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节”源起于古希腊,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在这一天,孩子们会以鲜花康乃馨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一个汉语词汇,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皇太后敦母爱之仁,天下幸甚。一般泛指母亲对子女的爱。属于母亲的或母亲应有的温柔、热情或慈爱。

美剧《逍遥法外》剧中女主角安娜丽丝母亲的扮演者,身形瘦小,外表苍老,但是却是女主角坚强的信心和依靠。当安娜丽丝陷入杀害丈夫的危机时,母亲千里迢迢从家乡赶来陪伴她,而安娜丽丝耿耿于怀说出幼年被堂叔猥亵的往事,听了安娜丽丝的话,瘦弱的母亲说出一个惊天秘密,极大地震撼了安娜丽丝,完美地诠释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出自梁启超

《新民说》。原句为:“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意为作为女性,本来是柔弱无助的,但是当她成为了母亲以后,为了保护孩子,就强大起来。

安娜丽丝的母亲黑瘦矮小,无论如何,我们都想像不出她会让高大的堂叔丧身在火海里。可是为了保护她的女儿,她终究是做出了这样极端的,不可能的事情。

高尔基曾经说过,“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救援队在一片废墟底下,发现了一个女子以奇怪的姿势跪在地上,她弓着腰,用胸背极力撑起一个空间,救援队发现她时,她已经死去多时,但是她弓腰护着的婴儿还活着。在她的手机里,有一条留给孩子的短信:“宝宝如果你还活着,记住妈妈爱你”

这就是我们最为伟大的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用柔弱之躯撑起钢筋水泥。

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不求回报的感情。母亲,是生命的根源,是十月怀胎孕育我们的血与骨肉,含辛茹苦抚育我们长大的人。母亲,是长大成人后对家不舍的牵挂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中说到

“慈母德,实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灾;冒热冲寒劳气力,回干就湿费心怀。”

就是说母亲拥有慈悲的胸怀,在苦难的时候,费尽心力保护孩子,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地方,而把孩子放在安全的境地。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只傻母鸡,在滂沱大雨的泥地里,展开翅膀护住胳膊下的小鸡。虽然雨很大,但是它就那样,傻傻站在雨里,护着小鸡。慨叹自然界里的母亲,即使是动物,母爱都是天性使然。

关于母爱的事迹很多,而世界上歌颂母亲的诗词也有很多,有“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有离家时的“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最为口口相传的当为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一生落魄,直到50多岁才当上县尉,当他结束漂泊流离的生活后,立即将母亲接至身边,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孩子要出门,母亲为他准备出行的衣服。但是因为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能回来,所以把针脚缝得密密麻麻,这样孩子可以穿得久一点。儿女像小草一样的心,又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如春日暖阳一样的爱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人类,是万物之灵。羔羊尚有跪乳之情,对于母亲给予我们无私的爱,作为孩子的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于心。“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的名人对父母,更是多有孺慕之情。

毛泽东的母亲心地善良,为人厚道,并且时时接济穷人,对他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在母亲去世后,毛泽东写信给挚友,信中说:

“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损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就属于第三种人。”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对他的嗣母陈氏也怀有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对记者说:

“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蒋介石作为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九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在母亲去世多年后,仍每日烧香祭拜,以表思念之情。

前几年有一首大火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千万父母的心声。对于无私的母爱来说,我们能用来回报的,就只能是尽量多的陪伴,尽量多的关心。父母的年纪大了,他们不像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等待。有句话说“尽孝要乘早”,莫要“子欲养而亲不待”,空留一生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