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逝鄉音依舊,我那從不輕飄飄掛在嘴上的故鄉!

“沒有人不愛自己的故鄉。可是,我們真的‘認識’自己的故鄉嗎?我們是否講得出祖祖輩輩流傳的民間傳說?是否叫得出故鄉每一座山頭的名字?是否會唱鄉親們耳熟能詳的古老歌謠……”從故鄉出發後再次發現故鄉,一個緩慢的過程,故鄉一直就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在我的生活中出沒。離開的那些日子,一開始逐漸疏遠了故鄉。

因為愛,也因為一種淡淡的怨。因為故鄉的貧,使曾經的我在走向外面的世界時必須把自尊心進行武裝,羞於回首自己的來處,只想著光明的去處,大抵就是一般逃離故鄉的青春少年的心態。

歲月流逝鄉音依舊,我那從不輕飄飄掛在嘴上的故鄉!

現在想來,外地求學的日子,每日不得不面對著難以適應的吃食之時,對家鄉的思念幾卻乎到了令人瘋狂的地步,一到假期便急急忙忙地迴歸。那時故鄉的一切,在我的心裡是多少是有些功利的,只是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企望故土般的溫暖。再後來,隨著對他鄉風土人情的接受,在有關故鄉的夢境裡,故里的一切開始被我有意地重重偽裝,像青苔一般在愈來愈堅硬的心中滋生了隔膜。今年冬天放假過年,看看故鄉,故鄉卻成了咫尺天涯,那個曾經的村莊與我總是若即若離。有那麼幾次我幾乎要用文字抓住它了,但它狡猾地逃脫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景物,總是大同小異的家長裡短,曾經熟悉的鄰居面孔,只有那些陌生的小輩。偶爾有一絲詫異的激動,卻也僅是一絲絲的意外,一切又歸於平靜了。

歲月流逝鄉音依舊,我那從不輕飄飄掛在嘴上的故鄉!

然而,人的天性都會熱愛故鄉,那是一個人的始發之處。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那是一個人夢想的起點,也是一個人夢想的終點。嘗試用文字觸及故鄉,卻發現筆端流出來的是凝重的遲疑,將故鄉一次次搬到沒有明確指示符號文字裡,活躍在我熟知的故里場景裡,為自己找一種安靜地生存的方式。

歲月流逝鄉音依舊,我那從不輕飄飄掛在嘴上的故鄉!

夜深人靜的時候,故鄉的風土人情和它的音容笑貌,一直爛熟於心。每一次當我從村尾那條馬路進入故鄉時,拐彎處的石碑就已認真地提醒我了。那不是普通的石頭,那是與故鄉息息相關的歷史。古老的神話傳說,飄逸的文人風骨以及英勇的抗日故事,演繹先人們怎樣的傳奇故事,又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心理嘆求。

歲月流逝鄉音依舊,我那從不輕飄飄掛在嘴上的故鄉!

愛也是有期限的,讓這份期限長些長些再長些,讓愛流經生命的每一處。

我想,我可以讓我心中那些聖潔的文字捕捉到故鄉的山水和風土人情。古老的山頭,先祖們步履維艱的跋涉早已發生了改變。已被水泥覆蓋的鄉村公路上,我窺探到了珍藏在鄉親們集體記憶裡的印跡,從自行車、手扶拖拉機到大型拖拉機和小轎車,路上的每一道車轍就是故鄉人一步步走向外面世界的歲月履痕。

歲月流逝鄉音依舊,我那從不輕飄飄掛在嘴上的故鄉!

鄉音依舊,但我們卻不能將故鄉輕飄飄地掛在嘴上。故鄉,不能是無法成型的支離破碎的概念。發現故鄉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或許在某個特定的時段,你會在曾經熟悉的故里驚奇地發現不一樣的東西。人一輩子都向著遠方去,最後才發現,遠方在故鄉。注視一下你的故鄉,不要等自己回到故鄉,卻已經成了旅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