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發展之路」商事制度改革推動小微企業快速發展

商事制度改革推動中國小微企業快速發展

2013年2月28日,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決定改革工商登記制度。2014年2月,國務院印發《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包括“註冊資本認繳制”“取消企業年檢制度”等在內的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正式啟動,拉開了全國範圍商事制度改革序幕。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場準入的制度成本,快速釋放了市場活力。

一、背景

我國的商事登記制度脫胎於計劃經濟體制,以往行政審批制度煩瑣,市場準入困難,限制了企業和個人的創業需求,也阻礙了市場經濟發展。主要體現在:前置審批手續較多,抬高了市場準入門檻;限制超範圍經營,束縛了企業經營自由;監管體系存在職能交叉、協調不暢、監管空白等問題。在此背景下,為促進商事主體的自主經營和健康發展,我國放鬆了市場主體准入管制,最大限度為投資主體鬆綁。

二、主要做法

一是放寬市場準入方面。推進市場主體登記註冊便利化,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取消最低註冊資本限制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創業創新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推進“先照後證”“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以“減證”促“簡政”,大幅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完善企業退出機制,實施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推動了市場準入和退出全程便利化。

二是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方面。建立企業信息公示制度,企業實現從年檢到年報的轉變;建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完善涉企信息歸集共享機制,穩步推進協同監管和社會共治;“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實施,杜絕了監管部門對市場活動的過度干預,加快了監管信息系統建設,推進了監管方式的改革創新。

三是優化和改善服務方面。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不斷提高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度;小微企業名錄系統上線運行,實現了對小微企業的集中查詢和扶持信息的集中公示,豐富小微企業線上便捷辦理融資的渠道,為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服務提供便利;商事制度改革營造了寬鬆平等的准入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三、取得的成效

2018年,我國成為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世界銀行對我國的總體評價在190個經濟體中居第46位,較上年上升32位,其中“開辦企業”指標排名第28位,較上年躍升65位。截至2018年末,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1020萬戶,較改革前淨增4889.8萬戶,增長79.8%。企業數量由2777萬戶增長到3474萬戶,在全國實有市場主體總量中的佔比由改革前的25.2%上升到31.5%。每千人擁有企業由改革前的11.4戶增加到25.0戶。新設市場主體的持續大量湧現,對促進就業、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也應看到,市場準入門檻的降低及市場退出機制的完善,對金融機構創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防範風險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挑戰。

「中小企業發展之路」商事制度改革推動小微企業快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