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如何兩個月提高一百分?

用戶65981909


想要2個月提高100分要看你現在的基礎分數,基礎分越高,提分難度越大,如果你現在的分數不超過450分,那麼可以這樣做:

1.分科目、分知識點,把高三所有模擬考卷子的錯題抄下來。

想要快速補分,首先得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塊知識掌握的不到位,否則補都不知道朝哪使力,而錯題就是最明確直白的反映。

分科目、分知識點把錯題題目抄下來,看哪一塊的知識點錯題比較多,也比比較集中,那麼這些知識點就是你的薄弱點。

2.針對自己的薄弱點,重新複習基礎知識。

高三的學生都有至少一套輔導書,書上從基礎知識到發散題型,很系統地給每個知識點都做了整理,從錯題集中度這一步得知了自己的薄弱點之後,有針對性的用輔導書重新複習一遍基礎知識。

這一步不要貪圖速度,一定要把基礎知識吃透,徹底理解,爭取過了這一遍之後,往後都不要回頭再看。

3.避免在難題上死磕,多做一些基礎題和輕度發散題。

如果高三月考、模擬考成績不到450分,說明基礎不紮實,在難題上死磕既沒意義又浪費時間,做一個難題的時間足夠你做好幾道基礎或者輕度發散題了。

要知道考試時那些難題的出題比例並不高,主要是給成績很好的學生用來拉開差距的,現在做出一道考試碰到類似題的幾率也不大,而基礎題則必出。

4.練習考試心態和技巧,做卷子時要果斷取捨。

很多學生在做卷子時前面的題一時做不出來,心裡就放不下,在一個題目上浪費很多時間,或者做後面的題時也心不在焉,還擔心著前面的題怎麼辦,這是考試大忌。

我們拿數學卷子舉例,一般選擇題第11、12道,後面大題中第二問或者第三問往往都比較難,但跳出來思考,第12道選擇題的分數和前面10道是一樣的,大題也是如此。

實在不會就果斷放棄,抓緊時間保證其他題目的正確率,這是一個提升考試分數非常有效的辦法。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高中有同學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快速提升了分數,希望對你有用,也祝你高考取得好成績。


火虎教育


我是研路有我,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高考最後兩個月想提高100分,要問容易還是難?都要具體分析,如果你現在是一個一本的成績,大概550分左右,如果想提高一百分到650分,這基本就是一個重本的分數了,這個提升是有一點難度的。但是如果你現在是一個450分,一個二本的分數,想提高100到550,我覺得可能性還是很大,至少比550到650更有可能。

那麼不管你是屬於哪種情況,最後的兩月時間你都想提高100,這種想法我先給你點贊,說明你是一個有上進心的學生。我作為一個過來人,可以這麼跟你說,你暫且把自己的目標定為兩月增加100分,但是最終增加多少,都要看你自己的學習情況。

我就跟你分享一些如何在短期內提分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可以從下面幾點做起。

一、緊跟老師的複習節奏,自己找自己的不足之處。

老師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引導者,他們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也帶了很多年的高三學生,對於高考的重點知識點和考題類型是很熟悉的,所以,在高三的複習過程中切忌自己學習,除非你真的很聰明,否則都要跟著老師的複習步伐。

高三的複習一本從高二的下學期其實就陸續開始了,然後到高三的上學期基本就全面的進入到高三的複習。大家經過前面的學習,一定有一些知識點是自己無法掌握的,或者是自己掌握的不熟練的部分,那麼這些就是你是薄弱環節,在最後的這段複習中,一定要多加的練習!

二、調整好自己的作息,高效複習!

經歷過高三的同學都知道高三的苦,都知道高三的不容易,可以說起的早睡得晚,經常晚上回去熬夜做試卷做題等。其實我現在回想起來,當初真的不應該這樣,我是晚上看書效率很差的人,經常熬到很晚,其實並沒有學到很多東西,反而是影響了第二天的休息。

我身邊其實有一位同學就是,高中的時候和我做同桌,經常晚上熬夜到很晚,早晨也是前幾個去教室的,但是每次考試的成績都是比較一般的,原因就是並沒有做到高效的學習。

所以從我同學的例子可以看出來,我們不僅是最後的這段時間要高效的學習,在平時的過程中也要高效的學習。

總結:最後的兩個月,大家一定要堅持住,把自己的一些薄弱的環節進行強化,跟緊老師的步伐,做到高效的複習,加油!

以上都是我的個人建議和看法,如果你還有其他的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


巨舟教育—研路有我


刷真題!就是瘋狂的刷高考真題!做了一遍再做一遍,做到把所有題目都能頭頭是道的有理有據的講出來,你要相信,一切的考試他都是以讓人通過為目的的,而真題,就是你通過的密匙,不要覺得真題做了一遍,看看答案就覺得會了,其實你根本不會,有可能你會了,但是你能不能在一定的時間算出來了?請記住高考是考察你對知識的熟練程度所以說有些題目你會,但是考試的時候就是沒算出來,那就是因為你不熟而已,等你把高考試卷做的爛熟於心以後,你就會明白,萬變不離其宗,真的,你會茅塞頓開,感覺發現了寶藏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