作品有個共同點,一種情緒得到宣洩的快感。

藝術家中的同性戀群體

王爾德與其伴侶

藝術家中的同性戀群體

蘭波與魏爾倫

藝術家中的同性戀群體

培根與其伴侶

在如今思想越來越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大家對同性戀群體的包容度也越來越高。對於這一群體希望再也不要有圖靈、柴可夫斯基那樣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